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延萍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125786
  • 页数:5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继承传统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以《难经》为骨架,按序依次将《难经》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针法六节的81个医学问题全部选入,将《内经》中与之相关经文采用不同字体,进行摘录罗列,根据章节编排序号,条目清楚,便于对比学习。对所选《内经》及《难经》所有经文进行注释,注释后是相关经文分析,指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不同处,以及它们的理论对后世的启迪,从而突出中医理论为集体智慧结晶的特点。使学习者追本溯源,思路清晰,学有根本,掌握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

第一章 脉学 1

第一节 论切脉独取寸口的原理 1

第二节 论切脉部位及阴阳属性 12

第三节 论尺寸太过不及的反常脉象 16

第四节 论脉的阴阳 25

第五节 论诊脉的轻重指法 33

第六节 论脉的阴阳虚实 38

第七节 论六气旺脉 41

第八节 论寸口脉平而死的原理 45

第九节 论脉之迟数与脏腑病 49

第十节 论一脏脉象的十种变态 52

第十一节 论歇止脉与脏气的关系 63

第十二节 论五脏脉绝的虚实误治 68

第十三节 论多种诊法合参的应用 72

第十四节 论损至脉病证和治法 80

第十五节 论四时正常和异常脉象 95

第十六节 论五脏病脉及主病 109

第十七节 论脉证相应相反与预后 114

第十八节 论三部脉法与脏腑经络的配属关系和主病 118

第十九节 论男女的正常和反常脉象 128

第二十节 论阴阳伏匿脉象及癫狂脉象鉴别 129

第二十一节 论脉病与形病的关系 135

第二章 经络 142

第一节 论是动所生病的含义及与气血的关系 142

第二节 论经脉长度和流注 150

第三节 论阴阳各经气绝的症状和预后 160

第四节 论十二经脉之数 169

第五节 论十五络脉 172

第六节 论奇经的含义和内容 175

第七节 论奇经八脉的循行和起止点 176

第八节 论奇经八脉的病证 185

第三章 藏象 203

第一节 论营卫的生成、功能和运行 203

第二节 论三焦的部位与功能 212

第三节 论心肺的部位及与营卫的关系 219

第四节 论肝肺浮沉 223

第五节 论五脏主声、色、臭、味、液、七神 225

第六节 论脏腑相合和五腑功能 237

第七节论肾与命门 245

第八节 论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及阴阳气血的生理病理 254

第九节 论脏五腑六 260

第十节 论腑五脏六 263

第十一节 论鼻臭耳闻与内脏的关系 266

第十二节 论肝有两叶 268

第十三节 论人体脏腑的解剖与功能 269

第十四节 论不进饮食七日而死的原理 277

第十五节 论七冲门 279

第十六节 论八会穴 281

第十七节 论老少寤寐不同的原理 284

第十八节 论面部耐寒的原理 287

第四章 疾病 293

第一节 论三虚三实 293

第二节 论五脏正经自病与五邪所伤 298

第三节 论五邪传变 308

第四节 论患者喜恶与脏腑病变 313

第五节 论脏腑发病根本不同 316

第六节 论疾病的传变和预后 318

第七节 论脏腑病治疗难易的道理 325

第八节 论积聚 329

第九节 论五脏积病 342

第十节 论五泄名称与症状 348

第十一节 论伤寒病 359

第十二节 论狂病与癫病的鉴别 367

第十三节 论厥痛与真痛 379

第十四节 论诊法 390

第五章 腧穴 404

第一节 论脏有五俞腑有六俞 404

第二节 论井穴为始的道理 411

第三节 论五俞穴的阴阳五行属性 413

第四节 论井穴合穴出入的意义 415

第五节 论原穴与三焦的关系 416

第六节 论五脏俞募穴 423

第七节 论五俞穴的含义和主治病证 428

第六章 针法 440

第一节 论子母补泻法 440

第二节 论四时的不同刺法 447

第三节 论针刺营卫的深浅 450

第四节 论迎随补泻的针刺方法 452

第五节 论刺井泻荥法的运用 455

第六节 论四时五脏的针刺方法 457

第七节 论肝实肺虚应用泻火补水法的原理 466

第八节 论补泻的方法和步骤 469

第九节 论治未病 471

第十节 论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和步骤 476

第十一节 论子母迎随补泻法 486

第十二节 论候气进针与出针 489

第十三节 论虚实证补泻失误的后果 493

附:主要参考书目 501

《析经解案》跋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