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历史背景 6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1
第二章 蕅益智旭生平及著述 18
第一节 生平 18
第二节 著述 24
第三章 抉择诸宗,会归净土 28
第一节 禅教律三,非一非异 28
一 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 28
二 教外别传即教内真传 31
三 参禅念佛止观非一非异 33
第二节 性相融通论 36
第三节 禅净相分论 47
第四节 胜异方便、圆顿法门 60
一 一切法门,会归净土 61
二 下手之方,痛快直捷 63
三 理事无碍,最极圆顿 65
第四章 净土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67
第一节 净土法门的演变 67
一 佛教经论中的“念佛”思想 67
二 中国净土宗思想的演变 102
第二节 智旭对净土思想的发展 121
第三节 戒为出要之本 125
一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128
二 无作戒体 130
三 持戒与念佛 133
第五章 净土行门之一:念自佛 136
第一节 一念三千与一心三观 140
一 一念三千 140
二 一心三观 151
第二节 心识四分、转识成智与三自性 177
一 心识四分 178
二 转识成智 185
三 三自性 192
第三节 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 202
一 体、相、用 203
二 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 206
三 唯心识观与真如实观 218
第六章 净土行门之二:念他佛 226
第一节 信门 232
第二节 愿门 240
第三节 持名即是正行 245
第四节 持名功德不可思议 253
第五节 事一心与理一心 274
第六节 念佛与见佛 281
第七章 净土行门之三:双念自他佛 292
第一节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295
第二节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300
第八章 净土果门:三身四土 307
第一节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净土 308
第二节 三身 319
第三节 四种净土 333
第四节 唯心净土 348
第九章 影响与流变 356
第一节 影响 356
一 禅教诸宗,会归净土 357
二 宗门教下,非一非异 359
三 净土法门,最极圆顿 363
四 信愿为导,执持名号 365
第二节 流变 371
附录一 佛教的“中道”语言观 374
附录二 蕅益大师年谱&弘一 393
主要参考书目 413
后记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