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经济新闻导论 1
第一章 透视与展望 1
1.1 哲学思考和学科构想 1
1.2 迎接新的挑战 11
1.3 文化视野 16
第二章 功能与特征 22
2.1 特性及其运用 22
2.2 舆论引导 38
2.3 抢购的反思 46
2.4 社区效应 50
第三章 现状与趋势 56
3.1 搏动着的思考 56
3.2 模式转换 58
3.3 记者思维方法的变更 67
第四章 改革与创新 72
4.1 经济意识与报道质量 72
4.2 突破口:超前报道 77
4.3 广度、深度、角度 85
第五章 边缘地带 87
5.1 西方记者写作研究 87
5.2 经济报道与法律 93
5.3 经济报道与国际惯例 99
5.4 经济新闻与美学 103
中篇 经济新闻传播要素第六章 资源开发6.1 商品经济 107
6.2 经济改革 112
6.3 经济活动 116
6.4 经济信息 120
6.5 经济信息传播 124
6.6 文化市场 126
6.7 落后地区经济新闻 131
第七章 体制与规范 134
7.1 体制模式及转换 134
7.2 指导性 144
7.3 透明度和服务性 150
7.4 增强可读性 154
第八章 传播人 166
8.1 记者类型 166
8.2 宏观意识 172
8.3 问题意识 177
8.4 立体思维 180
8.5 辩证思维 185
8.6 不规则思维 190
8.7 逆向思维 195
8.8 定势心理 200
8.9 “冷”“热”观 205
8.10 参与和监督 210
第九章 受众 216
9.1 受众心理 216
9.2 多层次读者要求与适应 221
9.3 把握与渗透 226
第十章 失实现象 230
10.1 表现形式 230
10.2 原因剖析 234
10.3 预防对策 239
下篇 经济新闻报道新模式第十一章 经济新闻现象11.1 超前模拟型经济新闻 247
11.2 经济人物新闻 258
11.3 经济社会新闻 264
11.4 经济政策新闻 268
11.5 经济宣传 271
11.6 理论宣传 275
11.7 经济述评 280
11.8 深度报道 283
11.9 农业宣传 286
第十二章 空间开拓 290
12.1 拓宽新闻题材 290
12.2 开拓报道领域 301
12.3 转换报道方位 305
12.4 扩大信息来源 310
第十三章 制作技术 315
13.1 写活的思路 315
13.2 角度选择 318
13.3 以情动人 324
13.4 提高经济理论宣传效果 328
13.5 标题美感 333
13.6 地市报特色 340
13.7 热点、疑点和难点 344
13.8 运用辩证法 346
第十四章 数字处理 351
14.1 统计分析法 351
14.2 数字应用 356
14.3 巧妙运用 362
第十五章 新闻与经济 318
15.1 传媒与企业家 318
15.2 联办新闻 379
15.3 经济信息专版 384
15.4 有偿新闻 386
15.5 新闻广告异同析 391
后记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