序&许志英 邹恬 1
绪论 1
第一编 五四:人的文学(1917—1927) 21
第一章 五四社会改造思潮与人的文学 21
第二章 “自我表现” 43
第三章 个性解放 62
第四章 人生探索 81
第五章 “非战文学” 99
第六章 “乡土文学” 114
第七章 反帝主题的初步形成 133
第八章 历史与现实之间 146
第九章 “光赤式的阱”——革命加恋爱 165
第十章 个性解放主题的淡化 180
第二编 文学与革命(1928—1937) 201
第一章 文学与革命 201
第二章 反封建主题的深化 226
第三章 从“短裤党”现象到“子夜”现象 244
第四章 “咆哮了的土地” 265
第五章 “十字街头”的徘徊与抉择 287
第六章 灰色的人生与变形的灵魂 300
第七章 都市的五光十色 317
第八章 远离尘嚣并非净土 339
第九章 反帝抗日文学的兴起 356
第十章 时代的激情与个人的梦幻 372
第十一章 叛逆的与隐逸的 394
第十二章 “大众化”与“化大众” 422
第三编 战争与文学(1937—1949,国统区) 441
第一章 抗战文学的兴起 441
第二章 历史、个人与道德自救 459
第三章 人性的审视 483
第四章 怀乡主题 502
第五章 “精神奴役的创伤” 525
第六章 浪漫传奇的现代包装 543
第七章 民族形式问题 562
第八章 现实讽刺与政治讽刺 583
第四编 延安文学(1937—1949) 613
第一章 文艺整风 613
第二章 启蒙与被启蒙 666
第三章 题材取向(上) 697
第四章 题材取向(下) 743
第五章 自我忏悔后的文学主题 810
第六章 现代化和民族化 837
第五编 英雄主义的高扬与人的迷惘(1949—1966) 873
第一章 历史与主体之间 873
第二章 “人”和“自我”的失落 889
第三章 颂歌与战歌的神谕 916
第四章 典型与英雄的寻觅 951
第五章 乡土文学的转型 967
第六章 “干预生活”的悲哀 992
第七章 逃避现实之路 1008
第八章 “曲笔”的悲剧 1024
第九章 散文的窘态 1037
第十章 政治一体化时代的文学批评 1055
第六编 “文化大革命”文学(1966—1976) 1085
第一章 政治灾难与文学灾难 1085
第二章 大众文学的极致 1107
第三章 斗争的模式化 1136
第四章 以太阳为中心的符号系统 1165
第五章 诗意的疯狂 1190
第六章 实在与虚妄——人与神 1219
第七章 文学的新发动 1238
跋&许志英 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