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满仓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707517
  • 页数:6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魏晋南北朝的礼制特点及发展规律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第一次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思想认识角度、当时的理论形态角度、制度形态角度、社会实践角度对五礼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绪论 魏晋南北朝“四礼”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 1

第一章 五礼制度的思想认识背景 17

第一节 对以礼治国认识的强化 17

第二节 对礼的某些观念的突破 27

一 礼之本内容的具体化 27

二 “敬”的内容的增加 36

三 从“隆杀”到“权变” 42

第三节 新认识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48

第二章 五礼制度的学术文化背景 58

第一节 三礼学是当时的显学 58

第二节 以三礼学为核心多学派多观点交流 67

第三节 以官学为主导多渠道发展 80

第四节 以实用为目的多方面起作用 97

第五节 结论 107

附录:北魏中书学 107

一 北魏中书学的前身 108

二 北魏中书学的地位 111

三 北魏中书学的作用 115

第三章 五礼制度化的过程原因及意义 126

第一节 五礼制度的确立 126

第二节 五礼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 130

一 汉末三国——五礼制度的孕育阶段 130

二 两晋宋齐——五礼制度的发育期 135

三 天监、太和以后——五礼制度的成熟期 144

第三节 五礼制定的原则 146

一 适应政治需要 148

二 适应伦理道德需要 149

三 适应文化需要 150

四 适应个人需要 151

第四节 五礼的实践及其作用 151

第五节 五礼制度化的原因及意义 165

一 五礼制度化是儒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165

二 五礼制度化是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 168

三 五礼制度化的意义 171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吉礼 178

第一节 圜丘与南郊的分合 178

第二节 明堂制度的发展过程 191

第三节 山水祭祀 205

第四节 藉田制度 218

第五节 皇家宗庙制度 230

第六节 祭祀对象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58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嘉礼 279

第一节 婚礼 286

一 以婚礼正人伦 286

二 以婚礼纠时弊 295

三 以婚礼强国家 300

四 婚礼与婚姻自由 303

第二节 冠礼 310

一 冠礼与皇帝亲政 311

二 冠礼与太子继位 317

三 冠礼与宗王出镇 324

第三节 会礼 332

一 元正之会 333

二 践祚之会 343

三 纳后立储之会 345

四 拜册之会 347

五 节日之会 347

六 飨宴之会 349

第四节 尊老养老礼 352

一 尊老养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实行的制度 352

二 尊老养老的对象 358

三 尊老养老的形式与内容 366

四 尊老养老的社会作用 375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军礼 385

第一节 军礼鼓吹刍议 385

一 从鼓吹到军礼鼓吹 385

二 南朝的军礼鼓吹 392

三 北朝的军礼鼓吹 404

四 南北朝军礼鼓吹的作用 411

第二节 论讲武练兵 415

一 曹魏的秋冬讲武 416

二 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讲武练兵 421

三 南朝的讲武练兵 430

四 北朝的讲武练兵 438

五 结论 446

第三节 军队誓师之礼 446

一 誓师礼的广泛应用 447

二 誓师之礼的精神因素 453

三 誓师之礼的作用 466

第四节 军法与军礼 470

一 军法的内容与实践 470

二 军法与军礼的关系 481

三 余论 490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宾礼 492

第一节 从史书《礼志》中看宾礼内容的变化 492

第二节 主客之礼 498

一 宾客——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群体 498

二 宾客的构成、身份地位和社会作用 509

三 主宾关系 522

四 主客关系特点简析 539

第三节 臣民交往之礼 541

一 待人礼仪实践 543

二 称谓礼仪实践 546

三 书信礼仪实践 555

四 敬亲礼仪实践 556

第四节 不同政权间的交往之礼 560

一 迎接 563

二 入馆 564

三 接见 566

四 宴请 570

五 赏赐 574

六 送行 576

七 不同政权间交往之礼的特点 577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凶礼 591

第一节 凶礼制度的内容 591

一 减膳撤乐、赈济与《周礼》中的荒礼制度 592

二 抚恤与《周礼》中的恤礼制度 600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吊礼 608

第二节 赈济制度述论 614

一 赈济制度与五礼制度的关系 615

二 赈济制度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手段 624

三 赈济制度效果评价 630

第三节 西晋、北魏的三年之丧 631

一 西晋恢复三年之丧制度 632

二 魏孝文帝实行三年之丧制度 638

三 西晋、北魏实行三年之丧的意义 645

第四节 三年心丧与丧服制度实践 651

一 三年心丧是丧服制度的重大发明 651

二 “亲亲”“尊尊”原则在丧服制度的体现 656

后论 663

引用书目 687

后记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