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问题的提出 3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5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6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9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9
2.1.1 资源的含义及其界定 9
2.1.2 生产率的含义 16
2.1.3 资源生产率的概念界定与辨析 18
2.2 国内外关于资源生产率的研究综述 23
2.2.1 资源生产率的实践与研究历程 23
2.2.2 资源生产率的主要研究领域 30
2.3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49
第3章 理论框架:适合中国的资源生产率 51
3.1 资源生产率的经济学分析与理论意义 51
3.1.1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与自然资本的分割:一个概述 51
3.1.2 资源生产率:自然资本稀缺背景下的首要效率 54
3.1.3 基于资源生产率的经济增长模型重构 57
3.1.4 资源生产率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62
3.2 资源生产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65
3.2.1 资源生产率的评价指标设定原则 65
3.2.2 中国资源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解释 67
3.2.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73
3.3 资源生产率:一般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78
3.3.1 基于资源生产率的产业生态化转型应用框架 79
3.3.2 基于资源生产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用框架 81
3.3.3 基于资源生产率的可持续消费应用框架 83
3.4 小结 87
第4章 情景分析:2020年中国提高资源生产率的三种情景 89
4.1 引言:历史回顾与目标讨论 89
4.1.1 历史回顾:1985—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源投入的计量检验 89
4.1.2 目标讨论:对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再思考 98
4.2 基于IPAT模型的中国2020年资源生产率情景分析框架 102
4.2.1 情景分析法在战略与规划领域的应用综述 102
4.2.2 IPAT模型:中国2020年资源生产率情景分析的逻辑起点 104
4.2.3 基准情景的设定与分析矩阵框架 106
4.3 2020年中国发展的资源输入端情景分析 109
4.3.1 水生产率的情景分析 109
4.3.2 土地生产率的情景分析 114
4.3.3 能源生产率的情景分析 117
4.3.4 材料生产率的情景分析 124
4.4 2020年中国发展的环境输出端情景分析 129
4.4.1 废水COD生产率的情景分析 129
4.4.2 废气SO2生产率的情景分析 134
4.4.3 固体废物生产率的情景分析 139
4.5 小结 144
第5章 适宜模式:对情景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146
5.1 影响情景选择的主要供给要素:一般分析 146
5.1.1 自然资源承载力 147
5.1.2 环境承载力 149
5.1.3 技术进步 151
5.1.4 制度创新 153
5.2 适宜模式:中国主要供给要素的实证分析 155
5.2.1 基于中国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适宜情景判断与选择 155
5.2.2 基于中国环境承载力的适宜情景判断与选择 167
5.3 2020年中国适宜模式的模型描述与战略框架 174
5.3.1 适宜模式的模型描述 174
5.3.2 适宜模式的战略框架 177
5.4 小结 183
第6章 推进策略:基于资源生产率的生产、消费与城市变革 187
6.1 新型工业化:基于资源生产率的产业生态化转型 187
6.1.1 对新型工业化的已有认识与评述 187
6.1.2 基于资源生产率的视角解理新型工业化 190
6.1.3 基于资源生产率的新型工业化推进策略:以能源为例 193
6.1.4 SCIP模式: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案例 203
6.2 新型城市化:基于资源生产率的城市发展模式变革 211
6.2.1 当前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及其局限性 211
6.2.2 基于资源生产率的视角理解新型城市化 214
6.2.3 基于资源生产率的新型城市化推进策略:以土地为例 217
6.2.4 江桥模式:紧凑型城市化的一个案例 225
6.3 新型现代化:基于资源生产率的消费模式变革 227
6.3.1 当前消费模式与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冲突 227
6.3.2 功能服务:基于资源生产率的视角的新型消费模式 231
6.3.3 功能服务消费模式的推进策略:以材料为例 234
6.3.4 上海“公交优先”战略:功能服务模式的例证 239
6.4 小结 242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245
7.1 主要结论 245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251
附录A 中国直接物质投入(DMI)及其构成(1985—2005年) 252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