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艺术通史 第3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梓勋,胡志毅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44035736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话剧作为舶来品,在经历百年发展之后,已经在中华大地生根发展,并形成枝繁叶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话剧艺术体系。本书在梳理百年中国话剧的基础上,对话剧发展、代表剧作、代表剧作家、中国话剧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周致的介绍,是了解百年中国话剧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百年中国话剧的总结之作。

上编 台湾戏剧第一章 台湾话剧的诞生 3

第二章 1945—1949年的台湾话剧 8

第三章 20世纪50年代的“反共抗俄”剧 13

第四章 20世纪60—70年代的平淡转折期 16

第五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剧场话剧 20

第六章 李曼瑰:台湾现代戏剧的组织者 30

第七章 姚一苇:学者型的剧作家 36

第一节 学者的道路 36

第二节 作为剧作家的特色 39

第三节 对后现代戏剧的考问 42

第八章 马森和黄美序 44

第一节 马森:从荒诞中观照人生 44

第二节 黄美序:现实寓言的创造者 52

第九章 王生善和贡敏 56

第一节 王生善:资深编导艺术家 56

第二节 贡敏:两岸戏剧交流的架桥者 58

第十章 女性剧作家张晓风和汪其楣 63

第一节 张晓风:富有宗教色彩的剧作家 63

第二节 汪其楣:以戏剧阐释社会人生 67

第十一章 新一代戏剧家的崛起 74

第一节 “兰陵剧坊”的创始人金士杰 74

第二节 赖声川:“集体即兴创作”的倡导者 77

第三节 李国修:优秀的喜剧表演艺术家 81

中编 香港戏剧第一章 香港话剧的诞生 87

第一节 英国人演出的话剧 87

第二节 “白话戏”的开端 88

第三节 颇具规模的剧团组织 90

第四节 “镜非台”及其他 92

第五节 20世纪20年代的文明戏 93

第二章 抗战戏剧运动(1937—1945) 96

第一节 抗战剧运的蓬勃兴起 96

第二节 搏击中流的旅港剧团与文化人 100

第三节 逐渐活跃的业余剧社与学校戏剧 108

第三章 战后剧运的复苏(1946—1965) 113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剧运 113

第二节 “中英学会中文戏剧组”与日趋活跃的香港剧坛 117

第三节 剧本创作的倡导及初步收获 121

第四章 姚克的戏剧创作 126

第一节 高超圆熟的戏剧技巧 126

第二节 热烈颂扬真善美的人性 128

第三节 抒情化的叙事方式 131

第五章 老一辈剧作家的创作 133

第一节 胡春冰的戏剧创作 133

第二节 鲍汉琳、黎觉奔的戏剧创作 136

第三节 熊式一、柳存仁的戏剧创作 140

第四节 王德民的戏剧创作 144

第六章 成长中的香港话剧(1977—1997) 148

第一节 专业化的趋势 148

第二节 演出场地增多 152

第三节 “九七情结”的影响 154

第四节 本地剧作家的崛起 155

第五节 翻译剧与本地化 156

第六节 与流行文化的结合 158

第七节 鼎足三分的话剧存在形态 160

第七章 李援华对香港话剧的贡献 163

第一节 敢于探索的独幕剧 164

第二节 富于现实感的多幕剧 166

第三节 “曹禺戏剧节”和《曹禺与中国》 172

第八章 钟景辉:香港当代戏剧的奠基者 175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175

第二节 对香港话剧的贡献 178

第九章 陈尹莹:具有传奇色彩的剧作家 182

第一节 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 182

第二节 对香港话剧的贡献 186

第三节 深挚的中国情结 188

第十章 教授导演杨世彭 193

第一节 从教授到艺术总监 193

第二节 莎剧导演专家 194

第三节 打造亚洲一流剧团 197

第十一章 杰出的剧作家杜国威 200

第一节 “人情”的颂歌 诗意的笔触 201

第二节 活泼风趣 雅俗共赏 205

第三节 发扬传统 开拓创新 210

第十二章 新一代剧作家的崛起 213

第一节 袁立勋:创造香港本土的诗剧 213

第二节 陈敢权:在写实与抽象之间 224

第三节 潘惠森:在现实与荒诞之间 228

第四节 陈志桦:结构与解构的双重变奏 234

第十三章 新一代导演艺术家的崛起 238

第一节 毛俊辉:创新的导演艺术家 238

第二节 蔡锡昌:致力于社区剧场的导演 243

第三节 古天农:“草根阶层”出身的艺术总监 248

第十四章 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 252

第一节 注重开放教学 253

第二节 注重对外交流 254

第三节 注重戏剧实践 256

第十五章 香港话剧团 257

第一节 剧团方针 257

第二节 剧团的运作方式 258

第三节 剧目建设 260

第十六章 五彩缤纷的香港剧团 262

下编 澳门戏剧第一章 澳门戏剧的起源及其前期状况 271

第一节 《牡丹亭还魂记》与澳门 271

第二节 中国人最早见到的西方戏剧 272

第三节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澳门现代戏剧 274

第四节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澳门戏剧 278

第五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澳门戏剧 280

第二章 20世纪70年代:沉寂后的重生期 282

第一节 新兴力量的崛起 282

第二节 自我培训的实习期 288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澳门戏剧的稳步发展期 292

第一节 晓角剧社脱颖而出 292

第二节 前进中的“海燕”和澳门剧社 297

第三节 在角力中成长 298

第四章 校园戏剧与老人戏剧 302

第一节 在校园里萌芽的澳门戏剧 302

第二节 校园戏剧的第二个高峰期 311

第三节 具有探索精神的大专戏剧 317

第四节 老人演剧饮誉港澳 319

第五节 艺穗会的演剧普及工作 320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的戏剧创作 322

第一节 从现实主义到多元化的戏剧创作 322

第二节 过渡期:关注现实,直面人生 323

第三节 剧本创作与舞台艺术并重 327

第四节 校园新秀剧作 328

第五节 实验性戏剧 331

第六节 “澳门人·澳门事”的剧本 334

第六章 周树利、李宇樑的戏剧创作 339

第一节 周树利的戏剧创作 339

第二节 李宇樑的戏剧创作 344

第七章 澳门土生葡人的戏剧 354

第八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澳门戏剧活动 365

第一节 澳门戏剧会演 365

第二节 澳门艺术节的戏剧 369

第三节 破除门户框框的“联演” 373

第四节 新剧社的突起 374

第五节 澳门回归前的戏剧方针 377

第六节 澳门戏剧协会的成立 379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