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思想探讨 2
历多达妙,失多而悟其要 2
以人类为中心 3
医学功利观 5
医者意也,医者技也 6
药害问题 8
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10
气增而久,天之由也 12
如何正确对待中医和中医如何正确对待 13
振兴中医之道,贵在自知之明 22
攀登中医学术思想高峰 23
二、临证实践反思 40
中医对肾炎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 40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辨病和辨证问题 46
治病必求本与辨症论治(摘要) 52
病名、证候与中医诊断学 55
中医临证研究和方法论问题 59
论中医学特色与治则学研究 67
当代中医的使命和临床思维方法 72
论辨证与辨病问题 86
大运动量训练及其疲劳恢复的中医学观点 94
刮痧排毒疗法蕴藏了哪些新的医学思想 98
癫痫的中医观点 101
全科医学与中医学 102
中医临证研究方法问题 107
中医药学与血管性痴呆 111
三、中医研究问题 116
论中医的诊疗思想 116
加强中医研究,发展中医学术 125
对中医学术及其发展战略的系统思考 131
中医学传统科研方法论 139
脾气虚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48
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扬中医学 154
提高主体选择吸收利用能力 155
积极的自我稳态的生态医学 156
医学的目的与对象问题 157
从中医学出发思考问题 162
重建中医主体价值体系 168
人的生存质量与中医学生生之道 173
四、思路方法探索 180
关于“辨证论治”的辩证法问题 180
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和中国医学发展模式 191
中医学研究与中西医的结合 206
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 215
中医学的基础研究问题 220
中医理论向何处去 225
务本论道——中西医学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229
对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学思考 234
中医学发展的“务本论道” 240
21世纪中医学术发展的展望 242
中西医结合的务本论道 245
西医疾病模型与中医学生生之道 256
五、基础理论假说 260
气血津液在藏象和辨症中的地位 260
试论津液 264
阴阳自和稳态演化模型 268
中医学的理论模型及其临床思维方法 272
中医“证”的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284
怎样理解中医的证?——从辨证到求本的认识论分析 293
“证——病症正”辨 296
中医学对象和实践及其理论体系 302
中医基础理论问题 304
医学的目的与中医学的特色 309
中医生生之道——中和位育的生态智慧学 325
中医药学独特理论体系的渊源和发展 330
中医辨证论治的证候反应动力学 335
附录 343
陆广莘先生传略叙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