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产权思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建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473862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阶级人假设为前提,以劳动者产权为核心,深入地研究了马克思的产权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价值,是研究马克思的产权思想专著。

绪论 1

一理论背景和研究目的 1

(一)理论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4

二文献回顾和简要评述 6

(一)马克思产权思想研究现状 6

(二)马克思产权思想的“存在性”问题 8

(三)关于产权基本问题 14

(四)交易费用问题的研究 16

(五)关于要素产权问题 17

(六)简要评论 20

三内容安排和创新之处 22

(一)内容安排 22

(二)创新之处 31

第一章 阶级人假设 36

一经济理论与人性假设 36

(一)基本假设和技术性假设 36

(二)人性假设是一种“思想实验” 38

(三)人性假设的理论意义 40

二西方的人性假设:经济人 43

(一)“经济人”是个假设性命题 44

(二)“经济人”的三维含义 47

(三)“经济人”假设的发展 49

三马克思的人性假设:阶级人 58

(一)哲学层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59

(二)经济层面:“经济范畴的人格化” 62

(三)阶级社会的经济层面:“阶级人”假设 65

四本章小结 67

第二章 阶级分析方法 69

一阶级人假设与阶级分析方法 69

(一)阶级人假设与马克思研究方法的一致 69

(二)阶级人假设是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 72

(三)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最具产权特色的方法 76

二阶级人行为 79

(一)追求阶级整体利益最大化 79

(二)阶级利益博弈:从生产行为来解决分配问题 86

三阶级分析方法 92

(一)阶级分析方法的经典形式 92

(二)阶级问题的现代变化和思考 97

四本章小结 102

第三章 产权一般 104

一产权内涵:批判“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 105

(一)产权问题的提出:马克思与西方不同的视角和使命 105

(二)“权能结构”与“权利束”——产权的内容 108

(三)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的本质 115

二产权演进: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20

(一)原始公有产权起源:唯物史观原理“失灵” 120

(二)产权演进模型:“基本矛盾推动说” 124

(三)“经济力界定产权论” 129

三流通费用、交际费用和交易费用 135

(一)生产和非生产:两种费用的划分 137

(二)马克思的交易费用意识 143

(三)比较: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 146

四本章小结 150

第四章 资本产权 151

一人的产权和物的产权 152

(一)人和物:社会生产的两个要素 152

(二)人的产权和物的产权 154

(三)产权与人权 157

二“商品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变” 162

(一)从物的产权到资本产权 162

(二)资本产权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 165

(三)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初始产权”形成 169

(四)资本正常积累:资本产权的自行强化 173

三“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 176

(一)协作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 176

(二)增值是资本的内在职能——资本的剩余索取权 182

四本章小结 188

第五章 劳动产权 190

一劳动力和劳动产权 190

(一)劳动力:“能动的生产要素” 190

(二)劳动产权的内容 193

(三)劳动产权的历史形式 197

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产权 200

(一)雇工所“有权要求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 201

(二)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和“实际隶属” 211

(三)工作日决定上的二律背反:“马克思定理” 219

三“权利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 224

(一)劳动力产权的统一和分离 224

(二)劳动产权与资本产权对立的历史性质 227

四本章小结 230

第六章 土地产权 231

一土地产权的性质和权能 232

(一)“土地物质”、土地资本和土地产权 232

(二)土地产权权能的统一和分离 234

(三)土地的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 238

二资本主义土地产权 242

(一)资本主义土地的“两权分离” 242

(二)“地租来自社会,而不是来自土壤”——土地产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245

(三)马克思的土地国有化思想 250

三马克思与“新制度”:土地产权理论比较 253

(一)新制度经济学土地产权理论 254

(二)马克思与新制度经济学土地产权理论比较 258

四本章小结 263

第七章 阶级、产权与社会和谐 265

一阶级、阶层与和谐 265

(一)阶级、阶层、利益集团 265

(二)和而不同:和谐的实质 270

二和谐社会的产权基础 274

(一)产权正义:财产权的保护和限制 275

(二)财产权: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 279

(三)劳动产权和弱势群体:维护好社会和谐的“安全阀” 286

三本章小结 293

结语 295

参考文献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