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优劣短长萦绕双子之城 1
谁都不愿意成为谁的卫城 1
“三都之城”的千年素描 7
“龟城”2300年坐不改姓 10
成都的优与劣 15
重庆的长与短 21
水源说与民源说之辩 23
重庆的城市性格就是“棒棒”性格 33
成都的城市性格就是“水城”性格 40
第二章 成渝“十二大关系”揭秘 49
重庆“说法”锋芒毕露 49
成都“观点”否极泰来 62
成渝双城优劣得所 73
第三章 “码头”与“茶馆”的永恒对话 93
成都盖碗茶 93
重庆大码头 95
没有这碗茶,成都就会瘫痪 96
“茶馆”与“龙门阵”互为情侣 98
变幻莫测的麻将是成都茶馆的姐妹成都的昨日今天,尽在盖碗茶中 101
成都也有码头,重庆也有茶馆 103
成都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105
一个“蜀”庇护着一个“雅”字 106
休闲之都是上天送给成都的一张王牌 108
商路即水路是重庆早期的最大优势 112
中国文人的坛场和中国商人的码头 114
第四章 特色各具的“方言品牌” 117
重庆方言“飞起吃人” 117
成都方言“噻话连篇” 119
重庆地名“巴”味十足武侯祠攻心联流芳百世 124
成渝共创的方言品牌 127
李伯清和吴文的品牌效应 128
由《抓壮丁》衍生出来的方言剧品牌 131
儒雅成都和江湖重庆 132
崇文故有“蜀出相” 134
尚武造就“巴出将” 135
巴将蜀相铸就的成渝秉性 137
第五章“陪都”与“皇城”的心理负荷 139
“成都”叫响了两千多年从未变过 139
引以为荣的“扬一益二” 142
“偏安”让成都成了“陪都” 143
巴人和巴城辉煌的历史 144
重庆是中国变数最大的城市 146
“巴蜀文化”没有理由分家 147
“老成都”成了“新成都”的盆景 149
“少城”与“磁器口”的历史印痕 150
农民成渝?平民成渝? 152
闲适的成都人生活在虚浮中 154
重庆的问题是“农村问题” 156
“直辖”并不全是一种优势 157
当支柱产业在刀尖上跳舞 159
“农民直辖市”的困惑与希望 160
成渝轻装前行的理由 162
第六章 成渝德比:两种变味的“雄起”吼声 163
“足球文化”的成渝标签 164
由足球文化到阴阳之说 166
“雄起文化”就是重庆文化? 168
足球玩的是一种城市精神 170
成都祸起“第四城”? 173
精心策划的“48小时印象” 177
毫无意义的廉价评比 179
成都何月不过节? 181
同语境的话语方式 183
第七章 “麻辣烫”孵出的味道江湖菜 185
重庆火锅的“木格子品质” 185
成都火锅的田园风光 187
经典的小吃文化 188
成都面条有260种做法 191
记忆里的“一元钱管饱” 193
口水鸡一个字——精! 194
土匪鸡一个字——新! 195
成都人的嘴巴每天都是香的 197
“候队吃饭”成为成都一景 199
渝菜何时与川菜分庭抗礼? 201
第八章 成渝美女:味道的一样与不一样 203
成渝美女味道感觉 203
成都美女成因的六种学说 211
重庆美女成因的六种学说 220
且看双城美女如何作“秀” 226
第九章 一条高速路两端的“蚂蚱” 237
“蓉蓉”和“渝渝”的民间段子 237
发展不应成为矛盾的根源 239
数据是最有力的语言 241
“三根烟囱”和“吃喝经济” 243
自然条件困扰下的雾都 244
“耍”和“干”的心态与姿态 245
切记古训:“远亲不如近邻” 248
成渝一体,血脉所至 250
第十章 成渝携手共建未来构想 251
让重庆挣世界的钱,让成都挣重庆的钱 251
珠三角经济于成渝经济的镜鉴 254
长三角困局于成渝的启示 255
城市交通不再成为“瓶颈” 256
区域交通辐射由城际化到国际化 259
万吨级船队直通朝天门码头 261
水是一座城市的命脉 262
展经济是成都的下一桶金 263
期待“大成渝”规划面世 265
潜心打造成渝的标识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