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宋叔华 1
在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苏宝荣 4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词&景春华 8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夏传才 10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致词(选录)&宋昌基、村山吉广、周颖南、林中明 19
《诗经》大武舞组诗考辨&杨合鸣 23
子夏家学与《诗大序》——子夏作《诗大序》说补证&刘毓庆 郭万金 35
上博《诗论》的论诗特点与《毛序》的作期&王洲明 50
楚竹书《诗论》之说《木瓜》&蒋方 65
略论《诗经》乐歌的生产消费与配乐问题&赵敏俐 71
再谈儒家诗教与礼乐传统&杨兴华 91
中国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与《诗经》解释——汉代士阶层的分化与《诗经》解释&(韩国)吴万钟 105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解&(新加坡)周颖南 123
《鲁颂·閟宫》之作者、诗旨、作时补证&邵炳军 127
从视感、声闻、记忆探讨《诗经》诗形、诗韵&(美国)林中明 154
《诗经》中诗学理论的现代诠释与运用&钱明锵 178
毛苌与江南衢州毛氏、韶山毛氏之渊源关系&毛井根 193
《诗经》与卜筮文化&王建堂 202
颂的形成与价值&黄震云 高玉玲 209
郑玄《周礼注》比、兴观念产生的根源&鲁洪生 225
《诗经》与夏商周村社思想探源札记&赵雨 234
阮籍《咏怀诗》源出《小雅》解&林家骊 270
杜诗引《诗》考&何慎怡 288
《诗经》中的时间意识&张蕾 303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日本)石川三佐男 312
《诗经》自然生态意识发微&李金坤 319
“诗言志”补辨&王以宪 339
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王长华 易卫华 351
西汉帝王与《诗经》的传播&龙文玲 366
南宋朱熹、吕祖谦“淫诗说”驳议述评&(中国香港)李家树 393
朱熹《诗集传》征引宋人《诗》说考论&耿纪平 420
郝敬的诗经观与“志”、“辞”、“声”论&(日本)西口智也 433
王夫之诗经学中的诗学与经学&(中国香港)潘汉光 443
庄存与《诗经》学初探&(中国台湾)蔡长林 456
惠栋《毛诗古义》与清代《诗经》学&(中国台湾)张素卿 472
戴震的《诗经》解读&郭全芝 493
读陈澧《东塾读诗日录》&(中国台湾)蒋秋华 504
民初《诗经》研究的通俗化思考——以《国风》婚恋诗的新解与翻译为例&(中国台湾)陈文采 512
浅谈白川静的诗经研究&(日本)芦益平 544
以诗论诗:文学诗经学导论&(中国台湾)龚鹏程 562
考古释“鱼”——“文学考古”与《诗经》礼俗诗研究之一&廖群 610
《关雎》不可说论比较研究&张思齐 625
《诗·雅》诗中表现的文学思想&赵逵夫 651
论《诗经》征戍诗的风格特征&佘正松 657
《诗经》之心理描写新探&(韩国)白承锡 675
从现代叙事学角度看《国风》中弃妇诗的叙事特点&(中国香港)蔡若莲 689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从《诗经》两首弃妇诗《谷风》《氓》析论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与现代省思&(中国台湾)文幸福 697
《鄘风·鹑之奔奔》为弃妇怨诗说&叶修成 720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陶琳 729
宋玉对《诗经》作品的审美化用与阐释&汪祚民 742
《诗经·鄘风·载驰》篇诗旨与章旨研究&(韩国)林奉仙 756
汉代说《诗》情志关系论&王硕民 767
《秦风》中的马意象及其文化精神&王精明 782
从河洛语看《诗经》&(美国)吴少达 801
《诗经》祝辞考&张树国 807
从《诗经》的“萧萧马鸣”看诗歌语言表现的俗雅观&(日本)田中和夫 827
《诗经》中的“瞻”与“望”&(日本)大野圭介 835
《诗经》量词的运用&(中国香港)谢耀基 843
《诗经》的介词&罗庆云 857
论文提要(13篇) 876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避暑山庄烟雨楼诗词联吟会作品选 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