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升华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先农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20077340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进行考察和研究,对中国共产党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概括、阐述。

前言 1

第一章 民族复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丰富 1

第一节 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共鸣 1

一、中华民族需要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武器 2

二、新文化运动展开思想大解放 6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的精神面貌 1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反帝反封建成为民族精神的主题 18

一、开辟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正确道路 18

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民族精神的巨大振兴 23

三、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振奋了民族精神 31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为中华民族前进的灯塔 31

二、社会主义改造凝聚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 36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0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励着全民族团结奋斗 44

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坚定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 45

二、发展是硬道理的思维加快了民族振兴的步伐 48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1

四、构建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凝聚全民族的重大战略决策 56

第二章 培育民族精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 6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 60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61

二、解放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 66

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 69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的指引 76

一、界定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77

二、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80

三、制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战略 83

四、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85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87

六、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90

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91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 93

一、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根本任务 93

二、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97

三、提出“三个面向”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新要求 98

四、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的中国精神文明建设 102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07

一、发展先进文化要坚持“四个必须” 107

二、为中华民族全面发展创造文化条件 109

三、兼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 113

四、弘扬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极其重要的任务 115

五、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119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继续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120

一、“以人为本”对中华民族“以民为本”精神的升华 121

二、指明当代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方向 129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34

第三章 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139

第一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39

一、爱国主义作为民族首要的道德规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40

二、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 144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主题 149

第二节 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153

一、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154

二、集体主义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158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163

第三节 制订“以德治国”的方略 166

一、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167

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的重大意义 173

三、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78

第四节 坚持和平发展 建立和谐世界 182

一、中华民族有着爱好和平的道德传统 182

二、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一贯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 185

三、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建立国际新秩序 188

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95

第四章 振奋民族精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工作的重要功能 199

第一节 运用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激励民众 199

一、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 200

二、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203

三、人民大众需要丰富、健康的文艺作品 213

第二节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220

一、新闻媒体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220

二、新闻报道必须“讲政治”坚持党性原则 226

三、新闻工作者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230

第三节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235

一、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振奋民族精神的巨大影响 236

二、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 239

三、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 243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提升全民族素质 249

一、“科教兴国”战略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 249

二、实施“科教兴国”要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254

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260

第五章 突出民族特色:创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 267

第一节 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精神文明 267

一、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268

二、把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274

三、对中西文化都要尊重历史的辩证法 279

第二节 充分发挥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热情 285

一、人民群众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体 285

二、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291

三、建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长效机制 294

第三节 求真务实地创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 299

一、在独特的城市文化层面上弘扬城市精神 299

二、把加强农村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30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锻造现代企业精神 312

四、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规范网络文化 318

第四节 把民族特色融合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 322

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323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327

三、注重文化产业创意的民族性 331

第六章 做民族先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33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 335

一、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336

二、两个“先锋队”具体内容的深化 339

第二节 党对民族精神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 345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坚强政治保证 345

二、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社会共识 348

三、结成弘扬民族精神的组织纽带 353

第三节 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影响民族精神 355

一、党的优良作风是民族精神的瑰宝 355

二、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362

主要参考文献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