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前所未有的文化工程(代序)&龙志毅 1
绪论 1
第一章 区域的相关理论问题 17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 17
第二节 区域的划分 19
第二章 贵州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变迁 22
第一节 经济区域的形成 22
一、多中心下的区域格局期:贵州建省至清末 23
二、一个中心的区域格局的形成期:清末至1949年 30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成长 41
一、进入主流经济圈:以贵州建省为标志 41
二、农业经济的变迁 45
三、金融业的变迁 62
四、交通网络的建立 76
五、商贸发展 83
第三节 区域经济成长阶段——以工业化进程为中心 87
一、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阶段:清末以前 88
二、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19世纪末至1949年 90
三、“起飞阶段”即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1949以后 103
第三章 贵州区域经济的地位 108
第一节 与周边地区经济的比较 108
一、与云南的比较 109
二、与广西的比较 114
三、与四川、重庆的比较 118
四、与湖南的比较 127
第二节 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化 135
一、经济边缘化的总趋势 135
二、纳入主流经济圈的发展态势 137
三、特殊时期工业经济的发展 144
第四章 国家战略与中国地区差距变迁中的贵州 148
第一节 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及成就(1949~1978年) 148
一、建国初期(1949~1957年) 149
二、调整提高时期(1958~1964年) 151
三、“三线”建设时期(1965~1978年) 151
第二节 贵州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与特征(1979~1999年) 152
一、经济增长概况 152
二、增长中的结构变动 155
三、经济增长质量 156
四、增长中的所有制格局 156
五、经济增长格局的特征 157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贵州经济 158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区发展 158
二、国家战略与中国地区差距变迁 162
三、经济发展不均衡规律下的贵州经济发展态势 164
第五章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168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经济约束因素 168
一、交通运输业滞后 168
二、工矿等资源性产业没有成为支柱产业 173
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176
四、工业经济所占比重小且生产技术落后 179
五、区域中心地现代经济总量小 182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制度约束因素 188
一、正式制度 188
二、非正式制度 196
第三节 造成贵州“两欠”省情历史成因的理论概括 202
一、开发的滞后性 202
二、开发的断续性 202
三、开发目的的错位与位移 203
四、单向度的开发与局限性 203
五、边缘化与区位弱势 204
六、区域经济博弈中的“五缘”制约 204
七、公平的市场与不公平的协作竞争 205
八、制度的约束 205
九、加快发展中的矛盾制约 206
第六章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看贵州与周边及全国的差距 207
第一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07
一、全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性 207
二、经济活动不断由内陆向沿海地区移动 208
三、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不平衡、不协调 208
四、地区差距继续扩大 209
五、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拉大 210
第二节 从贵州在全国的位置看经济发展目标重点的选择 210
一、“十五”时期贵州与全国及部分西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比较 210
二、2006~2020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展望及其与全国对比分析 213
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面面观 215
四、贵州经济发展目标重点的选择 218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不均衡规律下的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态势 222
一、集聚与离散 222
二、重组与整合 227
三、“十一五”期间贵州经济结构调整思路 232
第四节 贵州经济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 237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37
二、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拉大 237
三、城乡居民拥有财产水平差距增大 238
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加大 238
第七章 制约贵州区域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因素及矛盾 240
第一节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 241
一、改变弱势地位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 241
二、增强区域竞争力中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 243
第二节 制约贵州中长期发展的因素及矛盾 250
一、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变化 250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253
第三节 对若干贵州中长期发展问题的探讨 256
一、关于贵州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257
二、关于增强贵州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问题 259
三、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262
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263
第四节 贵州城乡差距的主要成因 264
一、城乡二元经济的结构障碍 265
二、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 265
三、城乡差别的投入障碍 266
第八章 贵州在中国区域经济整合中提升地位的方略选择 267
第一节 “两欠”地区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267
一、加快贵州发展的“双刃剑” 268
二、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269
三、绿色GDP的呼唤 270
四、区域空间结构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 270
第二节 “两欠”省情下必须重视特色发展 271
一、贵阳市 277
二、安顺市 278
三、遵义市 279
四、六盘水市 280
五、黔南州 280
六、黔西南州 281
七、黔东南州 282
八、铜仁地区 282
九、毕节地区 283
第三节 “两欠”省情下更应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84
一、文化视野下的区域经济 284
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当前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的重点 286
三、贵州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观念问题 287
第四节 统筹贵州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291
一、按照“两个趋向”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纳入到各层级的区域发展之中 292
二、从缩小同一层级区域内发展差距的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三农”发展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292
三、从区域发展同步推进的高度营造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环境 293
四、促进城乡经济的对接与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94
第五节 “合纵连横”:走向区域一体化 295
一、区域合作的地理基础 296
二、区域空间结构 300
三、泛珠三角发展战略 305
第六节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贵州“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 317
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18
二、提升城乡发展水平,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20
三、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1
参考文献 324
一、档案、史料 324
二、年鉴、方志 325
三、报刊 326
四、论著、调查报告 327
五、学术论文 331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