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儒家中和诗学观 1
第一节 文质彬彬的文辞观 1
第二节 情止乎礼的伦理观 4
第三节 情信辞巧的美善观 6
第四节 兴观群怨的效用观 9
第二章 屈原“乘龙”的神话背景与巫术意义 13
第一节 神话背景 13
第二节 巫术意义 15
第三节 目的指向 17
第三章 宋玉赋的自然观及其文化内涵 21
第一节 畏怖的自然观念 21
第二节 亲和的自然观念 25
第四章 东晋玄言诗的兴衰邅变 30
第一节 东晋玄言诗发展述略 30
第二节 东晋玄言诗兴盛的原因 66
第五章 东晋僧诗 80
第一节 东晋僧诗的概况 80
第二节 东晋僧诗的内容 81
第三节 东晋僧诗的意义 93
第六章 陶渊明诗歌之真、淡、简 95
第一节 陶诗之“真” 95
第二节 陶诗之“淡” 98
第三节 陶诗之“简” 102
第七章 玄学理论与诗学形态 106
第一节 玄学本体论与《文心雕龙》 106
第二节 《文心雕龙》之道即玄学之道 117
第三节 刘勰“意象”论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含蕴 130
第四节 玄学虚静说与文学创作心理 140
第八章 四声复议 152
第一节 四声与转读 152
第二节 四声与清谈 160
第三节 四声与四象 170
第九章 唐太宗的雅正诗学观与贞观诗风 179
第一节 唐太宗的雅正诗学观 179
第二节 唐太宗的诗歌创作 183
第三节 贞观诗坛的诗风 189
第十章 大历诗歌的美学取向 194
第一节 社会心理特征 194
第二节 审美特征 204
第十一章 刘长卿诗歌的美学特征 213
第一节 意境 213
第二节 风格 223
第三节 体裁 235
第四节 诗集版本考 244
第五节 诗歌重出考 254
第十二章 李渔曲论的诗学观念 276
第一节 李渔的传奇观 276
第二节 李渔曲学价值观 284
第三节 李渔的曲学批评思想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