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大学安徽大学的筹备与成立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兴起 3
安徽大学筹备处成立 4
安徽大学筹建经过 5
安徽大学成立 7
刘文典时期刘文典主持校务 8
安徽大学预科与法政专科 8
文学院成立 9
程天放时期程天放就任校长 10
管理体制 10
王星拱时期王星拱出任校长 12
院系设置与专业发展 12
省立安徽大学杨亮功时期杨亮功出任校长 17
各项建设的推进 18
何鲁时期何鲁代理校长 20
何鲁辞职 20
程演生时期程演生出任校长 21
聘请名师 21
院系建设与专业调整 23
第一、二届本科生毕业与新生招生 24
创办《安徽大学月刊》 25
培育校园文化 26
启动校舍建筑计划 28
傅铜时期傅铜出任校长 29
聘任教授 30
新生入学与第三、四届本科生毕业 31
全面启动校舍建设 32
李顺卿时期李顺卿出任校长 33
成立学术研究会 34
新校舍落成 35
农学院设立与发展 36
学生培养 37
抗日救亡运动 38
安徽大学西迁 39
国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筹建筹划复校 43
国立安徽大学筹委会 44
陶因时期国立安徽大学成立 46
学校管理体制 46
院系设置与调整 49
校舍恢复与办学条件的改善 51
教师聘任与管理 52
学籍管理 54
拓展农学院 55
杨亮功时期杨亮功出任校长 56
反战民主运动 56
国民党的迁校企图与破产 58
安徽大学从接管到迁建安徽大学顺利接管军代表接管 61
加强党的领导与做好知识分子工作 62
院系调整 64
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安徽大学的迁建 65
毛泽东题写校名 69
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 69
安徽大学迁建时期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73
开展科学研究 74
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 74
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与关怀 75
认真执行《高教六十条》调整办学规模 79
确定以教学为主的方针 79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80
认真做好甄别平反工作 81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82
实行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83
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 83
“文革”时期逆境中的教学改造大学文科和建立学农基地 87
精简下放和开门办学 89
招收工农兵学员 91
逆境中的科研和《安徽大学学报》的出版科研工作的开展 93
《安徽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 94
拨乱反正 整顿恢复时期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调整系部和专业设置 97
恢复本科招生 99
加强教学管理 100
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恢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102
启动研究生教育 103
科学研究工作的恢复 104
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拨乱反正 106
恢复管理机构 107
深化改革 发展提高时期加强机构改革,优化办学机制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 111
调整充实各类职能部门,改革后勤系统 111
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113
端正党风,密切知识分子关系 114
建立教职工代表制度,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 115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116
教学改革 118
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管理 121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22
“211工程”建设时期校第三次党代会校第三次党代会 125
制定“八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126
“211工程”建设“211工程”申报 127
校第四次党代会 131
“211工程”一期建设 132
“211工程”二期建设 135
学科、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以重点学科为核心的学科建设 139
学位点建设的突破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144
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科学研究 148
更上规模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 152
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次师资工作会议 154
第二次师资工作会议 154
第三次师资工作会议 156
本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本科教学发展 158
本科教学改革 164
本科教学评建 169
多层次办学继续教育 171
独立学院 171
职业技术学院 172
其他层次办学 173
国际合作交流与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174
留学生教育与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建立 175
公共服务体系和磬苑新校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77
安徽大学出版社的成立与发展 180
基础设施建设 181
磬苑校区建设 184
后勤集团的社会化改革 188
学生工作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189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1
改革和完善评奖评优制度和资助政策 192
本科生就业新模式 195
校园文化建设七十周年校庆 197
《校训》与校园文化建设 199
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200
党的建设和民主管理校第五次党代会和第六次党代会 202
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206
思想政治工作 207
教代会 208
统战与民主党派 210
附录表一~二十三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