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政五十年 1949-1999》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原崇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0543646
  • 页数:685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第一篇 恢复经济,创立社会主义新型财政 3

第一章 新中国山西财政的建立和形成 3

第一节 新中国山西财政的建立 3

一、山西全境解放揭开了山西财政的新篇章 3

二、根据地财政的实践是山西新型财政的必要准备 4

三、没收官僚资本,奠定山西新型财政的物质基础 5

第二节 新中国山西财政管理体系的形成 6

一、山西财政机构的建立 6

二、山西财政管理制度的建立 7

三、山西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10

四、山西财政的第一个概算 11

第二章 建国初期山西财政在巩固政权和稳定经济中的作用 12

第一节 山西财政建立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2

一、山西财政面临的严峻形势 12

二、山西财政面临的艰巨任务 15

第二节 打击投机资本,统一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 17

一、打击投机资本,掌握市场主动权 17

二、实现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维护经济秩序稳定 19

三、采取“四路进兵”,稳定金融物价 21

四、财政经济形势开始出现好转 25

第三章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26

第一节 争取国民经济根本好转的条件 26

一、国民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6

二、争取国民经济根本好转的条件 27

第二节 调整工商业,促进经济恢复 28

一、调整工商业的内容和措施 28

二、修订工商税收,促进工商业调整 30

三、调整工商业取得好效果 32

第三节 调整农业税收,推动土地改革,促进农业发展 33

一、完成土地改革任务 33

二、调整农业税负担,促进农业恢复发展 34

第四节 支援抗美援朝,厉行增产节约,开展“三反”、“五反” 36

一、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36

二、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37

三、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38

第五节 实现全省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40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41

二、财政经济状况实现根本好转 44

第四章 “一五”时期的山西财政 48

第一节 山西财政在“一五”时期的任务 48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山西“一五”计划的任务 48

二、山西“一五”计划对财政提出的任务和要求 50

第二节 贯彻财经政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筹集资金 51

一、加强财政管理,努力增收节支 52

二、加强税收管理,保证财政收入 55

三、积极发行建设公债,适当争取外资援助 57

第三节 促进农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58

一、修改农业税征收办法,促进农业合作化发展 58

二、利用农村工商税政策,进一步推动农业合作化 60

三、增加农业投资,发放农业贷款,支持农业合作化 63

第四节 利用财税政策,加快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4

第五节 贯彻赎买政策,促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 67

一、发挥税收调节作用,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方面 67

二、利用税收政策工具,保护社会主义经济 68

三、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改造私营工商业 69

四、加强对公私合营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 77

第六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改进 79

一、改进财政管理的“六条”方针 79

二、地方财政管理体系的改进 80

三、对省级财政机构进行调整 83

四、国营企业奖励基金制度的改进 83

第七节 山西“一五”计划胜利完成,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85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85

二、财政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实力得到增强 88

三、财政工作的基本经验 90

第二篇 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财政发展比较缓慢 95

第五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的山西财政 95

第一节 山西“二五”计划对财政工作的要求 95

一、山西“二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95

二、山西“二五”计划对财政工作的基本要求 96

第二节 山西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探索 98

一、改革预算管理体制 99

二、改革税收管理制度 102

三、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07

四、改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111

五、对人民公社实行“财政大包干”办法 113

第六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山西财政经济工作的冲击 115

第一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15

一、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15

二、“以钢为纲”,开展生产“大跃进” 117

三、追求“一大二公”,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118

第二节 山西财政在“大跃进”中遭受挫折 120

一、过急过多地下放企业管理权限 120

二、不适当地下放基本建设投资的管理权限 121

三、不适当地推行“两放、三统、一包”政策 122

四、财务管理的正常秩序被破坏 123

第三节 “大跃进”对山西财政经济的影响 123

一、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 123

二、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124

三、财政、信贷收支失衡,社会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严重失调 125

第四节 经济“跃进”中财政超负荷的原因 126

一、基本建设规模过大 127

二、存在大量虚假的财政收入 127

三、大炼钢铁,财政补亏 128

四、大量免税 128

五、“一平二调”,财政退赔 128

六、职工人数猛增,财政减收 129

第七章 调整经济,克服困难,促进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130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实施中山西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130

一、经济全面调整任务的提出 130

二、财政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任务 131

第二节 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132

一、改进预算管理体制 132

二、改进工商税收管理体制 136

三、改进利润分配制度 139

第三节 压缩基建投资,优化经济结构 140

一、压缩基本建设项目,缩短基本建设投资 140

二、合理分配资金,加强基本建设拨款管理 141

第四节 增加农业投资,支持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142

一、增拨支农资金 142

二、减轻农民税负 143

三、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144

四、处理农村平调退赔,调整生产关系 145

第五节 加强企业管理,促进扭亏增盈 147

一、清仓核资,挖掘物资潜力 147

二、强化流动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48

三、狠抓企业整顿,促进扭亏为盈 149

四、加强财务会计工作,严格经济核算 151

第六节 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减轻财政压力 152

一、精简职工,减少国家工资支出 152

二、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控制公用支出 153

第七节 财政部门在经济调整中取得的成绩 154

一、工业生产能力增强 154

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155

三、积累与消费比例趋于合理 156

四、文教卫生科技事业取得较大发展 156

五、市场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56

六、财政收支状况实现根本好转 157

第八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山西财政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158

第一节 “大跃进”冲击给山西财政工作的启示 158

一、合理的体制也需有好的执行环境 158

二、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59

三、财政平衡是实现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条件 159

第二节 经济建设时期财政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160

一、财力集散合理的原则 160

二、财力分配量力而行的原则 161

三、内部监督与外部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161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十年,财政受阻 165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山西财政经济状况 16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对山西财政经济的干扰和破坏 165

一、极“左”思潮盛行,财政工作混乱的开始 165

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财政工作遭受干扰和破坏 166

三、全面夺权、持续武斗,财政经济运行陷入瘫痪 167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期山西财政经济在困境中艰难地恢复和发展 171

一、纠正“左”倾错误,恢复国民经济 171

二、支援农业生产、整顿社队财务,促进农业的发展 172

三、支援工业生产、恢复经济核算制度,促进工业发展 173

四、加强基建拨款管理,整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 174

五、加强财政管理,改进财税体制 175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山西财政经济动荡起伏 176

一、“批林批孔”运动对山西财政经济的破坏 176

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山西财政经济在全面整顿中出现转机 178

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山西财政经济遭受第三次挫折 181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山西财政管理体制 183

第一节 财税机构频繁更迭 183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多变 185

第三节 税收制度过于简化 188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在动乱中不断变化 190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对山西财政工作的破坏及造成的严重后果 193

第一节 山西财政经济在困境中艰难维持 193

一、排除干扰、维持政府最低限度的财政支出 194

二、支持经济建设,保证了一定的建设规模 195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对山西财政的严重破坏及影响 197

一、财政分配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198

二、生产破坏严重,财政收入损失巨大 198

三、基本建设战线过长,投入产出效益差 199

四、企业管理混乱,经济效益低下 199

五、财经纪律遭到严重破坏 200

六、各方面欠帐很多,问题成堆 200

七、“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财政实践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202

第四篇 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山西财政在改革发展中前进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山西财政经济 207

第一节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207

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08

二、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209

第二节 山西财政经济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210

一、急于求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 210

二、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 211

三、农轻重和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进一步失调 211

四、劳动就业问题十分严重 212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 212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12

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 213

第四节 财政在国民经济调整中采取的措施 215

一、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政策的调整 215

二、清产核资,实行经济核算,加强企业管理 215

三、配合农村政策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216

四、增加职工工资,实行奖励制度,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217

五、调整基本建设规模,提高投资效果 217

第十三章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财政体制改革先行一步 219

第一节 新的历史时期山西财政经济形势和面临的任务 219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0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坚定的一步 221

三、财政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221

第二节 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实行“分灶吃饭” 222

一、“分灶吃饭”的预算管理体制 222

二、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 225

第三节 税收制度改革进展顺利 228

一、局部性的调整税制为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创造了条件 228

二、“两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使税制逐步趋于完善 230

三、建立涉外税制,促进全省对外经济的发展 233

第四节 改革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234

一、国营工、交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234

二、国营商业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243

三、粮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245

第五节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249

一、改革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推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办法 250

二、改革资金分配办法,实行经费分配与事业发展挂钩 250

三、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增强各项事业自我发展能力 251

四、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办法 252

五、对国营农业事业单位试行“经费包干”的办法 252

第六节 山西“六五”计划全面完成,财政改革任重道远 253

一、“六五”计划全面完成,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253

二、财政规模不断壮大,财政改革任重道远 256

第十四章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整顿经济秩序,促进财政经济发展 259

第一节 深化改革时期山西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59

一、深化改革的基本任务 259

二、深化改革的主要奋斗目标 260

三、努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61

四、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62

第二节 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县级财政管理新路 263

一、调整、补充、完善财政包干体制 264

二、改革县级财政管理体制,探索县级财政管理新路子 265

三、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 266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强化税收管理 267

一、进一步完善工商税制,加强税收征管 268

二、改进农业税征收管理,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270

第四节 深化各项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272

一、深化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272

二、深化粮食企业财务体制改革,减轻财政负担 277

三、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体制改革,节约财政资金 278

四、改革农业财务管理体制,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281

第五节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支持各项事业发展 284

一、对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计划管理 285

二、实行政策引导,严格计划审批,加强国营企业预算外资金管理 285

三、严格审查自筹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抑制自筹基建投资膨胀 286

第六节 创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方法 286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设,发展国有资产管理队伍 288

二、从加强基础性工作入手,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289

三、积极做好全省第五次清产核资工作 291

四、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和调查研究工作 292

五、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得到初步加强 293

第七节 建立财政周转金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94

一、建立财政支农周转金,扶持农业生产发展 294

二、建立工业企业技改周转金,支持企业更新改造和开发新产品 295

三、建立商贸周转金,支持商贸企业发展 296

四、建立社会文教事业周转金,扶持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 297

第八节 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其他方面改革 298

一、大力支持工资改革,提高干部职工的工资水平 298

二、加大财政价格补贴,保证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 299

三、支持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外贸企业发展 300

第九节 重建财政监察机构,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302

一、恢复和建立财政监察机构,加强财政监督检查 302

二、认真开展税收、财务大检查,严肃财经纪律 303

三、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实行依法理财 304

第十节 开展财政理论研究,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306

一、大力发展财政教育事业,为财政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 306

二、开展财政理论研究,为财政工作服务 308

三、建立财政计算机网络,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310

第十一节 拓宽理财领域,发展地方金融事业 312

一、在改革中诞生的山西省经济开发投资公司 312

二、山西省经济开发投资公司的机构体制及经营范围 313

三、大力开展筹资业务,促进经济发展 314

四、积极开展外汇业务,多方引进国外资金 316

第十二节 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财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317

一、山西财政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317

二、山西财政工作的基本经验 321

第五篇 整体推进,深化改革,全面开创山西财政工作新局面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山西财政 3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山西财政经济形势和面临的任务 327

一、山西财政经济形势 327

二、山西财政的主要任务 330

第二节 山西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 332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山西财政改革 336

第一节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336

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337

二、调整和完善县级财政体制 341

第二节 全面实施税制改革,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 343

一、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44

二、结合山西实际,认真做好新税制的贯彻落实工作 345

三、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 347

第三节 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349

一、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 349

二、加强商业、粮食财务体制改革,促进商业、粮食企业发展 354

三、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保证基本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366

四、改革外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发展 369

第四节 改革农业和各项事业财务管理办法,促进农业和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371

一、改进财政支农工作,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371

二、深化文教行政财务改革,搞好文教行政财务工作 376

三、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380

四、大力推进住房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83

第五节 不断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386

一、预算外资金的性质、范围变化情况 387

二、建立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法规体系 387

三、不断提高运用预算内外综合财力的水平 389

四、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和追踪问效 391

第六节 发展地方金融事业,支持山西经济建设 393

一、开展委托、代理等信托业务 393

二、开拓山西资本市场 393

三、加强引资融资,支持山西经济建设 394

四、积极开发房地产业务 395

五、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增强公司活力 395

第七节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396

一、组织完成了全省清产核资工作任务,摸清了资产“家底” 397

二、强化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体系 400

三、资产评估事业蓬勃发展,评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403

四、服务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404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406

第八节 继续推进会计改革,不断规范会计管理 407

一、改革企业会计制度 407

二、恢复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409

三、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探索会计管理新模式 411

第九节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为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服务 414

一、加强地方财政立法工作 414

二、调整充实财政监察机构,加强财政监督检查 416

三、开展“一整两反”工作,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 417

四、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418

第十节 积极转变理财思想,注重财政理论研究,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 419

一、积极转变理财思想,大力搞好财源建设 419

二、注重财政理论研究,为财政实践服务 421

三、加强财政信息系统建设,促进财政管理现代化 425

第十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财政信息和财政宣传 426

一、加强党团建设,树立文明新风 426

二、围绕中心,服务全局,财政信息和财政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 428

第十七章 辉煌的成就,丰富的启迪 432

第一节 山西财政发展的辉煌成就 432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大为增强 432

二、集中财力,支持了重点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434

三、加大农业投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34

四、贯彻落实“科教兴省”战略,为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435

五、搞好扶贫攻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437

六、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外资取得显著成效 438

七、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财政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438

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 439

第二节 山西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440

一、在财政工作中要坚持四个观点 440

二、在财政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441

三、在财政工作中要注重建立三个机制 442

第十八章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山西财政 448

第一节 二十一世纪初山西财政发展面临的形势 448

第二节 山西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前景展望 451

第六篇 山西地市财政 457

第十九章 太原财政 457

第一节 财政机构沿革情况 457

一、建国初期和五十年代的财政机构 457

二、第一次财税合并 458

三、第二次财税合并 458

四、“六五”至“九五”时期的财政机构 458

第二节 财政体制逐步完善 459

一、恢复时期及五十年代的财政管理体制 459

二、六十年代的财政管理体制 460

三、七十年代的财政管理体制 460

四、八十年代的财政管理体制 461

五、九十年代的财政管理体制 461

第三节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462

第四节 财政支出趋于合理 463

一、加大财政对企业的投入,培育和壮大地方财源 464

二、农业投入显著增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65

三、教科文卫支出不断扩大,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466

四、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467

第五节 财政管理卓有成效 468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468

二、加强文教行政财务管理 470

三、强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471

四、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472

五、加强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 474

六、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475

第六节 财政科研硕果累累 476

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财政经济中心工作服务 476

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高财政理论水平 477

第二十章 大同财政 479

第一节 大同市财政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479

一、起步发展阶段(1949—1952年) 479

二、稳定发展阶段(1953—1957年) 480

三、曲线上升阶段(1958—1980年) 480

四、快速发展阶段(1981—1999年) 482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趋于科学规范 482

第三节 收入稳步增长,支出日趋合理 486

第四节 财政管理硕果累累 489

一、企业财务管理成效显著 489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走上正轨 490

三、会计事务管理工作趋于规范 492

四、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加强 492

第二十一章 阳泉财政 495

第一节 财政机构沿革 495

一、财政机构 495

二、财政范围和级次的演变 496

第二节 阳泉财政发展概述 497

一、1947年至1949年阳泉财政为支援解放战争做贡献 497

二、建国50年来阳泉财政长足发展 497

第三节 财政管理 502

一、预算管理体制 502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 506

三、企业财务管理 508

四、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510

五、国有资产管理 512

第二十二章 长治财政 51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长治财政应运而生 514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长治财政实现初步好转 515

第三节 “一五”计划时期,长治财政稳步发展 516

第四节 “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长治财政大起大落 518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长治财政在困境中维持 520

第六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治财政在改革中发展壮大 521

第七节 “七五”时期,长治财政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524

第八节 “八五”时期及“九五”前三年,长治财政铸就新的辉煌 526

第二十三章 晋城财政 533

第一节 晋城财政的建立与发展 533

第二节 财政改革与管理 536

一、积极进行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536

二、狠抓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538

三、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努力实现收支平衡 539

四、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支持国企改革 541

五、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 543

六、会计管理逐渐加强,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544

七、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廉政建设 546

八、加强财政目标管理,深入开展“争先创新”活动 548

第二十四章 朔州财政 550

第一节 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奠定财政工作基础 551

一、适应市管县行政管理需要,及时调整财政体制 551

二、以深化改革、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中心,积极支持企业发展 552

三、以保障政权运转为目标,努力增收节支 552

四、以治理整顿为重点,强化财政管理,开展财政监督 553

五、从整章建制入手,纠正行风,抓好机关自身建设 553

第二节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财政事业全面发展 554

一、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大力开展依法治税,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554

二、贯彻紧缩方针,严格控制支出,确保政权建设和重点支出 555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556

四、整章建制,加强检查,逐步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 557

五、建立机构,健全职能,国有资产基础管理逐步加强 557

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财务管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558

七、积极开展教育培训,不断加强会计管理,努力提高会计质量 558

八、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广泛开展各项监督检查 558

九、健全制度,勤政廉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559

第三节 健全职能,强化管理,财政工作发生根本转变 560

一、积极开展依法治税,完善财政收入保障机制 560

二、深化支出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561

三、认真贯彻中央《决定》,预算外资金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562

四、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563

五、整顿秩序,深化改革,全面加强会计管理 563

六、加强支农资金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564

七、转变方式,强化职能,努力提高财政监督质量 564

八、推行政务公开,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565

第四节 十年财政发展与改革的成就和经验 566

第二十五章 忻州财政 568

第一节 忻州财政的发展历程 568

一、忻州财政的创立 568

二、“一五”计划时期 569

三、“二五”计划及三年调整时期 570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572

五、“五五”计划时期 573

六、“六五”计划时期 574

七、“七五”计划时期 575

八、“八五”计划时期 576

九、“九五”前三年 577

第二节 忻州财政工作成就 578

一、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管理体制 578

二、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收支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579

三、社会保障事业迅猛发展 580

四、支持和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580

第二十六章 晋中财政 582

第一节 财政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582

一、财源建设硕果累累 583

二、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585

三、财政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586

第二节 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90

一、保证政权机关的有效运转 590

二、支持文教科学事业的发展 591

三、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593

四、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593

第三节 在改革探索中不断前进 595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 595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 597

三、理财思路的调整和财政职能的转变 599

四、努力构筑“公共财政”新框架 602

第二十七章 吕梁财政 604

第一节 建区伊始遭浩劫,“文化大革命”结束现转机——1971年至1979年的财政 604

一、财政体制 604

二、财政收支 605

三、财政监督 606

四、理财经纬 607

第二节 八字方针指航程,财政收支保平衡——1980年至1984年的财政 607

一、财政体制 607

二、财政收支 608

三、财政监督 609

四、理财经纬 609

第三节 财政收入创三超,收支矛盾露端倪——1985年至1993年的财政 610

一、财政体制 610

二、财政收支 611

三、审计监督 612

四、理财经纬 612

第四节 体制改革促发展,管理谱出新篇章——1993年至1999年的财政 613

一、财政体制 613

二、财政收支 614

三、财政监督 615

四、理财经纬 616

第二十八章 临汾财政 619

第一节 临汾财政在艰难起步中为国民经济恢复发挥重要作用 620

一、新政府下的财政机构创立 620

二、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发挥职能作用 620

第二节 临汾财政在曲折运行中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尽到最大努力 622

一、面对“左”倾冒进,及时调整体制,支援经济建设 622

二、在十年“文革”的艰难曲折中尽最大努力当家理财 624

第三节 临汾财政在拨乱反正中为实现财政状况迅速好转采取重大举措 625

第四节 临汾财政在改革开放中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628

一、经过整顿,财政工作步入了正轨 628

二、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为地方政府实现职能提供了财力保证 632

第五节 临汾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较大成就 636

一、圆满完成了全区第五次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全区国有资产存量“家底” 636

二、初步建立了以产权界定、资产统计、产权登记、保值增值考核为基本监管手段的基础管理工作体系 637

三、制定出台了一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规章及办法 637

四、建立健全了专司工作机构,培养锻炼了一支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国资管理队伍 638

五、服务改革,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638

六、培育发展了一批中介经营组织 639

第二十九章 运城财政 640

第一节 恢复经济,创立财政(1947—1957年) 640

第二节 调整经济,恢复发展(1958—1965年) 64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财政受阻(1966—1975年) 644

第四节 解放思想,探索创新(1976—1992年) 645

第五节 深化改革,振兴财政(1992—1998年) 648

附录 655

附录一:山西省主要财政经济指标 655

表1 1952—1998年山西省国民生产总值及第一、二、三产业完成情况 655

表2 1949—1998年山西财政总收入分级次、分项目完成情况表 657

表3 1949—1998年山西财政总支出分级次、分项目完成情况表 659

表4 1981—1998年山西省预算外资金收入分级次、分项目情况表 662

表5 1981—1998年山西省预算外资金支出分级次、分项目情况表 663

表6 1966—1998年山西省地方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664

表7 1950—1998年山西省国有商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表 666

表8 1977—1998年山西省国有粮食企业主要财务指标表 668

表9 1987—1998年山西省外经贸企业主要财务指标表 670

附录二:山西省财政厅各个时期机构沿革情况 671

附录三:山西省财政厅历任行政领导干部名录 677

附录四:山西省财政厅所属单位及管理的社会团体简介 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