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修辞学 共同发展语言学——中国修辞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2006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王德春 1
第一编 修辞理论与探索 7
话语义同语言义的区别:话语义的具体性和临时性&郑远汉 7
再论现代修辞学的创新与发展&吴土艮 19
修辞·修辞学·接受修辞学&王卫兵 26
模糊修辞学的性质、对象及心理机制&黎千驹 34
如何看待关于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兼谈建立修辞原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曹德和 41
试论信息语辞内部的协调性问题&陈兆福 49
修辞分析论&胡习之 57
汉语数字语音迷信及其类型、形态、属性和成因&陈汝东 67
论离合汉字的两种形式&曹石珠 77
论模糊同义手段的锤炼艺术&张艳玲 84
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曾丹 92
论“流水对”的流动性与对称性&罗积勇 100
语形修辞方法综论&段曹林 108
第二编 修辞史与修辞学史 119
修辞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宗廷虎 陈光磊 119
全球修辞学史研究&[美]劳伦斯·葛林(Lawrence D.Green) 128
20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史研究&高万云 142
正确认识和评价王易的修辞观&钟志平 154
论方回的对偶观&张秋娥 160
西方古典修辞学与雅典民主政治&刘贵华 167
八股文“收结文”之“煞尾虚词”类型及其历史演进&吴礼权 173
近体诗句法变异的三种制约因素——以杜甫诗为例&杨增宏 180
“错列”研究&晏鸿鸣 赵静 186
古汉语中的“并提”研究&张西安 200
第三编 修辞与文化传播 213
想象爱情:文学修辞的意识形态介入——修辞策略和20世纪中国文学类型史之一&谭学纯 213
礼貌语言的认知语用结构&周筱娟 227
报纸新闻叙事的时间表达&王燕 235
政治语篇的假性连贯与语用策略&陈丽江 244
图像修辞与图像语义的表达&温华 252
报刊流行语的特点及修辞功能&边苏 260
手机短信——现代汉语修辞的奇观&杨芳 267
第四编 领域语言研究 277
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综论&肖莉 277
浅析池莉小说中的称谓语&傅满义 284
幼儿文学作品的摹声特点及其修辞功能&王金禾 292
广播语言中的引用&高歌东 301
网络词语的修辞性用法&周建民 310
不同导游对象的导游辞比较研究&韩荔华 321
广告比喻的构成特点及语用理据&李军华 王慧 328
语音要素在汉语书面广告语言中的运用&熊一民 337
试论公益广告语的韵律修辞艺术&刘世华 349
汉语商标的语音特点&宗丽 358
视觉比喻:一种强有力的广告技巧&刘祖斌 366
第五编 语体与语言教学 375
语体风格研究中的语言观与方法论&丁金国 375
“语境”概念的演绎性分析&胡范铸 樊小玲 391
中学生口头交际习得考察——以绰号与口头禅、校园歌谣为例&潘世松 曾君 柯春霞 400
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考察&张蕾 411
论增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语体教学意识&李柏令 赵卡红 418
汉语话题突出与中介语假主语现象&郑小艳 428
英语颜色词的模糊理据解读&顿祖纯 434
第六编 汉语现象与言语运用 445
汉语重叠辞格在使用中的韵律格式分析&汪如东 445
给予义常式“给”字句在篇章中的适应差异探讨&傅惠钧 蒋晓玲 452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素仿词造词法探微&潘峰 463
手机颜色词语浅探&许光灿 471
说“随机”&王立 478
方言在电影中的视听修辞美学价值初探&戴岭 路宝君 483
方言词语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谢旭慧 490
浅谈越剧唱词的修辞&石艳 497
第七编 名家修辞实践 507
《论语》的对比&王金芳 507
谈《庐山远公话》的修辞格运用&罗庆云 517
《老乞大》《朴通事》俗语的修辞特点&夏凤梅 526
《金瓶梅》描写型存在句群研究&王丽玲 532
鲁迅笔名的修辞考察&徐根松 541
林语堂散文的比喻语言艺术&李少丹 550
试论《围城》修辞改笔之得失&郝荣斋 558
论斯诺《西行漫记》的语言艺术&赵建莉 568
中国修辞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2006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冯广艺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