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精神药理学的任务 1
一、精神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1
二、精神药理学的地位和任务 1
第二节 精神药理学的进展 2
第三节 精神药物的分类 4
第四节 精神药理学研究方法 7
一、临床前精神药理学研究方法 7
二、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精神药物的作用基础 8
第一节 神经递质与受体 8
一、多巴胺及其受体 8
二、5-羟色胺及其受体 9
三、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11
四、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12
五、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 13
六、谷氨酸及其受体 14
七、组胺及其受体 16
第二节 内分泌轴与激素 16
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16
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18
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18
四、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 19
五、催乳素 19
第三节 离子通道 20
一、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20
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21
第四节 信号转导 22
一、信号转导系统 22
二、精神药物与信号转导 26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基础 27
一、精神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 27
二、精神疾病和精神药物与分子生物学 28
第六节 神经可塑性 30
一、神经可塑性及其意义 30
二、精神药物与神经可塑性 31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33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33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33
二、药物的构效关系 34
三、药物的量效关系 36
四、药物的时效关系 38
五、药物的不良反应 39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40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41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42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48
四、给药方案设计 54
五、治疗药物监测 57
第四章 影响精神药物效应的因素 61
第一节 年龄 61
一、儿童期 61
二、老年期 62
第二节 遗传因素 63
一、精神药物效应的遗传性 63
二、影响药代动力学过程的遗传因素 64
三、影响药效动力学过程的遗传因素 64
四、现有的精神病学遗传试验 64
第三节 心理因素 64
一、安慰剂效应 65
二、合并心理治疗 66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 67
一、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67
二、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 68
三、合并用药的评价 69
第五节 其他因素 69
一、性别 69
二、伴有躯体疾病 70
三、伴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70
四、运动 71
第六节 精神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71
一、妊娠期使用精神药物的风险 73
二、常用精神药物孕期危害风险 73
三、一般性建议 75
第五章 抗精神病药 77
第一节 分类 77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79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79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特征 80
一、吸收和分布 80
二、代谢和排泄 80
三、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 82
第三节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83
一、典型抗精神病药 83
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89
第四节 常用抗精神病药 91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91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01
第五节 临床应用 111
一、靶症状和适应证 111
二、禁忌证 112
三、药物的临床选择 113
四、剂量和疗程 114
五、联合用药 115
六、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16
七、过量中毒及其处理 118
第六章 心境稳定剂 122
第一节 锂盐 122
第二节 抗癫痫药 126
第三节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29
第四节 其他药物 131
第五节 心境稳定剂的应用原则 132
第七章 抗抑郁药 135
第一节 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136
一、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的共同特性 136
二、常用药物 140
第二节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143
一、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的共同特性 143
二、常用药物 146
第三节 5-HT2A拮抗药及5-HT再摄取抑制药 149
第四节 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药 152
第五节 5-HT和NE再摄取抑制药 152
第六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154
第七节 NE能与特异性5-HT抗抑郁药 154
第八节 NE与DA再摄取抑制药 155
第九节 α2-拮抗和5-HT2、5-HT3拮抗药 156
第十节 治疗进食障碍药物 157
第十一节 抗抑郁药应用原则 157
第八章 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 161
第一节 苯二氮?类 161
第二节 5-HT1A受体激动药 168
第三节 巴比妥类 168
第四节 其他类 171
第五节 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应用原则 172
第九章 抗癫痫药 175
第一节 乙内酰脲类 176
第二节 亚胺二苯乙烯类 179
第三节 琥珀酰亚胺类 180
第四节 丙戊酸类 181
第五节 苯二氮?类 182
第六节 巴比妥类 184
第七节 GABA活性增强药物 186
第八节 其他类 188
第九节 抗癫痫药应用原则 190
第十章 促进认知功能药物 194
第一节 脑代谢改善药 195
第二节 胆碱功能改善药 198
第三节 脑循环功能改善药 202
第四节 脑供氧功能改善药 205
第五节 其他类药物 206
第六节 促认知功能药应用原则 212
第十一章 抗帕金森病药 215
第一节 拟多巴胺类 216
第二节 中枢抗胆碱药 220
第三节 抗帕金森药应用原则 221
第十二章 抗多动症药 224
第一节 精神兴奋药 224
第二节 抗抑郁药 229
第三节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31
第四节 多动症的合理用药原则 232
一、药物选择 232
二、联合用药 232
三、剂量探索 232
四、服药方法 233
五、疗效评价 233
第十三章 治疗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药物 235
第一节 治疗酒精依赖药物 237
第二节 治疗尼古丁依赖药物 241
一、烟碱替代治疗 241
二、烟碱受体拮抗剂 241
三、抗抑郁药 241
第三节 治疗阿片类依赖药物 243
一、脱毒治疗药物 243
二、防复吸治疗药物 246
第四节 治疗精神兴奋药依赖药物 247
一、苯丙胺类药物滥用的治疗药物 247
二、可卡因滥用的治疗药物 248
第五节 治疗精神抑制药依赖药物 249
第六节 治疗致幻剂依赖药物 250
一、大麻滥用的治疗药物 250
二、其他致幻剂滥用的治疗药物 251
第七节 治疗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药物 251
第十四章 中药精神药理和临床应用 253
第一节 概论 253
一、几个相关概念 253
二、寻找治疗精神疾病中药的途径 254
三、中药精神药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254
四、中药精神药理作用的基本机制 255
五、中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55
第二节 抗焦虑中药和复方 255
第三节 抗抑郁中药和复方 257
第四节 促智中药和复方 257
第五节 抗精神分裂症中药和复方 260
第六节 抗癫痫中药和组方 261
第七节 草药与西药相互作用 262
参考文献 263
附录 266
附录一 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266
附录二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270
中英文对照索引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