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 3
天荒地老情无泯,化雨春风育此身——我所知道的关山复部长与东北文史研究所&一介 3
宋振庭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刘景禄 13
深切怀念佟老&孙玉良 19
钟泰先生印象&宋焮 29
学海耕耘 鞠躬尽瘁——记著名经济学家关梦觉教授&关晓明 32
公木印象&邵汉明 37
追忆杨公骥教授&杨树增 42
记我的老师叶幼泉先生&陈桂英 47
万欣同志在社科院&谢景福 52
继往开来的好书记——李绍庚&张辅麟 57
把握发展机遇 启动二次创业——勇于开拓创新的孙乃民院长&徐绍清 64
关键时刻担重任 凝心聚力绘蓝图——承前启后的弓克书记&朴日勋 69
铿锵脚步 77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前身的崎岖坎坷征程(1958~1976)&于德运 77
从建院大纲的形成到吉林省社科院的成立&徐绍清 85
《社会科学战线》的创办和发展&宋焮 王卓 90
唱着春天赞歌,谱写时代新曲——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院二次创业的光辉历程&孙殿玉 王峰 97
改革重组,院(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刘国辉 108
以人为本 人尽其才 共创和谐院(会)——院(会)2006年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回顾&王成勇 114
宛若平凡亦辉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早期图书资料的搜集与保护(1958~1978)&高佩群 122
全面落实办院方针 创新科研管理工作&陈玉梅 128
对外学术交流的回顾与展望&袁承军 133
计算机及网络建设发展历程&李丽达 陈强 137
满足社会需求 普及社科知识——“吉林社科讲坛”、“国学大讲堂”述略&于德偶 142
蓬勃发展的后勤事业&李雨生 146
科苑华章 151
社会关怀与文化使命——邴正教授的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漆思 151
丁枫与美学研究&陆微 161
研习先秦哲学与先秦史刍作述要&张秉楠 166
上下求索于儒道之间——邵汉明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刘辉 173
易学研究所的成立与易学研究&曹福敬 180
经济预测预报与“蓝皮书工程”&丁晓燕 186
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孙志明 191
农村发展研究所与“三农”问题研究&于德运 张磊 195
吉林省社科院民生问题研究&郑沪生 202
东北历史与文化——《中国东北史》成书前后&刘信君 207
孙玉良先生与《高句丽简史》&刘炬 214
科研工作新的增长点——高句丽研究回顾&孙文范 219
我院的渤海史研究&杨雨舒 224
我对明代东北与东北亚的研究&杨旸 229
我从这里起步——写在建院50周年&李治亭 235
我与溥仪研究&王庆祥 240
毕万闻与张学良生平研究&天舒 251
东北解放战争史研究&刘信君 259
《静晤室日记》整理与出版&赵鸣岐 265
铁证如山 旷世工程——介评《日本侵华档案资料选编》及其影响&张辅麟 271
满铁研究的进展与满铁资料馆的绩效&解学诗 277
中日关系史研究&郭洪茂 283
我与中朝、中韩关系史研究&杨昭全 288
我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张英 294
音韵学,一条不归的路&宁忌浮 300
钟优民先生及其陶学研究&王卓 304
我与文选学——为院庆50周年而作&陈复兴 309
周惠泉与金代文学研究&富育光 317
东北文学文化研究的拓荒之旅&何青志 323
东北亚研究中心的成立与东北亚国际问题研究&陈龙山 331
难忘记忆 339
忆念与思考——纪念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成立50周年&吕钦文 339
我和社科院的“缘分”&常樵 364
难忘二十年&王育民 368
三十年的贡献——贺《社会科学战线》创刊三十年&关德富 372
终生耕耘 情系科研&高书全 375
热络活跃的交流&郭燕顺 378
奠定坚实基础 铸成科研大厦&谢景福 381
霞天散忆——关于东北文史研究所的一些人和事&一介 386
在文史所的日子&梁志忠 397
学习生活琐忆&薛洪勣 402
20世纪60年代的国学大讲堂——东北文史研究所学习生活漫忆&宋焮 406
追忆逝水年华——院庆50周年献词&金寿铁 412
青年兴则院兴&付诚 祝立业 416
书画&贲贵春等 419
后记&编者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