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灌区自然环境 1
第一章 地表特征 1
第一节 地貌特征 1
第二节 地质条件 2
第三节 土壤类别 2
第四节 植被状况 3
第二章 气候特征 3
第一节 气温 3
第二节 降雨 4
第三节 其他气候要素 4
第三章 河流水系 4
第一节 沱江水系 5
第二节 涪江水系 5
第四章 水资源 7
第一节 地表水 7
第二节 地下水 8
第五章 灌区灾害 9
第一节 旱灾 9
第二节 洪灾 12
第二篇 建设历程 17
第一章 工程规划 17
第一节 水源规划 17
第二节 渠系规划 20
第三节 配套工程规划 26
第二章 工程实施 29
第一节 六期干渠建设 29
第二节 七期干渠建设 40
第三节 一期至四期主干渠扩建 54
第四节 新建蓄水工程 59
第五节 灌区渠系配套工程 71
第六节 通讯工程 96
第七节 电站建设 99
第三章 建设管理措施 108
第一节 施工组织 108
第二节 施工管理 112
第三节 土地征用与补偿 117
第四节 移民搬迁与安置 121
第五节 伤残抚恤与救济 122
第三篇 工程设施 125
第一章 干支渠道 125
第一节 人民渠六期干渠 125
第二节 人民渠七期干渠 127
第三节 鲁联干渠 129
第二章 渠系建筑 130
第一节 水闸 130
第二节 隧洞 143
第三节 渡槽 143
第四节 桥梁 157
第五节 其他建筑物 157
第三章 灌区蓄水工程 204
第一节 大型水库 204
第二节 中型水库 210
第三节 小型水库 227
第四节 塘堰 237
第四章 提水设备 238
第一节 老式提水工具 238
第二节 机电提灌 239
第四篇 组织机构 240
第一章 省属专管机构 240
第一节 单位建制沿革 240
第二节 处属行政机构 244
第三节 党组织 248
第四节 群团组织 252
第二章 灌区行政机构 255
第一节 市级机构 256
第二节 县(区)级机构 256
第三章 县属管理机构 256
第五篇 工程管理 259
第一章 管理办法 259
第一节 分级管理 259
第二节 管理措施 260
第二章 渠道管理 261
第一节 日常检查维护 261
第二节 工程状况调查 261
第三节 工程监控 262
第四节 确权划界 263
第五节 白蚁防治 263
第三章 工程岁修 264
第一节 岁修重点 264
第二节 岁修措施 265
第三节 岁修统计 268
第四章 鲁班水库管理 27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70
第二节 制度建立 270
第三节 观测监测 270
第四节 整治维修 271
第五章 工程绿化管理 274
第一节 渠道绿化 274
第二节 水库绿化 276
第六章 防洪抗旱 276
第一节 洪旱灾情 277
第二节 防洪抗旱组织 280
第三节 水情测报与洪水调度 281
第四节 工程抢险 281
第六篇 供水管理 282
第一章 灌区供用水 282
第一节 水文测验 282
第二节 干渠引水 284
第三节 农业供水 286
第四节 综合利用供水 292
第五节 城乡生活供水 293
第六节 灌区蓄水 293
第二章 水量分配 294
第一节 分配原则与方法 294
第二节 用、配水计划编制 296
第三章 用、配水计划实施 297
第一节 灌区用水程序 297
第二节 灌区用水服务 298
第四章 供、用水管理制度 300
第一节 制度的建立 300
第二节 供、用水体制改革 303
第五章 供水水费 307
第一节 征收办法 307
第二节 征收标准 308
第三节 灌区工业水费 312
第四节 供水成本核算 313
第七篇 综合经营 316
第一章 水力发电 316
第一节 电站经营 316
第二节 生产运行 317
第三节 技改大修 318
第二章 建筑公司 319
第一节 公司概况 319
第二节 企业业绩与效益 320
第三章 其他经营 321
第一节 制砖 321
第二节 养殖 322
第三节 生活供水 322
第四节 对外投资 323
第五节 运输与修理 323
第八篇 综合管理 324
第一章 人事劳资教育 324
第一节 人事管理 324
第二节 培训教育 329
第三节 职称管理 331
第四节 劳动工资 333
第五节 离、退休管理 338
第六节 社会保障 340
第二章 安全生产 341
第一节 建立制度 341
第二节 执行情况 341
第三节 重大安全事故纪实 344
第三章 审计 347
第一节 制度建立 347
第二节 业务开展 347
第四章 财务管理 349
第一节 计划 349
第二节 资产 351
第三节 专项资金 353
第四节 会计核算 354
第五节 会计监督 356
第六节 经费收支 357
第五章 水政监察 358
第一节 队伍建设 358
第二节 法规宣传 359
第三节 水政执法 360
第六章 治安保卫 363
第一节 机构演变 363
第二节 治安管理 364
第三节 水利公安 365
第九篇 科学技术 367
第一章 灌溉试验 367
第一节 土壤水分生理指标研究 367
第二节 水稻灌排技术 368
第三节 灌溉效益分析 373
第二章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 374
第一节 调度系统 374
第二节 水位遥测系统 375
第三节 闸门自动控制器 376
第四节 局域网系统 380
第三章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381
第一节 玻璃钢防腐材料应用 381
第二节 渠系建筑施工新工艺 382
第三节 节水灌溉技术 383
第四章 科技档案管理 385
第一节 档案规范化管理 385
第二节 提供利用 386
第五章 水利学会 387
第十篇 精神文明建设 389
第一章 思想政治工作 389
第一节 具体做法 389
第二节 政研活动 391
第三节 对外宣传 392
第四节 表彰先进 393
第二章 文明单位创建 393
第一节 管理处创建文明单位工作 393
第二节 基层单位创建文明单位工作 396
第三章 文明新风 397
第四章 荣誉录 399
第一节 部省级及以上奖 399
第二节 厅市级奖 400
第十一篇 综合效益 403
第一章 社会效益 403
第一节 灌溉效益 403
第二节 其他效益 406
第二章 经济效益 408
第一节 水费收入 408
第二节 电费收入 409
第三章 工程效益 411
第一节 六期扩改建 411
第二节 石垭隧洞 412
附录 414
一、人民渠二处灌区行政区划沿革 414
二、重要参考文献名录 414
三、管理制度辑存 416
(一)鲁班水库枢纽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416
(二)鲁班水库管理制度 418
(三)人民渠六期干渠扩(改)建施工要求 421
(四)用水户协会制度 422
四、诗歌、民谣 425
五、人物简介 428
编后记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