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关族群属性(ethnicity)与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理论探讨 1
第一节 研究目的 2
第二节 族群认同的创造:概念、问题与理论架构 3
第三节 民族国家的理论 10
第四节 研究策略 18
第五节 东南亚华人研究简论 20
第二章 马来西亚华人移民社会 31
第一节 华人移民社会的形构 32
第二节 华人移民的“经济性” 41
第三章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历史与议题 49
第一节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之发展:从方言私塾到华文学校 50
第二节 国家教育政策的酝酿:从阶级冲突到族群运动 61
第三节 华文教育运动与马来西亚族群政治发展 75
第四章 华文独立中学的形成 87
第一节 华文中学:改制或不改制的争议 88
第二节 从五一三事件到新经济政策 104
第三节 华文独中复兴运动,1970-1975 112
第五章 华文教育运动与华人意识的建构 117
第一节 “华侨”之建构 118
第二节 华人文化与华人意识:何谓“华人”? 123
第三节 “国家文化”的争论:被客体化的文化 128
第四节 从迷思到历史:叶亚来与吉隆坡,林连玉与华教 130
第五节 文化的寻根与一个有关“华人文化”的建构 143
第六章 商人与华人文化 159
第一节 薪火相传只在文化节? 160
第二节 商人与华人教育 161
第七章 结论 171
中文参考书目 179
英文参考书目 187
表一:迁民出国前的职业 36
表二:1911年马来联邦华人职业分布 37
表三:战前华人和欧洲人锡矿产量的比较 45
表四:1953年入口商的种族比例 46
表五:马来亚华文学校发展与经济情况关系 52
表六:星马中小学创设年代统计 58
表七:华校与经济不景的关系 59
表八: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及教师公会成立年代比较 71
表九:《1961年教育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执行当局与马华公会的措举一览 93
表十:全马华文中学改制前后一览 96
表十一:马华公会担任华校董教一览 97
表十二:马华公会中央工作委员会委员职掌主要华人社团,1949-1957 98
表十三: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工商总会历任马华党藉主席(P)、副主席(V)及其他职位一览 100
表十四:华校董总组织情形 103
表十五:霹雳州华文独立中学学生人数变化,1962-1976 104
表十六:马来西亚各大学理工科学生种族比例变化 111
表十七:霹雳华文独中发展基金一览 114
表十八:华教节林连玉精神奖得主与获奖原因一览 139
表十九:马华的精致文化一览 152
表廿:第七届华团文化节节目介绍(1990) 156
表廿一: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之成员与董事 168
图一:华校董事部组织结构 60
图二:马华公会与华人社团关系结构图 101
图三:华校董、教总组织结构 102
图四:华文教育运动过程中的民族、语言和文化关系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