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转折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75年整顿一、邓小平、陈云在“文革”中的复出 4
毛泽东高度评价邓、陈二人 4
重新走上“政坛” 10
二、“难得人才”被推到乱世治国的第一线 15
进入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 17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的“国际亮相” 18
建议“邓做第一副总理兼总长” 21
一身五职,站到中国政治舞台的显要位置 29
三、那时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 33
以“三项指示为纲” 34
以军队整顿为切入点 35
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37
把钢铁生产抓上去 40
四、几番交锋,勇挫“四人帮”的寻衅发难 40
“四人帮”抡起“反经验主义”的大棒 41
邓小平取得毛泽东的支持 42
中央政治局内的激烈交锋 44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46
五、扩大战果,开辟“全面整顿”第二战场 47
中国科学院的整顿 48
“教育也要整顿” 52
“文艺调整实际上也就是整顿” 57
以“笔杆子”对“笔杆子” 61
六、整顿突然刹车,趋势难以改变 69
毛泽东担心身后事 69
评《水浒》的弦外之音 72
全面整顿的提出 76
影响邓小平命运的“小报告” 81
邓小平转交刘冰等人的信 82
从“整顿”到“反击”的逆转 84
“反击”的旋风中断了“整顿” 90
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 93
整顿的历史影响 101
第二章 粉碎“四人帮”以后孕育历史的转机一、陈云: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105
“四人帮”加紧进行夺权的阴谋活动 105
华国锋、叶剑英等的果断决策 107
中南海内的“拘捕”内幕 111
华国锋走上天安门城楼 117
“照过去方针办” 120
二、陈云等坚决支持邓小平出来工作 122
邓小平的会客之地三○一医院 123
陈云10月18日的上书 126
“两个凡是”延缓了邓小平复出之路 127
陈云等呼吁让邓小平重新“出山” 129
三、邓小平率先反对“两个凡是” 132
“两个凡是”不行! 133
邓小平语出惊四座 135
四、打不倒的历史巨人第三次崛起 138
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的“复职演说” 138
邓、陈在中共十一大的闭幕词和发言 144
邓小平成为中共中央“第三号人物” 146
第三章 思想解放大潮中吹响历史转折的号角一、科学和教育的春天姗姗而来 150
自告奋勇管科技、管教育 150
“两个估计”必须推翻 154
石破天惊——恢复高考 158
终于来了——科学的春天! 167
二、陈云与邓小平密切配合 172
陈云:《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 172
陈云为经济领域的“发热症”降温 173
“国务院务虚会要听听反对的意见” 176
三、中央组织部来了个新部长 179
新部长走马上任 179
重大突破口:“六十一人案” 183
“全国究竟有多少‘右派’?” 184
“两个不管”与“两个凡是”短兵相接 186
四、一文激起大讨论的千层浪 190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奏曲 191
历史雄文激起轩然大波 194
邓小平掌舵引航 199
东北之行邓小平的深刻思考 206
第四章 意义深远的历史性转折一、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 212
规模不小、规格很高的中央工作会议 212
原定的三项议题和工作重点转移问题 214
二、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一鸣惊人” 217
“六个问题”扭转了会议方向 218
发言产生强烈共鸣 223
提出的问题有了“答案” 226
“选陈云同志担任副主席”的呼声越来越高 228
“五点建议”再博满堂喝彩 232
三、邓小平提前宣读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37
重新起草“宣言书”的过程 238
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41
会议期间两人的检讨 245
四、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三中全会 247
十一届三中全会圆满成功 248
陈云在掌声中走上主席台 252
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 256
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264
“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 268
第五章 邓陈携手推进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一、“老组织部长”遇到的新课题 274
中纪委成立后首先要抓党风 274
复查平反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277
“两案”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291
二、理论工作务虚会的来龙去脉 294
叶剑英提议:开个务虚会统一认识 295
邓小平评价:“总的说来开得是有成绩的” 298
邓小平讲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03
胡耀邦“结束语”:“让历史去检验” 307
三、第二个历史决议 309
从毛主席画像是否摘掉说起 309
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如何评价入手 312
对历史决议的三条指导思想 317
与意大利女记者的两次长谈 321
邓小平的思索和陈云的建议 324
四、陈云重新主持中央财经工作 328
陈、李联名上书言调整 328
出任国务院财经委主任 334
为宝钢建设果断拍板 336
把经济调整进行到底 340
五、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344
改革从农村开始 344
陈云:“笼子”和“鸟”的比喻 349
改革在城市继续 355
邓小平:“杀出一条血路来!” 360
第六章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一、努力开创新的伟大工程 368
在培养“接班人”问题上的共识 368
及时提出“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377
找到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路 383
二、极富创意的伟大构想 389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389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391
“铁娘子”遭遇“钢铁公司” 396
我愿活到1997年,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 401
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405
华北大演兵 405
百万大裁军 412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亮点” 416
四、放眼世界开拓一片新天地 419
开创中国外交新格局 419
开拓党际交流新渠道 429
乱云飞渡仍从容应对 438
结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42
主要参考文献 450
后记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