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前言 1
第一版前言 1
导言:广东省的实地调查 1
壹 变革之风 3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灾难激发了对改革的渴望 3
广东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6
1978年的起跑线 20
对变革的渴望 25
第二章 香港:外界的成就促成了改革的产生 27
1950年,香港失去了内地市场 28
50年代和60年代制造业的发展 31
共同城市文化的出现(1967—1975年) 35
国际城市 39
广东重新对外开放 42
南风吹进广东省 45
新的贸易中心角色和新工人 48
1997年的阴影 51
双向的预先适应社会 54
第三章 改革的十年 57
给予广东和福建“特殊政策” 61
广东改革的开始 66
改革的成就 70
机会之窗 98
贰 变革的模式 103
第四章 经济特区:新体制的试验 103
深圳经济特区 106
珠海经济特区 127
汕头经济特区 130
第五章 小珠江三角洲各县:灵活机动的地方积极性 133
小珠江三角洲的重新开放 136
农产品市场 137
乡镇工业 141
出口加工业 145
城市总体现代化 150
大型现代化工厂 157
变革的层次 159
第六章 广州:老省会的重建 163
接待海外旅客,扩建旅游设施 166
振兴广州的商业 168
重建广州及其工业 172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75
促进广州郊县的发展 178
第七章 地区首府:变革的前哨 182
运输业和市场的扩大 182
政府指导下的发展 184
地区发展的七个中心 185
专区首府:从农业到商业和工业 204
从专区到中心城市行政区 205
第八章 山区县份:向山上发展 208
农村改革、分地和植树造林 211
山区市场的发展 215
收入的新来源及其局限 218
扶贫计划(1987—1989年) 223
第九章 海南岛:加速发展的边陲 227
1950年以前的边陲 228
橡胶、垦荒和国营农场 229
改革前的黎族和苗族 236
建立基础设施 237
海南汽车事件(1984—1985年) 240
国营农场的农工、技术进步和市场 243
农民和以生产为动力的市场(1983—1988年) 246
早期改革影响不到的地方:少数民族 249
三亚旅游业 251
海南省:目标宏伟、障碍重重 253
叁 变革的推动者 259
第十章 创业者:党政创业者、企业创业者和个体创业者 259
老一辈的党政创业者 260
企业创业者 262
小商户:受保护的个体创业者 272
失败的因素 277
创业性质的日趋成熟 278
第十一章 外贸改革 281
摆脱“文化大革命”的困境 282
1978—1980年的繁荣时期 289
停滞和滑坡(1981—1984年) 300
第二次改革之风(1985—1988年) 309
广东外贸的未来展望 319
肆 变革的前景 329
第十二章 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过渡社会 329
从细胞型社会到商品社会 329
雇用形式与生活方式 331
农民进城做工和细胞型社会结构权威的削弱 337
“关系”与不完善的动态市场 338
腐化:“看门人”和缺乏耐心的消费者 341
对未来指导方针的建议 344
第十三章 广东—香港地区的起飞 355
日本、台湾(地区)和韩国的起飞 355
广东起飞的特点 362
粤港地区的出现 368
广东改革的影响超越国界 371
先行一大步 373
附录 375
第一版译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