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药品的安全性与药品安全警戒 1
第一节 触目惊心的药害与药品安全性问题 1
第二节 药品安全性的决定要素 2
第三节 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到药物警戒 5
第四节 药物警戒理论的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10
第五节 药品安全警戒的提出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第二章 非口服给药途径与剂型应用 15
第一节 经皮给药途径与剂型应用 15
第二节 直肠给药途径与剂型应用 19
第三节 肺部给药途径与剂型应用 22
第四节 口腔、鼻腔等给药途径与剂型应用 25
第三章 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1
第一节 细菌的耐药性 31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4
第四章 常见疾病的诊治 46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6
第二节 痛风 50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3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疹 56
第五章 缓释与控释制剂的发展 59
第一节 概述 59
第二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 61
第三节 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 65
第四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 69
第五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71
第六章 互联网上的药学资源 74
第一节 搜索引擎 74
第二节 政府机构及其主办的网站 78
第三节 数据库 82
第四节 数字图书馆资源 85
第五节 常用药学网站 86
第七章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药害概论 88
第一节 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89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93
第三节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97
第四节 中药不良反应的判断与报告 104
第五节 中药药物警戒表述现状 107
第八章 中药清热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111
第一节 表热证的临床用药 111
第二节 里热证的临床用药 114
第九章 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评价与选择 127
第一节 概述 127
第二节 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128
第三节 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 135
第十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141
第一节 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 141
第二节 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150
第三节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5] 153
第十一章 病毒性肝炎及其防治(一) 160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的种类 160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的现状 162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一般治疗原则 164
第四节 乙型肝炎 165
第十二章 常见药剂辅料 172
第一节 绪论 172
第二节 固体制剂常用辅料 173
第三节 液体制剂常用辅料 180
第四节 各种制剂常用的共同辅料 190
第十三章 艾滋病预防及药物治疗 194
第一节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94
第二节 艾滋病的行为预防 197
第三节 艾滋病的疫苗预防 197
第四节 艾滋病的药物治疗 202
第十四章 常用药品的安全用药 208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的安全用药 209
第二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安全用药 216
第三节 结语 220
第十五章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222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沿革 222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现状 222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23
第四节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趋势 229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开发 232
第十六章 后GMP时代 236
第一节 GMP概述 236
第二节 我国实施GMP的进程 239
第三节 我国GMP认证取得的成绩 241
第四节 GMP认证后存在的问题及国家采取的对策 242
第十七章 执业药师在药品零售企业中的地位、作用 253
第一节 执业药师在药品零售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53
第二节 执业药师与消费者的沟通及对消费者的药学服务 255
第十八章 中医体质学说与用药宜忌 266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 266
第二节 影响体质的因素 268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271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运用与用药宜忌 275
第十九章 各类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意义及依据 280
第一节 中药商品与中药商品学 280
第二节 中药商品学的任务 280
第三节 中药商品的命名 280
第四节 中药商品的分类 281
第五节 中药商品的规格与等级 281
第六节 常见中药材的规格等级 281
第二十章 国家新发布、新修改的药事法规和政策 297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297
关于贯彻实施《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和《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的通知 301
药品广告审查办法 302
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 306
关于执业药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 308
关于加强药品零售经营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