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现状 4
1.2.1 理论研究 4
1.2.2 实证研究 10
1.3 研究意义和目标 19
1.4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20
1.4.1 理论基础 20
1.4.2 研究方法 21
1.5 数据来源 22
1.6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23
1.7 创新点和难点 25
1.7.1 论文的创新点 25
1.7.2 研究的难点 27
第二章 概念内涵的界定 28
2.1 经营规模 28
2.1.1 经营规模 28
2.1.2 规模经济 29
2.1.3 规模效益 29
2.1.4 规模报酬 29
2.1.5 农业经营规模 30
2.1.6 农业规模经营 30
2.2 粮农 31
2.3 粮食主产区 33
2.4 农民收入 34
2.4.1 总收入 35
2.4.2 纯收入 36
第三章 粮食主产区的地位 37
3.1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情况 37
3.1.1 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 37
3.1.2 粮食的土地生产率 41
3.1.3 粮食产量的贡献 42
3.1.4 粮食的劳动生产率 43
3.1.5 粮食的人均占有量 45
3.1.6 粮食的出售量 45
3.2 粮食生产成本收益情况 47
3.2.1 粮食生产成本 47
3.2.2 粮食生产成本与收益 52
3.3 粮食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55
3.3.1 分析方法 55
3.3.2 结果分析 58
3.4 小结 62
第四章 粮食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变化 64
4.1 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64
4.1.1 土地改革阶段 64
4.1.2 合作化阶段 65
4.1.3 人民公社化阶段 66
4.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 67
4.2 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变化 69
4.2.1 耕地规模 70
4.2.2 劳动力规模 76
4.3 国内外规模经营的经验及启示 80
4.3.1 国外经验 80
4.3.2 国内经验 85
4.4 小结 88
第五章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分析 90
5.1 农民收入变动情况 90
5.1.1 全国农民收入变动情况 90
5.1.2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93
5.2 农民收入结构变化 99
5.2.1 农民收入形态结构 99
5.2.2 农民收入来源结构 100
5.2.3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结构 103
5.3 农民收入差距 106
5.3.1 城乡收入差距 106
5.3.2 地区收入差距 109
5.4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112
5.4.1 1978~1984年间呈现正向关系 113
5.4.2 1985~1989年间呈现反向关系 114
5.4.3 1990~1995年间呈现波动关系 114
5.4.4 1996~2004年间呈现正向关系 115
5.5 小结 116
第六章 样本基本情况 118
6.1 样本选择和分布 118
6.2 样本点基本情况 119
6.3 调查户基本情况 120
6.3.1 调查户家庭基本情况 120
6.3.2 调查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122
6.4 调查户的土地经营情况 126
6.5 调查户的粮食生产情况 128
6.6 调查户收入情况 135
6.7 调查户支出情况 138
6.8 调查户主要农产品出售情况 142
第七章 粮农耕地经营效益分析 145
7.1 耕地规模现状 145
7.2 粮农耕地分布 146
7.3 粮农耕地规模与粮食生产水平 148
7.4 粮农耕地规模与人均种植业收入 149
7.5 粮农家庭文化与种植业经营绩效 150
7.6 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效益分析 151
7.6.1 模型与数据 151
7.6.2 模型估计结果 153
7.7 粮农耕地流转意愿分析 156
7.7.1 模型与数据 157
7.7.2 模型估计结果 157
7.8 小结 159
第八章 粮农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分析 161
8.1 理论框架 161
8.1.1 基本假定 161
8.1.2 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决策模型 162
8.1.3 农户劳动力转移模型 165
8.2 实证分析 165
8.2.1 参数估计 165
8.2.2 结果分析 166
8.3 小结 170
第九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171
9.1 主要结论 171
9.2 粮食主产区扩大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增加粮农收入的对策建议 176
参考文献 186
附录 图表索引 204
后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