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艺术的哗变 3
中国少年小说:回望与思考 3
《中华幽默儿童文学作品精粹》前言 15
论当代儿童文学形象塑造的演变过程 30
少年小说:对新的艺术可能的探寻 44
憧憬博大—对一种儿童文学现象的描述和思考 55
近年来儿童文学发展态势之我见—兼与陈伯吹先生商榷 63
走向新的艺术常态—《我们没有表》《六年级大逃亡》读后 70
青春期文学叙事的觉醒 74
一份刊物和一个文学时代—论《儿童文学选刊》 79
寻找新的艺术话语—再论《儿童文学选刊》 86
9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概观 95
儿童文学本体建构与90年代创作走势—与友人班马对话 99
1990:少年小说的艺术风度 109
1996-1997:书写和阅读 115
1998-1999:我的阅读印象 122
2001年的儿童文学创作 128
儿童文学先锋作家的激情、困惑和反思 140
幼儿文学:可能的艺术空间—当代外国幼儿文学给我们的启示 151
第二编 批评的进程 161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 161
早慧的年代—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建设回眸之一 186
回归正途—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建设回眸之二 195
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205
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现状的初步考察 220
陈伯吹:一个世纪的缅怀与祝福—序《陈伯吹论》 230
批评的品格—序周晓《少年小说论评》 236
我们思想舞台上的优雅舞者 242
青春的出场 248
第三编 思想的履痕 257
童年:儿童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257
从发生认识论看儿童文学的特殊性 266
儿童文学本体观的倾斜及其重建 275
儿童文学文本结构分析 286
经典·经典意识 293
恐怖美学及其艺术策略 302
论童话及其当代价值 308
不安分的少年读者 316
论成人读者与儿童文学 319
儿童文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325
第四编 浙江作家论评 331
冰波童话的情绪变调 331
张婴音:文学盛装年代的个人表情 335
孙雪晴:年轻的方式 340
附录 346
总结与清算—方卫平教授谈他的儿童文学研究历程 346
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