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一)自然概况 1
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
2.自然条件概况 3
(二)农业生产概况 7
二、土壤资源概况 8
(一)土壤分类及分布 8
1.土壤分类系统 8
2.土壤分布 11
(二)各种土壤的特征特性 11
1.草甸土土类 11
2.水稻土土类 21
3.风沙土土类 25
4.盐土土类 27
5.沼泽土土类 27
三、耕地地力调查 29
(一)调查方法 29
1.布点原则 29
2.技术支持 29
3.布点方法 29
4.采样方法 30
(二)样品分析及质量控制 30
1.分析项目 30
2.测定方法 30
3.分析质量控制 31
四、耕地地力评价简介及资料准备(一)耕地地力评价的目的、意义 32
1.耕地地力评价的目的 32
2.耕地地力评价的意义 32
(二)相关文件 33
(三)基本原理 33
(四)资料准备 34
1.图件资料 34
2.数据及文本资料 35
3.资料处理 36
五、耕地地力评价 38
(一)确定耕地地力评价指标 38
1.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 38
2.选取评价指标 38
(二)确定评价单元 38
(三)评价单元赋值 39
1.点位图 39
2.矢量图 39
3.等值线图 40
(四)计算单因素指标评语 41
1.模糊评价法基本原理 41
2.单因素指标评语表达 42
(五)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44
1.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44
2.判断矩阵标度 44
3.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45
(六)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 48
六、地力等级划分及分类汇总(一)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48
(二)评价结果检验 48
(三)耕地地力等级分类汇总 49
1.各等级地力分类汇总 49
2.各等级地力分述 49
七、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51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51
(二)土壤改良利用区划 52
1.东部草甸土粮油区 52
2.东北部水稻土区 52
3.中部草甸土粮油区 53
4.西部沙土粮、牧、林区 54
(三)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的潜力 55
1.辽河东部与辽河西部应均衡发展 55
2.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倒茬 55
3.改造低产田,扩大水田种植面积 56
4.因土种植、扩大油料作物面积 56
5.继续抓好积肥改土工作和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农业发展速度 56
6.运用耕地地力调查及评价成果,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56
八、附件 57
(一)属性数据表 57
1.耕地地力调查采样点表(由于篇幅有限,仅列出潘家堡作参考) 57
2.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由于篇幅有限,仅列出潘家堡作参考) 76
(二)辽中县土壤及土种图 114
(三)成果图件集 125
1.采样点分布图 125
2.地力分级图 126
3.pH分级图 127
4.碱解氮分级图 128
5.速效钾分级图 129
6.速效磷分级图 130
7.有机质分级图 131
8.有效锰分级图 132
9.有效铁分级图 133
10.有效锌分级图 134
11.有效铜分级图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