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国防建设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军事科学院计划组织部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0210596
  • 页数:761 页
图书介绍:

第十六章 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与要求 1

第一节 世界一些国家提出的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与要求 1

第二节 我国国防建设在指导思想方面的几个重要问题 13

第三节 从客观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体系 22

第四节 我军建设必须注重从指导思想方面把关系理顺 30

第五节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增殖型国防问题的研究 39

第十七章 国防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 56

第一节 国防发展战略基本理论的研究 56

第二节 国防发展战略研究和实施的组织领导 66

第三节 2000年国防发展战略的耗散结构模式 81

第四节 世界一些国家的国防发展战略 92

第十八章 常备军建设的基本途径及发展趋势 112

第一节 我国常备军的地位作用 112

第二节 常备军建设的主要内容 115

第三节 常备军建设的基本途径 147

第四节 常备军建设的发展趋势 158

第十九章 后备力量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发展趋势 165

第一节 后备力量的地位与作用 165

第二节 国外后备力量建设的主要经验 167

第三节 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途径 205

第二十章 国防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发展 216

第一节 国防和国防观的产生与演进 216

第二节 我国传统的国防和国防意识 220

第三节 和平时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226

第四节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国防教育 230

第五节 世界一些国家的国防和国防教育 233

第二十一章 国防立法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236

第一节 国防立法的重要作用 236

第二节 世界一些国家的国防立法 241

第三节 中国历代军事法规 25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 258

第五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体系 269

第二十二章 国防领导体制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 271

第一节 国防领导体制 271

第二节 军队领导指挥体制 303

第三节 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导管理体制 331

第二十三章 军队编制与装备的发展趋势 347

第一节 美军军以下部队的编制装备 347

第二节 美国陆军编制装备发展预测 365

第三节 日军武器装备的现状与发展 383

第四节 空降兵编制装备的发展趋势 411

第二十四章 战役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423

第一节 战役和战役法的形成 423

第二节 未来战役理论发展的条件 437

第三节 现代战役理论的发展趋势 443

第二十五章 军队管理的基本作法及发展趋势 464

第一节 军队管理与军队管理学 464

第二节 军队管理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466

第三节 军队管理的主要内容 471

第四节 外国军队管理的基本作法及主要特点 478

第五节 新时期我军军队管理的主要作法及其发展趋势 485

第六节 美、苏、日等国的军队管理 494

第二十六章 军队后勤建设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 530

第一节 现代后勤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31

第二节 现代后勤的地位与作用 538

第三节 后勤工作的基本内容与后勤建设的主要环节 543

第四节 后勤建设的发展趋势 555

第五节 我军后勤建设的基本问题与改进措施 559

第二十七章 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防建设 565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及其发展 565

第二节 现代军事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571

第三节 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重点 579

第四节 现代武器和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及趋势 589

第五节 军事高技术十大“制高点”的争夺 610

第六节 军事技术进步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623

第二十八章 世界一些国家军事理论研究的新情况 651

第一节 战争理论研究方面的新情况 651

第二节 战略理论研究方面的新情况 660

第三节 战役理论研究方面的新情况 669

第二十九章 苏联内外政策的变化及国防建设 675

第一节 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为争夺21世纪战略主动权奠定基础 675

第二节 全面改革苏联社会,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力 680

第三节 实行灵活的对外政策,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保证加速改革方针的贯彻执行 698

第四节 全面地认识苏联内外政策的变化 705

第三十章 印度国防建设的基本途径与作战指导 709

第一节 印度国防建设的基本途径 709

第二节 印军1962年以来的主要变化 718

第三节 对印军作战强点与弱点的分析 725

第四节 印军作战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 728

附:国外对中国国防发展战略的评述 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