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中国现代文学 1
第一节 现代中外文学交流的发生及其历史轨迹 1
第二节 现代中外文学交流实践的基本特征 4
第三节 外国文学参照下的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7
第四节 本教程的目的、体例与编写 9
第一章 易卜生与中国现代文学 11
第一节 易卜生在中国的翻译介绍 12
第二节 易卜生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16
第三节 易卜生对中国现代小说、诗歌的影响 25
第二章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32
第一节 鲁迅与尼采 33
第二节 创造社与尼采 42
第三节 战国策派与尼采 52
第三章 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 65
第一节 泰戈尔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66
第二节 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 68
第三节 泰戈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74
第四节 泰戈尔与中国现代重要作家 79
第四章 波德莱尔与中国现代文学 88
第一节 波德莱尔在现代中国的译介 88
第二节 波德莱尔的诗学观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影响 91
第三节 波德莱尔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99
第五章 厨川白村与中国现代文学 111
第一节 厨川白村在现代中国的译介 111
第二节 厨川白村对中国现代文艺发展观的影响 115
第三节 厨川白村对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 125
第六章 惠特曼与中国现代文学 135
第一节 惠特曼在中国的译介与现代诗界对惠特曼的接受 135
第二节 惠特曼诗歌的炽热的诗情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150
第三节 惠特曼诗歌中海的意象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162
第七章 普希金与中国现代文学 175
第一节 中国对普希金的接受 176
第二节 普希金对建国前中国新诗的影响 186
第三节 建国后普希金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193
第八章 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 201
第一节 中国语境下的契诃夫传播 201
第二节 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平民文学” 213
第三节 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客观写实” 218
第四节 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幽默讽刺 223
第九章 庞德与中国现代文学 229
第一节 庞德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229
第二节 庞德诗歌题材内容与中国现代诗歌 238
第三节 庞德诗歌的形式与中国现代诗歌 243
第四节 庞德精神与中国现代诗人 252
第十章 克罗齐与中国现代批评家朱光潜 254
第一节 朱光潜对克罗齐美学的初步介绍 254
第二节 朱光潜对克罗齐美学的误读与批评 260
第三节 朱光潜对克罗齐美学的创造性应用 263
第四节 朱光潜对克罗齐美学的翻译述论 271
第十一章 里尔克与中国现代文学 278
第一节 里尔克及其存在主义诗学 279
第二节 里尔克与冯至 283
第三节 里尔克与九叶诗人 296
第十二章 艾略特与中国现代文学 300
第一节 艾略特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300
第二节 艾略特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启示 309
第三节 艾略特对中国现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314
第十三章 奥登与中国现代文学 322
第一节 奥登在中国 324
第二节 奥登与中国现代主义诗人 333
第三节 “奥登风”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337
第十四章 马尔克斯与中国现代文学 346
第一节 传播与接受:从热忱、认同到深化、疏离 346
第二节 魔幻写作:从形似到“离形得似” 351
第三节 家族史叙述:从民族命运的观照到生存本体的言说 356
第四节 民族身份想象:从民族文化到民间精神 360
第十五章 川端康成与中国现代文学 364
第一节 川端康成与中国现代“新感觉派” 364
第二节 川端康成与现代中国的京派文人 368
第三节 川端康成与新时期中国文学 384
第十六章 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 393
第一节 洞察人类的广义残疾 394
第二节 再现困境背后的哲学思考 403
第三节 宗教精神中再寻拯救 412
后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