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汤维建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1146446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完备而良善的民事诉讼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证据是诉讼之王,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关键构成。所以,民事证据的立法水平就成为衡量民事诉讼法制是否完备与良善的基本标尺。本书分基础理论编、基本问题编、重要制度编、他山之石编四部分对当前我国民事证据立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的、说服力十足的阐述了作者的基本立场,是作者近二十年来辛苦的持续关注和冷静思考证据制度的成果结晶。本书的出版不仅会加速民事证据立法的进程,而且会极大的提升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品位。

基础理论编 3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 3

一、关于证据客观性的含义描述 4

二、证据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 6

三、证据的客观性和证明的相对性 9

四、关于证据客观性的讨论 12

五、证据的关联性及其展开 17

六、证据的合法性:作为本文观点的总结 26

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概念 29

前言 29

一、举证责任概念的缘起与演变 30

二、举证责任概念的内涵构造 35

三、证明责任规范 42

四、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 53

证明责任的内涵构造与履行证明责任的程序保障 67

一、英美法上的证明责任概念 68

二、大陆法系及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概念 78

三、履行证明责任的程序保障 85

诉讼证明的构成环节及运行法则 92

一、证明的构成环节 92

二、证明的原则 95

三、证明的方法 97

基本问题编 103

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过去与现在 103

一、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演化轨迹及特征刻画 103

二、证据裁判主义的真正确立 115

三、起诉证据与答辩责任 119

四、举证责任的倒置:配置举证负担的特殊法则 124

五、新型的证明标准:优势证据规则 129

我国证据立法的模式选择与内容体系 133

一、我国证据立法的模式设定 133

二、我国证据立法的内容体系与结构 136

民事诉讼模式与证据制度的关系初论 147

一、诉讼模式:民事证据立法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147

二、两大法系中的证据制度 149

三、公众参与审判对证据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154

四、自由顺序与法定顺序:举证时限的制度契机 156

五、口头审理与书面审理:受实体法影响的证人制度 158

六、审与判的统一与分离:直接审理主义对证据制度的影响 161

重要制度编 169

论民事证据契约 169

引言 169

一、证据契约与诉讼契约的辩证关联 170

二、证据契约的内涵界定与类型分析 172

三、证据契约的有效性判断 177

四、证据契约制度的正当性论证 179

五、证据契约制度的适用原则 181

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183

一、证据交换制度的含义解析与特点分析 183

二、证据交换制度的模式类型 184

三、证据交换的原则和主持者 187

四、与证据交换有关的几个概念及其辨析 191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197

一、对举证责任倒置理论范畴的理解 198

二、举证责任倒置与相邻概念的辩证关联 201

三、举证责任倒置的分类研究 205

四、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因考察 208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刍议 213

一、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根据与立法状况 213

二、民事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 214

三、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 215

四、民事诉讼中应受排除的非法证据 216

五、非法取证的法律后果 218

六、几种特殊取证行为的合法性问题 218

他山之石编 223

英美证据法学的理性主义传统 223

一、导言:证据与人类的理性发展 223

二、英美证据法学的历史考察 225

三、对英美证据法学主流思想的捕捉和概括:理性主义传统 257

四、《麦克考密论证据》:证据法和程序法的交错 263

美国的证据调查与证据交换程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85

一、导言: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制度意义 285

二、关于美国证据调查程序和证据交换程序的翻译问题 292

三、美国调查取证程序的萌芽、形成与发展 295

四、美国证据调查程序的概念和特征描述 297

五、调查取证程序的价值取向 300

六、调查取证程序的效果与目标 301

七、调查取证程序与对抗制的辩证关采 304

八、调查取证程序容易出现的弊端及其克服对策 305

九、调查程序的适用范围 309

十、调查取证的方法 314

十一、调查取证的次序与策略 319

十二、对调查要求的异议 323

十三、审前会议 324

十四、证据交换 326

十五、美国的证据调查和证据交换程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32

证据的程序法解释——评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 339

一、导言:证据法的文化背景 339

二、主要观点 340

三、基本特征:英美法与大陆法相比较 342

四、陪审团是否必然需要证据规则 347

五、审判的集中化对证据制度的影响 352

六、对抗制对证据制度的塑构机能 353

七、制度型转变:三大支柱都处在崩溃之中 356

八、结语 362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建议稿) 363

后记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