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学语文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1
二、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学任务 3
三、本学科的基本特征 4
四、本学科的理论基础 6
五、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 9
六、学习本学科的方法 11
第一章 言语教育与文学教育 15
第一节 言语教育概述 15
一、言语教育的价值 16
二、母语教育必须培育思维 21
三、言语教育的理论归属 23
四、言语教育的内容 24
第二节 文学基础教育概述 26
一、我国文学教育的传统 26
二、20世纪我国文学教育的状况 28
三、国外文学教育简述 29
四、文学教育的意义 31
第二章 中学语文学科 36
第一节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征 36
一、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的阐述 36
二、语文理论著作对学科性质的阐述 38
三、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39
四、中学语文学科的特征 42
第二节 中学语文学科的功能与教学目的 44
一、中学语文学科的功能 44
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 49
第三章 语文素质教育 54
第一节 素质与素质教育 54
一、素质 54
二、素质教育 57
第二节 语文素质教育 63
一、语文素质 63
二、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66
第四章 中学语文课程 70
第一节 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 70
一、中学语文课程计划 71
二、语文教学大纲概述 71
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72
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73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科书 78
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标准 78
二、人教社版中学语文教科书 79
三、部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 82
四、港台地区的中学语文课程 84
第五章 语文教学过程 86
第一节 语文教学过程概述 86
一、对教学过程的探讨 86
二、教学过程的定义 87
三、语文教学过程的功能 88
第二节 语文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90
一、语文教学过程的主体要素 90
二、语文教学过程的行为要素 93
三、语文教学过程的环境要素 97
第三节 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 98
一、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提出 98
二、把握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99
三、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 101
第六章 语文教学原则 103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系统 103
一、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系统的形成 103
二、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系统的发展 104
三、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系统的不断完善 104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分述 105
一、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 105
二、言语教育与文学教育相结合 106
三、语文教学与思维培育相辅相成 107
四、语文知识教学与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 108
五、读写听说能力全面训练 110
六、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110
第七章 语文学习理论 112
第一节 语文学习的特征 112
一、语文学习的心理过程 112
二、语文学习的行为特征 114
三、关于学校语文学习 115
第二节 语文学习方法 117
一、语文学习方法概说 117
二、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 118
三、培养语文自学能力 120
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22
第八章 语文教学方法 124
第一节 语文教学方法概述 124
一、教学方法的特征 125
二、语文教学方法分类 126
三、语文教学方法发展趋势 128
第二节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129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 130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 130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132
第三节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 136
一、幻灯、投影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37
二、录音、广播教学 137
三、电影、电视教学 139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 140
第九章 语文思维培育 142
第一节 思维的基本知识概述 142
一、思维与语言 142
二、思维操作方法 143
三、思维形式 146
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 147
第二节 语文教学中的抽象思维培育 148
一、关于抽象思维过程 148
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149
三、培养遵守思维规律的习惯 152
第三节 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培育 154
一、表象与意象的培育 154
二、培养形象思维的运作能力 156
三、培养回想、联想能力 157
四、培养想象力 158
第四节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育 159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159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60
三、直觉与灵感 162
四、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163
第十章 口语能力训练 166
第一节 口语能力训练概述 166
一、口语能力训练的地位 166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169
第二节 听力训练 170
一、听力的特点 170
二、听力的构成因素 171
三、听力训练的方法 172
第三节 口语表达训练 174
一、口语表达的特点 174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构成 176
三、口语表达训练的原则 177
四、口语表达训练的方法 178
第四节 普通话训练 180
一、关于普通话 180
二、普通话训练的方法 181
第十一章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183
第一节 汉字教学 183
一、汉字教学的目的 184
二、汉字教学的方法 186
三、写字训练 188
第二节 词汇教学 188
一、词汇教学的目的 189
二、词汇教学的方法 190
第三节 语法知识教学 191
一、语素教学的要点 191
二、词的结构与分类的教学要点 192
三、短语教学的要点 194
四、句子教学的要点 194
五、句群教学的要点 195
第四节 修辞知识教学 196
一、词语修辞教学的要点 196
二、句子修辞教学的要点 199
三、修辞格教学的要点 199
第五节 标点符号教学 203
一、点号教学的要点 203
二、标号教学的要点 205
第十二章 阅读教学的原理 208
第一节 阅读的本质 208
一、阅读的认识论原理 209
二、阅读的信息论原理 210
三、阅读的心理学原理 212
第二节 阅读的方式 217
一、阅读的类型 218
二、读解的指向 221
第十三章 阅读教学的过程 225
第一节 讲读课的一般过程 225
一、课前预习 225
二、导入与展标 226
三、字词、初读与表述 226
四、缕析文章思路 227
五、阐释课文中的词语 227
六、解析课文中的句子 230
七、文章结构教学 232
八、课文内容教学 234
九、中心思想教学 237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课型 238
一、课型的定义与分类 238
二、课型的特征 239
三、课型的功能 241
四、阅读教学课型的研究成果 242
第三节 阅读教学课型系统设计 244
一、构建阅读教学课型系统的设想 245
二、阅读教学课型系统的结构 247
三、阅读教学课型系统的设计 248
第十四章 各类课文教学 252
第一节 实用文阅读教学 252
一、记叙文教学 252
二、说明文教学 256
三、议论文教学 258
第二节 文学作品教学 261
一、诗歌教学 261
二、散文教学 262
三、小说教学 266
四、文学剧本教学 268
第三节 文言文教学 269
一、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269
二、文言文教学的要点 270
第十五章 作文教学概述 273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性质与任务 273
一、作文教学的性质 273
二、作文教学的任务 274
三、作文教学的功能 275
第二节 作文能力的构成及发展 277
一、作文能力的构成 277
二、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281
三、民族地区学生作文的特点 283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原则与体系 285
一、作文教学的原则 285
二、作文教学的体系 288
第十六章 作文教学过程 292
第一节 作文教学计划与作文训练方式 292
一、作文教学计划 292
二、作文训练的常用方式 294
第二节 作文前的指导 299
一、指导学生“为什么写” 299
二、指导学生“写什么” 300
三、指导学生“怎样写” 301
第三节 作文后的指导 303
一、作文的批改 303
二、作文的评分 308
三、作文的讲评 309
第十七章 语文课外学习 313
第一节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313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313
二、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314
三、课外阅读的引导与管理 315
第二节 语文课外学习的多种形式 316
一、对中学生课外写作的引导 316
二、关注传播媒介对语文学习的影响 317
三、关注多种艺术形式对语文学习的影响 318
四、语文课外学习与语文教育环境 319
第十八章 语文教学评价 322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322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322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324
三、试卷编制原则与考试质量分析 326
第二节 中学语文考试 328
一、语文考试设计程序 328
二、语文命题思路 331
三、语文命题技术 332
四、语文试题的类型 334
第三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 336
一、新时期语文教学评价的成就 336
二、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评价 338
第十九章 语文教学艺术 340
第一节 教学艺术概述 340
一、什么是艺术 340
二、教学艺术的本质 340
三、创造教学艺术的途径 341
第二节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 343
一、不因循守旧,显示创造美 343
二、注重整体性,形成结构美 344
三、重视简洁性,体现形式美 345
四、讲求节奏性,构成旋律美 345
五、展现形象性,突出文学美 346
六、把握抽象性,显示理性美 347
七、注意趣味性,创设氛围美 347
八、追求独特性,创造风格美 348
第三节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349
一、导语设计艺术 349
二、课堂提问艺术 350
三、课堂讲析艺术 353
四、课堂调控艺术 358
第二十章 语文教师的素质 361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素质结构 361
一、语文教师的理想与抱负 362
二、语文教师的情感素质 362
三、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363
四、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365
五、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 367
第二节 语文教师良好素质的培养 368
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368
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369
三、语文教育见习 370
四、语文教育实习 371
五、语文教师的自我终身教育 374
主要参考书目 376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