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1
一、“文化”界说 1
二、文化的结构与分类 4
三、文化的特征 6
四、文化与文明 7
第二节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8
一、中国文化 8
二、中国传统文化 11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 14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14
一、地形、地貌和近万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15
二、地理、气候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7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 20
一、中国古代的早期农耕文化 20
二、“三代”以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野 22
三、周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4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 26
一、远古文化族团分布 26
二、华夏与四夷的分立及其重新组合 27
三、秦汉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30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 33
一、中国国家的形成及其发展 33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34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 39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39
一、关于传统文化类型的诸种意见 39
二、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4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3
一、关于传统文化特点的诸种意见 43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4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54
第一节 不同学派的不同价值取向 54
一、追求仁义的儒家 54
二、崇尚自然的道家 57
三、主张兼爱互利的墨家 60
四、注重功利的法家 61
第二节 人格理想与修养之道 63
一、儒家追求“内圣”的心性修养 63
二、道家崇尚“自然”的虚静导引 66
三、释家倡导“静虑”的定慧双修 68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70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70
一、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70
二、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75
三、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77
第二节 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社会功能 80
一、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80
二、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健康人格的精神动力 83
第五章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86
第一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孕育 86
一、远古时代南北各地古文化发展成就 86
二、统一宗教神权的出现 87
三、尚老崇祖与人文主义基调 89
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与理论化 91
一、从尊神祭祖到敬天保民 91
二、八卦观念与阴阳五行 93
三、春秋之际的学派分立 96
四、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99
第三节 帝国的产生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统一 102
一、秦代儒法之争与“焚书坑儒” 102
二、汉初“黄老政治”与儒道冲突 102
三、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103
第四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变异更新 106
一、经学的衰落与玄学的兴起 106
二、佛教和道教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冲击 108
三、儒、玄、释、道的交互影响与相互合流 110
第五节 理学的出现与传统思想文化的最终定型 112
一、张载的“气本论” 112
二、程朱“理学”体系的形成 113
三、陆王的“心学”体系 114
第六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终结 116
一、西学东渐 116
二、中国传统文化大总结 118
第六章 中国传统哲学 120
第一节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轴 120
一、哲学是文化的思想核心 120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与流变 121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128
一、中国哲学的宇宙观 128
二、中国哲学的人生观 130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 133
一、与政治伦理密切相联 133
二、唯物与辩证的思维传统 135
三、强调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 137
第七章 中国传统宗教 140
第一节 中国原始宗教 140
一、原始宗教的起源 141
二、自然崇拜 141
三、图腾崇拜 142
四、生殖崇拜 143
五、祖先崇拜 143
六、天神崇拜 144
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145
一、道教形成的历史条件 146
二、道教的思想渊源 147
三、道教的产生及其流布 149
四、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形式 151
第三节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152
一、佛教的创立和主要教义 152
二、佛教的主要宗派与传入中国 153
三、佛教各宗派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 155
四、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58
第四节 中国传统宗教的总体特征 160
一、不发达性 160
二、实用性 162
三、兼容性 163
第八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64
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164
一、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体系的基本结构 165
二、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167
第二节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 173
一、封建伦理道德 174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78
第九章 中国传统行为文化 185
第一节 衣饰文化 185
一、中国传统衣饰文化概观 185
二、中国传统衣饰制度的演变 188
三、服饰与传统礼制文化 191
第二节 饮食文化 193
一、中国传统饮食概观 193
二、主食 195
三、副食 195
四、饮品 197
五、饮食与传统礼仪文化 197
第三节 建筑文化 198
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观 198
二、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艺术风格 201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礼制因素 202
第四节 古代的交通工具 203
一、车 203
二、船 204
三、轿 206
四、反映在古代行游上的礼制因素 206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208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 208
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08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210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220
第二节 中国古代艺术 221
一、灿烂的古代艺术成就 222
二、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 230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 232
第一节 主要的科学成就 232
一、天文学 232
二、地学 237
三、数学 239
四、医药学 242
第二节 主要的技术成就 244
一、火药 244
二、指南针 245
三、造纸术 246
四、印刷术 247
五、丝绸 248
六、陶瓷 249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251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51
二、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254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教育 258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和考试制度 258
一、教育机构 258
二、科举制度 268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及其特征 272
一、教育思想 272
二、教学思想 274
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 277
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281
第一节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281
一、中国文化在东亚的传播 281
二、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 285
三、中国文化在中亚和西亚的传播 287
四、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288
第二节 逐步走入中国的世界文化 290
一、佛法东传与佛教中国化 290
二、唐辽金元之际西方文化的输入 291
三、明清禁教与西学东渐 294
四、晚清的全面危机与文化变革 296
五、东西文化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98
第十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评析 302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302
一、激励民族奋进的精神支柱 302
二、凝聚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304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和特点 305
一、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306
二、源远流长,相继不绝 307
三、代有高峰,蔚为奇观 308
四、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308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309
一、层面上的负效应 309
二、态势上的非整合性 311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 315
一、新中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315
二、80年代“文化热”现象分析 316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 318
后记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