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乒乓球竞技制胜总体规律的发现与系统的建立第一章 研究目的、背景、思路与方法 3
第一节 研究工作的时代背景 3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与基本任务 4
第三节 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制胜规律的研究、发现与系统的建立 27
第一节 辉煌的历史给研究带来的难度 27
第二节 新的历史高度的探索 30
第三章 竞技制胜原理 33
第一节 乒乓球项目的竞技要素 33
第二节 乒乓球项目的制胜因素 36
第三节 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的组合 37
第四节 打法类型的区分 38
第四章 竞技训练理念 41
第一节 “百花齐放,以我为主”的制胜效用 41
第二节 技术创新、出奇制胜的制胜效用 44
第三节 “三从一大”与特长突出的制胜效用 48
第四节 打法改革与创新的制胜效用 51
第五章 竞技训练实践 57
第一节 把握好专项特性与矛盾性安排 57
第二节 理解与把握好训练安排的“五性” 58
第三节 把握好六对矛盾性安排的“度” 60
第六章 精雕细刻抓好各类打法的对抗 66
第一节 细致精确的技术 66
第二节 技术细化的与时俱进 72
第七章 从实战出发,细化技、战术的科学基础 75
第一节 条件反射理论的应用 76
第二节 动力定型理论的应用 78
第三节 动力定型的效度 86
第四节 “以赛代练”与“赛练结合”的理论依据 88
第八章 后备人才的培养与生产线的构建 91
第一节 关于“人才生产线”理论 91
第二节 “人才生产线”的方向性与推动力 92
第三节 “人才生产线”的操作实践 95
第四节 保证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 99
第二篇 乒乓球竞技制胜个案规律的发现与实证研究第九章 直拍反手反面进攻(直拍横打)技术的可行性 103
第一节 研究、创新直拍反手反面进攻(直拍横打)的时代背景 103
第二节 实验结果 104
第十章 直拍反胶打快攻 110
第一节 关于反胶快攻打法 110
第二节 反胶快攻打法的模式要求 115
第十一章 对直拍打法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科学论证 119
第一节 关于“如何过欧洲关”的争论 119
第二节 直拍正胶打法已走过历史顶峰 123
第三节 正手反胶进攻的优越性 125
第四节 反手反面攻的优越性 126
第十二章 对各种发球旋转规律的科学论证 128
第一节 国家乒乓球队男女运动员发球旋转强度无显著差异 129
第二节 下蹲发球的旋转强度高于站立式 134
第三节 反胶发球转速高于正胶 138
第四节 长球的转速高于短球 140
第五节 侧上旋的旋转强度高于侧下旋和下旋 144
第十三章 模拟训练的科学性 151
第一节 模拟训练符合从实战出发的训练指导思想 151
第二节 模拟训练能使队员掌握适应和战胜特定对手的技、战术 153
第三节 模拟训练有利于特定技、战术迁移到比赛中 155
第四节 模拟训练能培养队员良好的比赛心理 157
第五节 模拟训练组成的基本要求 160
第六节 安排模拟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62
第十四章 技术的纵向、横向计量观察对理解具体制胜规律的实证 165
第一节 第43届世乒赛技术计量观察报告 165
第二节 1971—1993年世界乒坛技术发展轨迹 200
第三节 第40届世乒赛中国男队0:5败于瑞典队的计量观察 238
第三篇 21世纪新规则条件下对制胜规律的实践探索第十五章 “大球”对竞技水平的影响 257
第一节 使用“大球”的历史背景 257
第二节 “大球”的基本竞技特性 259
第三节 “大球”条件下的竞技对策 263
第十六章 11分赛制对竞技水平的影响 278
第一节 11分赛制的竞技特征 278
第二节 11分赛制对训练水平的要求与对策 280
第十七章 无遮挡发球对竞技水平的影响 300
第一节 无遮挡发球出台的时代背景 300
第二节 无遮挡发球对现有发球方式的影响 301
第三节 现有发球的改进方法 305
第四节 无遮挡发球的竞技特点与竞技训练对策 307
附录 318
主要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