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要 1
完善行蓄洪区管理政策,促进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协调健康发展 11
一、行蓄洪区的基本情况与建设管理的主要成就 12
二、行蓄洪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8
三、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27
四、行蓄洪区的管理目标、思路与模式 36
五、加强行蓄洪区管理的若干建议 47
新时期对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与管理的要求 58
一、引言 58
二、行蓄洪区治理和管理的特殊性 59
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淮河流域仍然需要行蓄洪区发挥调蓄洪水的作用 62
四、新时期淮河行蓄洪区的管理模式 65
五、新时期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和管理的目的、原则、目标、模式和思路 71
六、简要结论和建议 76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分析 78
一、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的基本情况 78
二、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分析 82
三、淮河行蓄洪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现状的形成原因及改善建议 100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的关系分析 104
一、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关系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04
二、对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若干重要关系的分析与探讨 108
三、处理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重要关系的现行做法及其不足之处 112
四、新时期处理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基本思路 116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体制研究 121
一、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问题的界定 122
二、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25
三、探索新时期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和长期发展的新模式 130
四、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体制调整改革的设想及政策建议 135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分析 145
一、淮河行蓄洪区建设与管理的现行规定 145
二、现行管理法规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 154
三、调整淮河行蓄洪区管理政策与法规的建议 160
淮河治理与行蓄洪区人口、土地的关系分析 170
一、引言 170
二、设置行蓄洪区之后取得的主要成就 171
三、目前淮河治理与行蓄洪区人口、土地矛盾的突出表现 173
四、矛盾的性质与形成原因 175
五、行蓄洪区的战略定位 180
六、若干政策建议 184
国外流域行蓄洪区治理经验研究 190
一、国际行蓄洪区治理经验 190
二、国内外行蓄洪区典型分析 216
三、对淮河行蓄洪区治理的启示 222
《行蓄洪区管理条例》涉及的重要问题及立法建议 233
一、关于行蓄洪区管理的目标 234
二、关于行蓄洪区的分类管理和功能调整 235
三、关于行蓄洪区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237
四、关于行蓄洪区运用的补偿政策 238
五、关于行蓄洪区人口控制和外迁 239
六、关于行蓄洪区产业和土地利用政策 240
七、关于行蓄洪区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240
八、关于法律责任 241
附录:行蓄洪管理相关文件 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4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 257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266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 274
安徽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280
关于印发《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办法》的通知 28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290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