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周大鸣 1
Preface&John Lagerway 1
序&劳格文 1
绪论 1
第一章 围龙屋内外的文化抗争 22
第一节 拆迁语境中的历史文化保护 22
第二节 护祠:围龙屋与宗族的政治学 29
第三节 群体行为与集体抗争的理论回顾 38
第四节 文化抗争:一个新视野和研究思路 56
第二章 钟村印象:围龙屋里的宗族社会与现代变迁 62
第一节 走进钟村,走进围龙屋 62
第二节 传统宗族社会结构与社区活动 69
第三节 祖先崇拜与风水信仰及其权威 94
第四节 城中村:现代巨变与护祠事件 101
第三章 护祠事件的初始:由来和动员 120
第一节 一纸突如其来的拆迁公告 120
第二节 神鸟和奇照:作为武器的寿山公祠 129
第三节 广泛发动和积极上访 131
第四节 护祠理事会的成立与挂牌风波 136
第五节 政府、媒体与社会人士的反应 142
第四章 护祠事件的发展:虎口余生 151
第一节 子虚乌有的补偿款和夭折的报道 151
第二节 “三百多年的古建筑不能说拆就拆” 153
第三节 翘首以待游子归来 158
第四节 族人心事:徘徊于保与拆之间 163
第五节 “文魁”和“骢马”的被拆 172
第六节 宗族建设和等待批文 179
第五章 护祠事件的高潮(1):自保自救 187
第一节 钱哥的加入和寿山公祠的美化 187
第二节 以谱为旗:历史抗争现实的胜利 193
第三节 春节祭祖和系列庆典的成功举办 198
第四节 大闹拆迁办和舌战政府官员 211
第五节 护祠理事会改组与钟校长的下台 225
第六节 《护祠》报道的出炉与民意调查 230
第六章 护祠事件的高潮(2):以修促保 234
第一节 国务院46号文的颁布:由保到修 234
第二节 开发古祠的号角:复制牌匾 239
第三节 苦等名家字画和出国募捐 245
第四节 寿山公祠的“客人”脚迹 252
第五节 “老店新开张”:钟屋人的文化创造 258
第七章 护祠事件的余波:没有结束的结尾 272
第一节 秋祭和重阳登高计划的流产 272
第二节 钱哥的离去和番客的归来 275
第三节 熊屋重光庆典的刺激 284
第四节 拆迁办的搬迁和钟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 290
第五节 又是一年新春到 297
第六节 尾声:还未结束的故事 304
第八章 钟村文化抗争的话语体系分析 305
第一节 文化抗争的全程缩微回放 305
第二节 文化抗争发生的原因与动机 307
第三节 文化抗争的力量、策略和手段 318
第四节 文化抗争中的多元利益博弈 341
第九章 钟村文化抗争的结果与启示 348
第一节 宗族的重构 348
第二节 社区营造 358
第三节 文化认同 364
第四节 传统的创造 371
第十章 进一步的讨论 374
第一节 空间的力量 374
第二节 祖先的威名 378
第三节 精英的作用 381
第四节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 384
第五节 文化抗争和文化保护的关系 385
附录一 钟村护祠抗争大事记 387
附录二 寿山公祠的历史和清代碑记 391
附录三 关于K城城区古民居现场勘查情况汇报 395
附录四 护祠理事会的上访报告 397
附录五 寿山公祠宗亲理事会章程(草案) 400
附录六 护祠理事会致宗亲信函和倡议书 402
附录七 海外各地钟氏宗亲的来函来电 404
附录八 钟屋克昌楼房派迁居海外人员简表 406
附录九 钟村房屋拆迁户基本情况简表 408
附录十 护祠理事会会议记录 412
附录十一 护祠理事会会长的辞职信 413
附录十二 钟村熊屋群众文明公约 414
附录十三 民进K城市委关于保护寿山公祠的报告 415
附录十四 护祠事件的新闻媒体报道 418
附录十五 各界人士的护祠心声和参观留言 422
参考文献 431
后记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