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组合原则”正名&刘向东 1
从语用到语义固着&王娟 14
习语机制的试探分析与研究——论习语的词法地位&巫宏梅 26
对双宾语结构的存在之质疑&赵春生 42
刻意曲解的认知释解&李炽会 57
论语义的明晰性——对语义模糊论的反诘&赵汗青 68
视点与语篇连贯程度初探&蒋勇军 80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隐喻&赵勇 90
汉语“胆”词语及成语的原型探索&冯梅 104
象似性与语篇连贯&何杨红 113
人名非指称用法的语用认知研究&王茂 126
语篇语法衔接的认知转喻阐释&马永强 135
内隐学习与外语教学&高英 146
掌握语用惯用语,提高语用能力&刘遂玲 156
心译与外语听力&郑洁 164
主位推进模式与英语反复修辞&李国华 172
翻译与文化中心意识与边缘意识之间的张力——从“别求新声于异邦”谈起&周国瑞 181
“他者”的反抗——从“Cataian”一词的翻译看翻译对“东方主义”的消解作用&汤妮妮 191
文化身份认同之旅——张爱玲自译个案研究&邓燕 202
新世纪中国社会流行语及其英译策略&刘婷 210
窥探多语现象下欧盟国际会议译员培养的特点&葛长义 222
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谈交替传译中的工作记忆训练&霍畅 232
国家与社群的误读——论刘禾《个人主义话语》一文的问题&付强 241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张雨放 250
从精英到大众——浅谈后现代语境下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化&何玉婷 260
论“意识形态”的两个基本问题——马克思、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思想比较研究&于瑞龙 271
中国语境下的大众越狱学——对《越狱》流行的文化解读&李怡慧 280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赞赏与质疑&薛宁 290
从Metrosexual到Ubersexual——论消费时代的男性形象&曾萍 298
试析“不承认主义”的出台以及“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华关系实质(1931—1933)&冯晖 309
平民世界里的狂欢——《非常6+1》的文本解读&陈蕊 320
文学论托妮·莫里森《天堂》的多重叙事艺术&蒋茜 330
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反性别主义倾向&付川 338
论文化研究对文学本体批评和经典文学研究的影响&付鹏 349
荒诞寓现实,剧苑吐奇葩——对哈罗德·品特《归家》的解读&刘端 360
麦尔维尔的《白鲸》对霍桑的《红字》在传奇小说叙事上的继承与超越&刘巍 372
荒诞不经的病态世界——读托马斯·品钦的《V.》 &李娟 381
赫索格走向世俗的浪漫主义历程&谢梦昕 390
游走敞开与遮蔽之间——谢榛与海德格尔诗论的互相阐释&蒋聪聪 401
现实与良知间的游离——谈苏联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及肖洛霍夫的《新垦地》&孙毅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