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 期蓄水后的长江口海域环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翟世奎,孟伟,于志刚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30216016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已建成使用的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和正在建设实施中的长江三峡与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不仅将进一步影响入海水沙的数量与组成,而且将改变水沙入海的时序,对河口-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要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就必须有效的保护我国的滩海资源(特别是三角洲资源)和河口-近海生态环境。为此,我国在2002年批准实施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 “中国典型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该项目旨在围绕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岸滩蚀退和河口-近海水质环境恶化这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性的基础研究,为岸滩蚀退的遏制和河口三角洲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三峡水库在2003年6月一期蓄水,将坝前水位提升到135m,已经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显现出巨大的效益。然而,我们对于三峡水库一期蓄水所引起的环境生态问题还知之甚少,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研究三峡水库一期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环境,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该项成果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部分核心研究内容和阶段性成果。三峡水库一期蓄水结束于

第1章 自然地理与地形地貌 1

1.1 长江流域 2

1.2 长江三峡大坝 8

1.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地形地貌 9

1.4 小结 14

第2章 长江口气象与水文环境 15

2.1 海洋气象 15

2.2 海浪 16

2.3 潮汐潮流 19

2.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流系 24

2.5 水温 27

2.6 盐度 29

2.7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温度和盐度分布 31

2.8 小结 38

第3章 长江干流水沙变化 40

3.1 三峡水库淤积泥沙估算 40

3.2 蓄水期间三峡大坝上下长江水沙变化 42

3.3 蓄水后长江干流水沙变化 46

3.4 小结 50

第4章 长江进入河口的水沙 51

4.1 蓄水期间长江进入河口的水沙 51

4.2 蓄水后长江进入河口的水沙 53

4.3 “长江后浪推前浪”:蓄水对长江进入河口水沙时间的影响 55

4.4 小结 58

第5章 长江入海泥沙输运的数值模拟 60

5.1 ECOMSED模式介绍 60

5.2 模式设置 63

5.3 潮汐潮流验证 66

5.4 长江入海黏性悬沙的输运 71

5.5 小结 74

第6章 悬浮体形态特征与物质组成 75

6.1 形态特征 75

6.2 悬浮体颗粒的矿物组成 82

6.3 小结 87

第7章 悬浮体浓度分布特征 89

7.1 悬浮体的浓度分布 89

7.2 蓄水前后悬浮体浓度分布对比 93

7.3 悬浮体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94

7.4 最大浑浊带 95

7.5 小结 97

第8章 悬浮体浓度和浊度的对应关系 98

8.1 取样和数据采集 98

8.2 悬浮体浓度和浊度的关系 99

8.3 悬浮体浓度和浊度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103

8.4 小结 104

第9章 入海生源要素 105

9.1 调查与分析方法 105

9.2 氮营养盐 106

9.3 磷营养盐 108

9.4 营养盐比值 110

9.5 长江口营养盐多年变化 110

9.6 小结 111

第10章 入海污染物 113

10.1 水体中的无机污染物 113

10.2 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116

10.3 河口底泥污染物变化 122

10.4 小结 123

第11章 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与变化 125

11.1 采样及分析方法 125

11.2 营养盐平面分布特征 126

11.3 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浓度的变化趋势 131

11.4 小结&1 33

第12章 沉积物的粒度组成&1 34

12.1 分析方法 134

12.2 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135

12.3 典型柱样沉积物粒度垂向变化 139

12.4 小结 144

第13章 表层沉积物粒度的级配特性及其意义 146

13.1 沉积物粒度分区 147

13.2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149

13.3 不同泥质区沉积物级配特性对比 151

13.4 泥质区与粉砂-砂质区沉积物级配特性对比 153

13.5 小结 154

第14章 沉积物粒度组成的端元分析 155

14.1 端元分析模型 155

14.2 端元分析结果 156

14.3 端元典型站位概率分布累积曲线 160

14.4 小结 164

第15章 利用端元分析反演古气候 165

15.1 端元分析结果及其环境意义 166

15.2 压实校正与沉积速率 167

15.3 粒度组成与气候变化 168

15.4 小结 171

第16章 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 172

16.1 分析方法 172

16.2 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 173

16.3 典型柱样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 176

16.4 小结 179

第17章 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 180

17.1 元素组成与物源稳定性分析 180

17.2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 183

17.3 RSE丰度与粒度和黏土矿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86

17.4 RSE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 189

17.5 缺氧区与世界其他海区RSE分布比较 206

17.6 小结 208

第18章 典型柱样沉积物中RSE的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 209

18.1 沉积物组成的稳定性分析 212

18.2 RSE丰度与粒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13

18.3 RSE丰度分布及成因探讨 217

18.4 缺氧区与世界其他海区RSE富集特征比较 225

18.5 岩心地层年代确定 226

18.6 小结 228

第19章 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229

19.1 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 230

19.2 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232

19.3 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径流向分布 235

19.4 柱状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早期成岩作用 238

19.5 沉积物中有机质的C/N值 244

19.6 小结 249

第20章 沉积物中脂类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250

20.1 饱和烃类 250

20.2 脂肪酸 261

20.3 醇类 264

20.4 酮类 271

20.5 小结 276

第21章 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的分布与生态风险 278

21.1 样品与分析方法 278

21.2 壬基酚等污染物的分布 279

21.3 壬基酚等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282

21.4 小结 282

第22章 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 283

22.1 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 283

22.2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早期(2003年)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 284

22.3 2007年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 287

22.4 小结 289

第23章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290

23.1 基于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评价 290

23.2 生物效应数据库法 292

23.3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293

23.4 小结 297

第24章 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及其分布 299

24.1 浮游动物的种类及生态类型 299

24.2 生物量的平面分布 301

24.3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305

24.4 主要浮游动物种类及其分布 307

24.5 小结 312

第25章 河口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 321

25.1 丰度及其生产力 321

25.2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结构 325

25.3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对台风的响应 329

25.4 缺氧带和无氧带中的小型底栖动物 330

25.5 小结 336

第26章 河口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 337

26.1 类群组成与丰度分布 337

26.2 生物量 338

26.3 丰度和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 339

26.4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台风的响应 342

26.5 小结 342

参考文献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