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
第一节 构建步骤 1
一、第一步:建立一个示范区域 1
二、第二步:评估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功效 1
三、第三步:对于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取得立法、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1
第二节 组织机构 2
一、什么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为什么要使用它? 2
二、病例管理和关键工作者 2
三、为了防止病人住院使用短时支持性的社区膳宿照顾服务 4
四、病例管理的工作负荷和治疗的信度 5
第2章 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组织机构的原则 8
第一节 组织机构的明确定义和职位的名称 8
第二节 不同水平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 9
一、审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矛盾性的需求 9
二、在所提供的精神卫生服务模式中快速的识别各种矛盾的需要 10
第三节 在各个组织模式中每个水平上的需要比例 10
一、区域水平上的代表 11
二、区域专业领导代表 11
三、学科和年龄服务代表 12
四、辅助性卫生工作者代表 14
第四节 认识在区域中精神卫生服务临床管理和控制的范围,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16
一、临床管理的选择 16
二、临床协调的选择 16
三、住院服务与社区服务的界面 17
第五节 有效组织机构的原则摘要 18
第六节 组织变化和发展的原则 19
一、领导阶层 19
二、执行程序 19
三、沟通策略 20
四、停止变化的过程 21
第3章 社区精神卫生治疗的评估 22
第一节 什么是结果测量? 22
第二节 结果测量的原则 22
一、测量方法的改变 22
二、测量什么 22
三、如何测量 23
四、什么时候测量 23
五、花费 23
六、结构或描述 23
七、利用过程 23
第四节 结果测量 24
一、采用标准化的测查量表来评定结果 24
二、结果测量 25
三、满意度 26
四、结果管理的方法 27
五、社区精神卫生结果测量系统所采用的原则 29
第4章 训练精神科医师和其他卫生工作者掌握精神卫生服务的原则 30
第一节 理解精神疾病 30
一、精神疾病的历史 30
二、什么是精神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 32
三、精神疾病的类型 38
第二节 精神卫生管理和精神药物使用手册 40
一、对精神障碍合并物质滥用者的照顾 40
二、动机和有关动机的精神检查 42
三、关于使用药物的个人目标 44
四、远离伤害的方法 44
五、帮助你减少你的药物的使用或者减少药物使用对你造成的危害的有益提示 45
六、处理烦恼的感觉、想法和症状 46
七、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如何能不使用药物 47
八、不使用药物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更多 47
第三节 什么是神经症? 48
一、什么是焦虑障碍? 49
二、什么是恐惧性障碍? 49
三、什么是强迫性障碍? 49
四、其他神经症性障碍 50
五、什么是人格障碍 50
六、精神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活动清单 50
第四节 治疗与预防 51
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简明历史 51
二、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52
三、抗抑郁药物的特点 52
四、苯二氮?类药物 55
五、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 56
六、双相情感性障碍精神药理学管理 58
七、镇静和催眠作用药物的使用 61
第五节 预防和管理攻击 62
一、预防和管理攻击 62
二、管理挑衅性事件和难题清单 68
第六节 如何进行家庭访问 69
一、进行家庭拜访 69
二、如何处置家庭访问中的难题 71
第七节 照顾病人的应激督导和精神病人家属及重要的其他照顾者如何参与对精神病人的照顾 71
一、应激督导 71
二、在高度应激状态下的症状观察 74
三、缓解和督导的操作途径 75
四、应激督导活动清单 75
五、照顾病人时精神病人的家属和重要的照顾者的参与 76
六、照顾精神病人的家属和其他的重要照顾者活动的清单 76
第5章 病例结果测量 78
第一节 病例结果测量工具—成人服务(18~65岁) 78
一、生活技能测量 78
二、抑郁症状量表 80
三、中氏症状抑郁量表 82
四、躁狂症状量表 83
五、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 84
六、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 85
七、照顾者体验清单 88
八、角色功能量表 90
九、社会职业功能评估量表SOFAS 91
十、大体评估量表 92
十一、功能大体评估量表一修订版GAF-M 92
十二、十二项一般健康问卷 93
十三、家庭评估工具FAD 94
十四、Kessler10十项量表 94
第二节 病例结果测量工具—老年人服务(65岁以上) 95
一、老年人的功能和症状 95
二、与痴呆有关的行为症状 96
三、抑郁障碍 97
四、障碍 98
第三节 病例结果测量工具一儿童和青少年服务5~18岁—病例测量根据 99
第6章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01
第一节 精神卫生的概念 101
一、精神卫生运动的发展 101
二、健康的内涵 101
三、精神卫生的概念 102
第二节 增进精神卫生 103
一、判断精神正常与否的几项原则 103
二、心理卫生水平的评估 104
三、心理卫生的维护 105
第三节 增进和改善精神病人的精神卫生 109
一、住院化给病人带来的影响 109
二、精神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111
三、住院综合征及其改善 112
四、针对精神病人所开展的精神卫生运动 112
第四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引发不同的精神卫生模式 114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 114
二、医学模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114
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 117
四、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 117
第五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目的 118
一、社区精神卫生运动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影响 118
二、目前中国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118
三、社区精神医学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概念 118
四、导致社区精神医学发展的原因 119
五、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目的 119
六、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意义 120
七、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支持系统 120
第7章 社区精神卫生评估工具的使用 121
第一节 诊断和临床功能的评估 121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量表 121
二、临床功能的评估 123
第二节 社会功能的评估 127
一、社会功能缺陷筛量表(SDSS) 127
二、康复状态评估 129
第三节 群体特殊目标的评估 130
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30
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 133
三、心理应激源的群体评估 134
第四节 精神健康评估 135
一、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适用于4~16岁儿童) 135
二、Connens父母用量表(父母症状问卷) 142
三、Conners教师用量表 144
第五节 社区常见痴呆的评估 146
一、精神症状简易速查表(MMSE) 146
二、长谷川痴呆量表 147
三、老年人认知评价问卷(ECAQ) 147
第六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评估 148
一、精神症状的评估 148
二、精神卫生康复的评估 195
附7A:生活质量问卷(WHO QLD-100) 197
第8章 社会因素与精神疾病 201
第一节 容易测量的社会学特点 201
一、生活事件 201
二、社会阶层 202
三、家庭环境 203
第二节 很难测量的社会学特点 203
一、灾难 203
二、社会动乱 204
三、人际关系 204
四、工作紧张 204
五、现代化城市生活 204
六、丧失 205
七、生活方式与健康 205
八、都市化 205
九、文化因素 205
十、政治因素 205
十一、社会支持 205
第9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 206
第一节 精神疾病治疗学简史 206
一、早期的治疗尝试 206
二、抗精神病药的出现和发展 206
三、心理社会治疗的兴起 207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治疗模式 207
一、生物学治疗模式 207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208
第三节 治疗的环境 208
第四节 心理治疗 209
一、精神分析治疗 210
二、支持性心理治疗 211
三、病人为中心的治疗 211
四、暗示疗法 211
五、催眠疗法 211
六、行为治疗 211
七、认知治疗 213
八、婚姻治疗 213
九、家庭治疗 213
十、集体心理治疗 214
十一、游戏疗法 214
第五节 工疗和娱乐治疗 214
一、工作治疗 214
二、娱乐治疗 215
三、生活技能训练 216
四、艺术治疗 216
五、音乐治疗 216
第六节 健康教育 216
第七节 社区治疗一治疗的向外扩展 216
一、非住院化运动 217
二、社区照料 217
三、社会干预方法 217
四、正常化 217
第八节 药物治疗 218
一、抗精神病药 218
二、抗抑郁药 226
三、安定药物 244
四、抗躁狂药及心境德定剂 244
五、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阶段及内容 257
第九节 其他治疗 257
一、电休克治疗 257
二、胰岛素治疗 258
三、躯体治疗 258
第十节 急症处理及危机干预 258
一、急症处理 258
二、精神危机干预 259
第十一节 精神外科治疗 259
一、精神外科发展状况 259
二、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260
三、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261
四、脑立体定向的术式和目的 261
五、疗效和后遗症状的处理 262
第十二节 生物反馈治疗 262
一、生物反馈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262
二、生物反馈治疗的理论基础依据 263
三、生物反馈的种类 264
四、生物反馈的临床应用 265
五、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266
第十三节 中医治疗 267
一、精神疾病的辨证论治及其进展 267
二、重要单方的临床应用 270
三、电针及耳针疗法 271
第十四节 家庭干预和治疗 272
一、什么是家庭干预和治疗 272
二、家庭危机干预 279
第十五节 其他治疗的形式 279
一、住院治疗 279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280
三、日间医院 280
四、日间康复站 28
五、补充设施 280
六、门诊治疗 281
七、私人诊所 281
八、特殊设施 281
第十六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理论的模式 281
一、“医疗”或“治愈”模式 281
二、精神残疾模式 282
三、社会技能模式 282
四、需求模式 283
五、角色模式 283
第10章 联络与沟通 284
第一节 会谈的技巧 284
一、评估会谈 284
二、诊断会谈 284
三、会谈技术 285
第二节 会谈中的非语言因素 291
一、目光注视 291
二、面部表情 291
三、身体语言 291
四、声音 292
五、空间距离 292
六、衣着及步态 292
第三节 精细的相互影响 292
一、解释劝导技巧 292
二、表达情感体验的技巧 293
三、总结及概述的技巧 293
四、复述 293
五、澄清 293
六、暗示的技巧 293
七、移情及反移情的技巧 294
第四节 发展性的会谈技巧 294
一、发现病人自己的问题 294
二、明确病人各种心理问题是否不正常 294
三、探讨心理问题的类型 294
四、探讨心理问题的各种原因 295
五、发展性会谈的技巧 295
第五节 会谈困难的问题 295
一、病人没有改变的动机 295
二、沉默的处理 296
三、多话的处理 296
四、依赖的处理 296
五、移情的处理 296
六、阻抗的克服 297
第六节 书写技能对于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重要性 297
一、记录工作 297
二、治疗终结时或者中断时的总结 297
第11章 个人的道德准绳 298
第一节 一般的道德理论 298
一、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道德要求 298
二、精神卫生工作者的职业守则 298
三、职业道德 299
第二节 道德伦理影响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决定 299
一、精神疾病的预防 299
二、儿童精神疾病的住院治疗问题 299
三、妇女精神病人的住院治疗问题 299
四、封闭式的精神卫生机构 300
五、精神疾病临床诊治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和对策 300
六、美国法律界对医生从医行为的要求 300
第三节 国外专业机构的道德法规 302
一、病人隐私权的保护 302
二、美国人事与咨询协会提出心理治疗师应遵守的道德规则 303
第四节 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歧视 303
一、歧视的后果 303
二、如何消除歧视 304
第五节 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对精神病人保护的文件 304
一、文件起草的目的 304
二、保护精神病人的原则和保证 304
三、赔偿 307
四、履行 307
附11A 刑事诉讼指南 307
第12章 康复和精神疾病 309
第一节 精神疾病康复的概论 309
一、概念 309
二、内容和范围 310
三、康复步骤 310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的康复治疗 310
第三节 心理治疗、社会治疗及康复 311
第四节 精神康复的评估 313
一、精神康复评估的目标 313
二、精神康复评估的资料收集 313
三、评估的原则 314
四、评估的主要内容 314
第五节 病人康复的过程 315
一、制定康复计划 315
二、组成和训练各类专业人员 316
三、制定康复干预措施 316
四、促进病人技能发展 316
五、康复治疗疗效的评估 316
第六节 精神疾病的主要康复方法一理论上的建议 316
一、社区精神疾病的康复方法与原则 316
二、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在康复中的作用 316
三、家庭照顾 317
四、院内康复 318
五、康复治疗疗效的评估 318
六、社会支持在精神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320
第七节 精神残疾的康复方法 321
一、精神残疾的概念 321
二、精神康复的目的 321
三、精神疾病的康复方法 321
第八节 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目的和原则 326
一、精神疾病康复的目的 326
二、精神疾病康复的原则 326
三、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原则 326
四、急性期抗精神病药的治疗原则 327
五、慢性病人急性加重的治疗原则 327
六、对预后较好病例的进一步处理 327
七、对“预后较差”而当前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处理 327
八、对慢性病人的处理 328
九、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社区康复 328
十、对有暴力冲动病人的处理 330
十一、对有自杀危险病人的处理 330
十二、对难治或治疗不耐受病人的处理 330
十三、康复的墓本原则 331
第九节 一个病例的康复过程 331
一、治疗前准备 331
二、制定社区康复治疗计划 332
三、社区康复医疗的实施 332
第十节 康复中所需要的技术 333
一、始动性的评估和训练 333
二、社交技能的评估和训练 333
三、职业技能的评估和训练 333
四、学习技能训练 334
五、家庭生活技能训练 334
六、病人参加康复活动表现的评估 334
第十一节 康复效果评估 335
一、康复疗效评估的意义 335
二、康复疗效的评估 335
第十二节 康复中的问题 336
一、精神残疾的定义 336
二、精神疾病“痊愈”的概念 336
三、关于持续病程 337
四、精神残疾的评定 337
五、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问题 337
第十三节 社区精神疾病服务的资料管理 338
一、资料工作的分类 339
二、资料工作的要求 339
三、资料工作的管理 339
四、术语释义 339
五、交换卡工作 340
六、随访工作及一般资料 340
附12A:精神疾病登记工作用编码清单 341
第十四节 中国精神疾病康复状况 341
第13章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形式 342
第一节 国外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 342
第二节 国外精神疾病社区照顾形式 343
一、英国精神疾病的社区照顾 343
二、美国精神疾病的社区照顾 344
三、澳大利亚国精神疾病的社区照顾 346
四、日本精神疾病的社区照顾 346
五、印度精神疾病的社区照顾 346
六、瑞典精神疾病的社区照顾 346
第三节 中国精神疾病的社区照顾 347
一、中国大陆精神疾病的社区照顾 347
二、中国香港精神疾病的社区照顾 363
第四节 社区病人的管理 363
一、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 363
二、对家庭成员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 364
三、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367
四、集中病例管理和照顾 368
第五节 主要健康照顾模式的选择 369
一、住院服务 369
二、介于住院与社区之间的精神卫生服务 369
三、社区健康照顾 369
四、恢复病人的职业功能 370
五、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374
六、联合国大会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指导一解读《保护精神病人和改善精神保健原则》 375
第六节 精神病人的社区管理 375
一、社会收容 376
二、社会、家庭加强对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376
三、社会福利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等应安排精神病人参加一定的劳动 376
四、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和家庭应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管理 377
五、社区中专业卫生机构的作用 377
第14章 社区精神疾病的护理 378
第一节 社区精神疾病护理概论 378
一、护理工作程序 378
二、社区精神疾病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角色 378
三、对精神病人的护理内容 379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379
第三节 住院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380
一、基础护理 380
二、心理护理 381
第四节 社区中抑郁病人的护理 382
一、病人需要温馨及安全的修养环境疗养 383
二、病人的治疗、护理应得到保证 383
三、帮助病人适应正常的家庭、社会生活 384
四、充分利用护理资源护理好病人 384
第五节 社区三级预防中的抑郁病人的护理 384
一、一级预防抑郁症状发生前期 384
二、二级预防抑郁症状发生期 385
三、三级预防抑郁症状发生后期 386
第六节 抑郁症病人护理中心理健康教育 387
第七节 抑郁症的预防和预防抑郁症复发 388
一、抑郁症的预防 388
二、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388
第15章 精神疾病的预防 390
第一节 预防的范围和价值 390
第二节 创造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390
一、一级预防 390
二、二级预防 391
三、三级预防 391
第三节 其他 392
一、预防精神残疾的措施 392
四、精神疾病预防的评价 392
五、康复是最好的预防 392
第16章 应激与精神疾病 393
第一节 应激的定义 393
一、什么是应激 393
二、刺激与反应 393
三、心理应激状态 393
四、个性在心理应激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394
五、应激障碍流行病学 394
第二节 应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94
一、发病因素 394
二、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 394
第三节 具有应激障碍危险性的人口学特点 395
一、应激障碍的易感人群 395
二、导致应激的原因 395
第四节 应激障碍的特点 395
一、急性应激障碍 395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396
三、适应障碍 397
四、应激导致的心身疾病 398
第五节 应激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和预后 398
一、治疗原则 398
二、预后 399
第六节 在特别的一系列的环境中应激管理的项目 399
一、心理应激机制 399
二、社会支持 400
第17章 暴力与精神疾病 401
第一节 什么是精神病人的暴力 401
一、暴力的定义 401
二、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原因 401
第二节 暴力与精神疾病的联系 402
一、精神病人家庭暴力行为si 402
二、酒精依赖与家庭暴力行为 402
三、抑郁症与暴力行为 403
四、导致病人暴力行为的原因 403
第三节 暴力行为的预测 405
一、预测因素 405
二、应用MMPI人格测验来预测病人的暴力行为 405
三、综合性的预测 405
四、艾森克人格测验 406
五、不同疾病导致暴力行为的概率 406
六、应用精神病人护理观察评定量表NORS预测病人的冲动攻击行为 406
第四节 暴力行为的管理 406
一、精神疾病暴力行为的干预措施 406
二、现场心理应激干预 407
三、对病房中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干预策略 407
第五节 暴力犯罪者的治疗 408
一、刑事处罚 408
二、强制住院 408
三、药物治疗 408
四、电休克治疗 409
五、长期治疗 409
六、心理治疗与干预 409
第六节 暴力的预防 411
一、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防范 411
二、职业伤害的预防 412
三、社区中暴力行为的干预措施 416
第18章 自杀及自杀预防 417
第一节 自杀的定义、流行病学及有关相关的研究 417
一、自杀的定义 417
二、自杀的分类 417
三、自杀的流行病学 418
四、自杀的危害 419
五、与自杀有关的心理学研究 419
六、有关自杀的神经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 420
第二节 自杀的危险因素及评估 420
一、自杀的危险因素 420
二、自杀的保护因素 422
三、自杀危险的临床评估 422
四、自杀危险评估的心理测量量表 423
第三节 自杀的高危人群 425
一、精神障碍与自杀 425
二、躯体疾病与自杀 427
三、社会因素与自杀 428
第四节 自杀的预防与治疗 428
一、自杀的预防 428
二、自杀的治疗 432
第19章 文化与精神疾病 435
第一节 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436
一、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436
二、文化环境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436
三、文化与精神症状 436
四、文化与精神分裂症 438
五、文化与神经症 439
六、文化与抑郁症 439
第二节 文化与人格 440
第三节 文化对精神疾病诊断、治疗的影响 440
一、文化对精神疾病的诊断的影响 440
二、文化对精神疾病治疗的影响 440
第四节 文化中迷信与精神疾病 441
一、迷信影响人的精神异常状态 441
二、迷信影响人们对疾病的治疗 442
第五节 移民与精神障碍 442
第六节 与文化密切地相关的综合症 442
一、恐缩症 442
二、冰神附体 443
三、行凶杀人狂 443
四、拉塔病 443
五、附体 443
六、伏都 443
七、北极圈癔症 443
八、练“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443
第20章 精神卫生社会服务的实践 444
第一节 如何获得社区服务 444
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利用 444
二、卫生服务与健康 446
第二节 社区服务的种类 447
一、住院服务 447
二、门诊服务 447
三、职业功能康复服务 447
四、生活技能训练 447
五、心理咨询与干预 447
第三节 政府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 448
一、社区康复设施和服务 448
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其他形式 448
第四节 特殊的政府服务机构一工疗站和福利工厂 448
一、康复内容 448
二、与国外相似机构的比较 449
第五节 特殊的非政府服务机构 449
一、家庭看护小组 449
二、家庭联谊会 450
三、家庭病床 451
四、心理咨询电话热线 451
五、特殊人群的精神卫生服务 451
六、家庭健康教育 451
第六节 其他 452
一、急性病例可以利用的社区服务资源 452
二、一般性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452
三、精神病人家庭的健康教育 452
四、进一步服务性的发展 453
第21章 精神卫生照顾的选择 454
第一节 药物选择 454
一、从病人的精神症状上选择药物 454
二、从药理学特点上选择药物 455
第二节 生活技能训练 466
一、生活技能训练的基本概念 466
二、生活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467
三、生活技能训练的对象 467
四、生活技能训练的基本模式 467
五、生活技能训练的实施举例 470
第三节 催眠术 471
第22章 灾难心理障碍 472
第一节 心理障碍表现特点 472
一、灾难时的心理反应 472
二、灾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特点 474
第二节 应付灾难的一般心理方法 476
第三节 灾难引起的心理障碍的普查与应激处理 477
一、基本措施 477
二、灾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普查 477
三、心态是否正常的判定与心理异常的分类 477
四、普查中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 478
第四节 灾难后应付失败的处理 479
一、应付失败的处理常见的问题 479
二、应付失败的处理应包括的内容 480
第五节 灾难后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481
一、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481
二、心理治疗的步骤 482
三、心理治疗的机制 482
四、几种常用的心理疗法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