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区划 3》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6204·238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

湖南省土壤利用改良区划 1

前言 1

一、自然条件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2

(一)气候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3

(二)地质地貌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4

(三)植被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7

二、主要土壤类型 8

(一)红壤 8

(二)黄壤 12

(三)山地黄棕壤 14

(四)山地草甸土 15

(五)石灰土 17

(六)紫色土 18

(七)潮土 20

(八)水稻土 21

三、土壤利用现状及利用改良途径 25

(一)土壤利用现状和问题 25

(二)土壤资源在利用上的特点 29

(三)土壤利用改良的主要原则和途径 30

四、土壤利用改良区划 36

(一)洞庭湖平原水稻土、潮土,粮、经地区 37

(二)湘东湘中丘陵红壤、紫色土、水稻土,粮、经、林地区 41

(三)湘南中低山丘陵红壤、黄壤、水稻土,林、经、粮地区 51

(四)湘西中低山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林、经、粮地区 56

附表一 各土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64

附表二 各土区土壤类型面积表 64

附表三 各土区土壤母质母岩面积表 65

湖南省土地类型研究 67

前言 67

一、土地类型的形成与分异 67

(一)地貌是土地形成的物质基础 67

(二)光温是土地自然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71

(三)水是土地能量转换的必要条件 73

(四)土壤是能量转换层 74

(五)植被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5

二、土地类型分类 75

(一)土地类型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75

(二)土地类型分类指标和分类系统 76

三、土地类型特征及其利用 79

(一)平地 80

(二)谷地 84

(三)坡地 85

四、土地部门利用特点 88

(一)土地垦殖利用特点 88

(二)经济林土地利用特点 94

(三)用材林土地利用特点 97

湖南省土地资源研究 98

前言 98

一、土地类型概述 98

(一)滩地 98

(二)平地 99

(三)沟谷地 99

(四)岗地 99

(五)丘陵地 99

(六)山地 100

二、土地利用现状 100

(一)土地利用史 100

(二)土地利用现状 103

三、土地资源评价 106

(一)土地评价的目的 106

(二)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106

(三)土地诊断 116

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116

(一)土地利用调整与农林牧用地合理规模 116

(二)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布局 118

(三)建设平原,提高耕地生产力 123

(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垦宜农荒地 125

(五)积极开发山区 126

(六)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 127

(七)合理利用水面 128

湖南省土地利用研究 130

前盲 130

一、土地利用构成及演变 130

(一)土地利用构成 130

(二)土地利用演变 130

二、土地利用的特点 134

(一)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134

(二)土地利用相对集中 134

(三)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 135

(四)土地利用组合结构类型多样 136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37

(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经济结构严重不协调 137

(二)土地利用不充分,生产水平较低且不平衡 138

(三)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土地质量变劣 139

(四)耕地用养结合不够,低产田土比重大 142

(五)农林生产布局不合理 142

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43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43

(二)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 145

(三)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154

五、土地利用分区概述 155

(一)湘北平原以粮为主,粮、经、水产综合发展的土地利用类型区 155

(二)湘中丘陵盆地以粮为主,粮、油、果、鱼综合发展的土地利用类型区 155

(三)湘南山地以林为主,林、经、粮、牧综合发展土地利用类型区 156

(四)湘西山地以林为主,林牧结合的土地利用类型区 156

湖南省地表水资源 157

前言 157

一、降水 158

(一)基本资料 158

(二)系列代表性分析 158

(三)统计参数的分析确定 159

(四)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159

(五)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160

(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161

二、径流 162

(一)基本资料 163

(二)年径流的地区分布 163

(三)各流域年径流的分布 164

(四)径流的年内分配 164

(五)年径流的多年变化 165

(六)年径流系数 165

三、蒸发 166

(一)基本资料 166

(二)水面蒸发量的折算系数 166

(三)水面蒸发量的地区分布 166

(四)水面蒸发量地区分布规律分析 167

(五)干旱指数(r) 168

(六)陆地蒸发量的地区分布 168

四、水平衡三要素的合理性分析 169

(一)地形、气候对降雨、径流影响的分析 169

(二)水文要素等值线图的精度检查 171

五、泥沙 173

(一)悬移质含沙量及侵蚀模数 174

(二)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 175

(三)入湖泥沙概况 176

六、主要江河(湖)水量 176

(一)湘水 176

(二)资水 178

(三)沅水 179

(四)澧水 180

(五)洞庭湖 182

七、出境和入境水量 183

(一)出境水量 183

(二)入境水量 184

八、水资源总量 185

(一)水资源分区 185

(二)洞庭湖水系水资源 188

(三)水资源总量 188

九、水资源评价和建议 189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89

(二)水资源评价 191

附表一 湖南省各流域(分区)年降水量、径流量计算成果表 194

附表二 主要河流年降水量径流量计算成果表 195

附表三 湖南省1956—1979年降水量、河川径流量、陆面蒸发量分区计算表 196

附表四 湖南省1956—1979年天然水资源分流域计算成果表 197

附表五 湖南省各主要河流(水资源分区)人均、亩均水资源计算表 198

附表六 湖南省多年平均产水量及1979年毛可利用水量统计分析表 199

附表七 我国长江流域、本省降雨、径流总量比较表 200

附表八 世界各国人均径流量与本省人均径流量比较表 200

湖南省地表水资源水质评价 203

前言 201

一、地表水天然水质 201

(一)概述 201

(二)水质自然背景值的特点 202

二、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04

(一)点源的调查与评价 204

(二)面源的调查与评价 208

三、监测工作及水质评价 211

(一)水质监测工作概述 211

(二)参数的选用及取值 212

(三)评价方法 213

(四)河流水质污染状况及评价结果 215

(五)污染现状分析 218

四、水质污染趋势分析 224

(一)溶解氧含量长期变化趋势 227

(二)年内丰、枯水期的水质变化趋势 227

(三)年际间水质污染程度对照 232

(四)不同水系同一污染物,污染程度的对比分析 238

五、水污染的危害及对保护水资源的几点建议 238

(一)水污染危害的分析 238

(二)对保护地表水资源的几点建议 242

湖南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农业水文地质区划 243

前言 243

一、绪言 243

(一)目的与任务 243

(二)研究程度及资料依据 244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44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244

(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255

(三)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258

(四)地下水的水温 263

三、地下水资源计算 263

(一)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计算 263

(二)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计算 271

(三)全省地下水资源总计 279

(四)地下水资源评价 286

四、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288

(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简况 288

(二)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288

(三)开发利用建议 289

五、农业水文地质区划 290

(一)区划原则 290

(二)农业水文地质区划分述 290

1.湘西北岩溶山地区(Ⅰ) 290

2.湘西山地区(Ⅱ) 295

3.湘北沉积平原区(Ⅲ) 298

4.湘中丘陵盆地区(Ⅳ) 299

5.湘南山地丘陵区(Ⅴ) 304

6.湘东丘陵山地区(Ⅵ) 307

湖南省水土保持区划 310

前言 310

一、湖南水土流失产生的基本因素 310

(一)地貌因素的影响 311

(二)气候因素的影响 312

(三)土壤及母岩因素的影响 314

(四)植被因素的影响 316

(五)人为因素的影响 317

二、湖南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320

(一)水土流失现状 320

(二)水土流失特点及规律 323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329

(四)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333

三、水土保持区划 333

(一)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34

(二)区域的划分 334

(三)分区论述 334

Ⅰ.湘西北、湘西山地强度流失区 334

Ⅱ.湘中丘陵山地强度流失区 340

Ⅲ.湘东丘陵、山地中度流失区 343

Ⅳ.湘南山区、丘陵中度流失区 345

Ⅴ.湘西南山地轻度流失区 347

Ⅵ.湘北环湖丘岗轻度流失区 350

四、几点建议 351

(一)加强领导,充实机构,搞好部门之间的协作 351

(二)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 351

(三)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水土保持方针 352

(四)加强植被建设和坡耕地的改造 352

(五)继续办好小流域治理示范样板和开展科学试验 352

湖南省植被区划 354

前言 354

一、自然条件对植被的影响 355

(一)多山之省,山地面积大,类型多,构成植物区系丰富、复杂、分异的地理背景 355

(二)水热并丰,植物生机旺盛,再生能力强,地带性植被为结构复杂的常绿阔叶林 356

(三)冬温偏低,间有冰冻;夏有酷暑,兼有伏旱(秋旱);雨季集中,天灾较多,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 356

(四)山脉纵横,造成植被分布的格局,且在一定程度上改更了纬向分布规律 357

(五)地质(母岩)和土壤对植被分布也有深刻影响 358

二、植被的基本特点 359

(一)植物区系特点 359

(二)植被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 360

(三)主要的植被类型 364

(四)植被资源概况 374

三、植被分区 378

(一)植被区划的依据与系统 378

(二)植被分区各论 380

1.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A) 380

2.中亚热带含华南植物区系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B) 405

四、合理利用和保护植被的意见 411

(一)发挥植被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野生经济植物的利用(保护)和研究工作 411

(二)发挥植被类型及物种丰富、生物再生能力旺盛的优势,建立多样化、综合性的农林牧业 412

(三)树立生态农业观点,保护和发展各种植被(主要是森林植被),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412

(四)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古(动)物 413

附件 湖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414

湖南省稻、棉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区划 418

前言 418

一、水稻病害 418

(一)稻瘟病 420

(二)稻纹枯病 423

(三)稻白叶枯病 425

(四)水稻病毒病 428

二、水稻虫害 431

(一)稻螟 433

(二)稻飞虱 435

(三)黑尾叶蝉 438

(四)稻纵卷叶螟 440

三、棉花主要病、虫害 442

(一)棉花病、虫的主要种类及区划 442

(二)主要病、虫的发生流行特点 443

(三)防治历史的回顾及意见 445

四、稻、棉主要天敌昆虫 446

(一)天敌类群及优势种 446

(二)发生特点 447

(三)保护利用 448

湖南省森林病虫害及其天敌资源研究 450

前言 450

一、湖南省森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概述 450

二、森林害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452

(一)马尾松毛虫 452

(二)松毒蛾 453

(三)松针红蜡蚧 453

(四)松梢螟 454

(五)杉梢小卷蛾 454

(六)粗梢双条杉天牛 455

(七)黄翅大白蚁、黑翅大白蚁 455

(八)大袋蛾 456

(九)杨扇舟蛾 456

(十)光肩星天牛、星天牛 457

(十一)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457

(十二)竹缕舟蛾、竹篦舟蛾 458

(十三)华竹毒蛾 459

(十四)竹广肩小蜂 459

(十五)檫木长足象 460

(十六)油茶尺蠖 460

(十七)油茶毒蛾 461

(十八)油茶叶蜂 461

(十九)油茶绵蚧 462

(二十)油桐尺蠖 462

三、森林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463

(一)马尾松赤枯病 463

(二)马尾松落针病 464

(三)松苗猝倒病 464

(四)杉木炭疽病 465

(五)杉木细菌性叶枯病 466

(六)杉苗赤枯病 467

(七)油茶炭疽病 467

(八)油茶软腐病 468

(九)油茶烟煤病 469

(十)油桐黑斑病 469

(十一)油桐枯萎病 470

(十二)水竹丛枝病 471

四、森林天敌资源及其利用 471

(一)天敌昆虫资源 472

(二)病原微生病 474

(三)食虫动物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