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史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1046444
  • 页数:7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就我国婚姻形态、婚礼仪式、媵妾、赘婿与养媳等婚姻制度与现象的源流,分别进行了论述。对我国婚姻制度导源于礼,范之以令,裁之以律等特点,别立纲目,按朝征引,明其沿革。本书取材,以经史及历朝之典礼律令为主,判犊事例为次。婚姻史的研究,是我国史学界的薄弱环节。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婚姻史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卷一 总论 1

婚姻之语源 1

一、婚姻指婿与妇而言 1

二、婚姻指夫妇结合之关系而言 1

三、婚姻指婿与妇之父母而言 2

四、婚姻指婿妇两家及亲党而言 2

婚姻之目的 5

一、祭祀 5

二、继嗣 7

三、内助 9

婚姻之观念 13

一、天人契合之婚姻观 13

二、社会渊源之婚姻观 14

三、宿命之婚姻观 16

婚姻政策 20

一、周之婚姻政策 21

二、汉魏南北朝之婚姻政策 22

三、唐宋以后之婚姻政策 24

卷二 婚姻之形态(上) 30

婚姻与政治(及其他) 30

一、周秦之婚姻与政治 30

二、汉之婚姻与政治 32

三、魏晋南北朝之婚姻与政治 36

四、唐之婚姻与政治 42

五、宋明之婚姻与政治 48

六、其他 53

门第婚 55

一、魏晋南北朝之门第婚 56

二、隋唐五代之门第婚 61

三、宋以后之门第婚 66

重婚与世婚 69

一、周之重婚与世婚 69

二、两汉之重婚与世婚 71

三、魏晋南北朝之重婚与世婚 84

四、唐宋以后之重婚与世婚 106

卷三 婚姻之形态(下) 129

财婚 129

一、两汉三国之财婚 129

二、晋及南北朝之财婚 131

三、唐及五代之财婚 134

四、宋之财婚 137

五、元明清之财婚 142

侈婚 146

一、两汉之侈婚 146

二、魏晋南北朝之侈婚 148

三、唐宋以后之侈婚 151

冥婚 155

收继婚续亲附 162

卷四 婚礼(上) 183

总说 183

一、婚礼之意义 183

二、婚礼之阶级性及等级性 184

三、六礼与俗礼之沿革 186

四、婚礼不用乐不贺辨 192

六礼及其他 200

一、纳采 200

二、问名 205

三、纳吉 206

四、纳征 206

五、请期 207

六、亲迎 208

(一)亲迎之理由 208

(二)亲迎之仪注 209

七、同牢 212

八、妇见舅姑 214

九、庙见附拜墓 217

十、反马与致女 219

十一、婿见妇父母 222

附录 223

卷五 婚礼(下) 232

俗礼 232

一、问卜与合婚 232

二、择日 237

三、催妆 248

四、障车 250

五、青庐 253

六、转毡 254

七、却扇 256

八、坐鞍 259

九、合髻(结发) 261

十、拜堂 262

十一、撒帐 266

十二、闹房 附弄女婿及听房 269

十三、授巾 272

十四、盖头 273

十五、拜时 结襟附 275

十六、撒谷豆及其他 276

十七、看新妇(观华烛) 278

卷六 定婚(上) 282

总说 282

一、定婚之原则 282

二、择婿 284

三、指腹为婚 296

主婚人 301

一、一般主婚人之顺位 302

二、天子结婚之主婚人 303

三、寡妇再嫁之主婚人 305

四、随母改嫁女子之主婚人 311

五、奴婢及其子女之主婚人 311

附佃客子女之主婚人 314

六、女子自主婚之例外 315

七、主婚人之限制及责任 317

媒人 318

一、媒人之沿革 323

二、媒人之责任 329

卷七 定婚(下) 329

定婚之要件 329

一、诚实之原则 330

二、婚书及其仪注 340

三、聘币 340

(一)周及春秋战国之聘币 340

(二)汉之聘币 342

(三)魏晋南北朝之聘币 343

(四)隋唐之聘币 345

(五)宋元之聘币金附 345

(六)明清之聘币 349

定婚效力之发展 353

定婚之效果 362

一、身分上之效果 362

二、刑事责任之效果 365

三、违反婚约之效果 366

婚约解除之法定原因 371

一、男女一方死亡或生死不明者 371

二、定婚后无故三年不娶者 372

三、男犯罪女犯奸者 375

四、双重婚约及定婚后男另娶者 376

五、男家犯清议者 378

卷八 结婚(上) 381

结婚之要件 381

一、适婚年龄 381

(一)经传之记载与后儒之争论 381

(二)历朝诏令及诸家私礼之规定 383

(三)历朝实际之婚龄 385

二、同姓不婚 391

(一)不婚之原因 392

(甲)生理之原因 392

(乙)宗法之原因 392

(丙)伦理之原因 393

(丁)迷信之原因 394

(戊)政治之原因 395

(二)历朝律令之规定 395

(三)事实上之同姓婚 398

三、亲属不婚 403

(一)宗亲妻妾不婚 403

(二)母党不婚 405

(三)中表不婚 406

(四)外姻尊卑不婚 413

(五)同母异父之姊妹及其他不婚 418

四、有妻不婚 420

(一)理论之根据 420

(二)律令之规定 421

(三)事实上之重婚 423

五、良贱不婚 437

(一)汉之良贱为婚 437

(二)北朝之禁令 438

(三)唐宋律令之规定 439

(四)金元之制令 442

(五)明清律例之规定 444

卷九 结婚(中) 455

结婚之限制 455

一、基于身分之限制 455

(一)品官妻妾不许再嫁 455

(二)僧道不得娶妻 461

(三)宦官不得娶妻 472

(四)不得娶逃亡妇女 476

(五)其他身分之限制 476

二、因相互间特殊关系之限制 479

(一)监临官不得与被监临人为婚 479

(二)官吏不得与娼妓为婚 483

(三)相奸男女不得为婚 487

三、国籍及种族之限制 491

四、因特殊事故之限制 497

(一)男女居丧之限制 497

(甲)礼法之规定 497

(乙)历朝冒丧嫁娶之习俗 505

(二)天子丧及忌辰之限制 511

(三)祖父母父母被囚之限制 514

卷十 结婚(下) 518

结婚之效果 518

一、结婚之生效时期 518

二、妻之身分之移转 521

(一)妻入夫家 521

(二)妻冠夫姓 523

三、亲属及丧服之效果 524

(一)夫妻相互间之关系 524

(甲)夫妻永久结合之关系 525

(乙)夫妇平等及尊卑之关系 525

(二)妇对舅姑之关系 529

(三)妻之身分与丧服 534

四、夫妻相互间之权义 537

(一)夫对妻之权利 537

(甲)夫得典卖其妻 537

(乙)夫得惩戒或杀其妻 549

(二)妻对夫之义务 551

(甲)贞操之义务 551

(乙)同居之义务 553

五、妻之能力 555

(一)对子女及子妇之能力 556

(二)管理家政之能力 558

(三)代位继承之能力 561

六、刑法上之效果 562

(一)缘坐代坐及收管 562

(二)夫妻相互间之犯罪 571

(甲)夫犯妻者 571

(乙)妻犯夫者 575

(三)夫妻互相容隐之义务 577

七、行政上之效果 578

八、夫妻之财产关系 579

卷十一 离婚 589

概说 589

一、离婚之用语 589

二、离婚之性质 589

三、历代离婚之观念及概况 591

四、离婚之主权人 599

离婚之原因 606

一、违律为婚 606

二、义绝 608

三、七出 613

(一)不顺父母(不顺舅姑) 614

(二)无子 615

(三)淫僻 618

(四)嫉妒 621

(五)恶疾 625

(六)多言 626

(七)盗窃 627

四、法定之原因 628

(一)夫犯罪移乡编管或逃亡及妻犯罪者 628

(二)夫家犯清议者 629

(三)夫或舅姑非理虐妇者 630

(四)夫卖妻为奴婢者 631

五、政治之原因 631

六、其他之原因 634

七、协议离婚 639

离婚之程序 641

一、春秋时代诸侯暨大夫以下之离婚程序 641

二、汉以后品官之离婚程序 641

三、庶人之离婚程序 643

离婚之效果 650

一、离婚之生效时期 651

二、夫妻间之效果 651

三、妻身分之恢复 652

四、母子及姑媳间之效果 653

五、财产上之效果 657

六、离婚后之复合 659

卷十二 媵妾附多夫 667

概说 667

媵妾制之沿革 681

一、春秋之侄娣制 681

二、历代之后宫制度 684

三、历代后宫之人数 689

四、历代宫掖之来源 690

五、诸侯品官及庶民之妾制 697

六、历代诸侯以下之妾数 699

娶妾之程序与限制附典妾 705

娶妾之效果 714

一、妾之身分 715

二、妾之客体性 717

三、妻妾乱位之禁 724

多夫附 731

卷十三 赘婿与养媳 741

概说 741

赘婿婚之沿革 743

赘婿婚之成立 751

一、婚书 751

二、聘财 754

三、婚礼 757

四、出赘之限制 759

赘婿婚之效果 760

一、身分之效果 760

二、财产之效果 762

离婚归本附 762

童养媳 764

引用书目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