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30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371897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论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的基本历程,总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热情讴歌了人民军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绪论 1

第一章 开创军队建设新局面 12

第一节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军队工作重点实行转移 13

第二节 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和军队建设总目标的重新确立 17

一、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 17

二、军队建设总目标的重新确立 21

第三节 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 24

一、精简整编的决策和部署 25

二、领导机关的调整改革 27

三、部队和院校的整编 29

四、组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31

五、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撤销基本建设工程兵 34

第四节 军事训练的改革 37

一、颁布三年规划,改革训练体制、内容和方法 37

二、突出合成演练 41

三、院校教育的改革 43

四、国庆35周年阅兵 47

第五节 国防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和武器装备的新发展 51

一、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52

二、确立军民结合方针 53

三、制定常规武器装备体制发展规划,常规武器研制取得长足进步 55

四、重点完成“三抓”任务,国防尖端技术取得新突破 58

第六节 兵役制度的改革 61

一、颁布新兵役法 61

二、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64

第七节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66

一、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66

二、按“四化”要求调整配备领导班子,评定干部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称 69

三、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76

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78

第二章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81

第一节 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81

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国家安全环境的重新审视和科学判断 81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环境变化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84

三、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85

第二节 裁军百万,按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改革军队体制编制 86

一、11个大军区调整为7个大军区 90

二、组建陆军集团军 92

三、组建陆军航空兵,加强海军舰载机部队和电子对抗部队建设 94

四、预备役部队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98

第三节 适应战略性转变要求,军事训练领域改革不断深入 102

一、改革部队训练,着重解决新兵、新装备训练问题 103

二、加强诸军兵种协同演练 111

三、依法施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正规化训练的路子 116

四、军队院校教育的改革 119

第四节 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125

一、确立正确的军事科研指导思想 125

二、调整充实军事科研机构,制定和落实军事科研规划 126

三、建立各类学会,实行开放式研究 128

第五节 干部制度的改革、配套和完善 129

一、颁布《军官服役条例》 130

二、实行文职干部制度 134

三、实行新军衔制 136

四、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度 141

第六节 改革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44

一、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 144

二、《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颁布和完善 148

三、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育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52

四、召开全军英模代表会议 157

第七节 积极稳妥推进后勤改革,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159

一、后勤系统的调整 159

二、推进以“三代”为主要内容的后勤体制改革 161

三、改革后勤专业勤务工作,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165

四、整顿生产经营活动 166

第八节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制的改革 167

一、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 167

二、把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摆在军队装备建设的首位 174

三、武器装备的新发展 180

四、贯彻“军民结合”方针 186

第三章 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下的中国军队改革 188

第一节 军队建设总要求的提出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 188

一、中国军队面临的挑战 188

二、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的提出 191

三、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 195

第二节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部署 198

一、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199

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00

三、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201

第三节 精简整编,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203

一、“八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精简 204

二、“九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第二步调整改革 207

第四节 加强军事训练和院校改革,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211

一、加大训练改革力度,加强战法、训法研究 212

二、全军科技大练兵活动的开展 215

三、深化联合作战训练 218

四、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220

五、国庆50周年阅兵 225

第五节 适应新的环境和形势,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227

一、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8

二、颁布1995年《政治工作条例》 230

三、广泛开展“四个教育” 231

四、开展“三讲”教育活动 234

五、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治工作 236

第六节 干部培养和兵役制度的改革 237

一、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 237

二、兵役制度和士官制度的改革 239

第七节 武器装备管理、科研生产体制的重大改革和武器装备建设的新成就 243

一、改革武器装备管理、科研生产体制 243

二、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国防科技成就显著 245

第八节 深化后勤改革,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247

一、提高军队后勤应急保障能力 248

二、推进军队后勤管理改革 249

三、建立三军联勤体制 251

四、深化军队后勤训练改革 252

五、实施“温暖工程”和“菜篮子”工程,改善官兵物质生活条件 253

六、整顿军队生产经营,停止经商活动 254

七、建立军人保险制度 257

八、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 258

第九节 加强军事法制建设,推进依法从严治军进程 260

一、建立中国特色的军事法体系 260

二、完善军事司法体系和制度 262

第十节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 263

一、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263

二、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266

第四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推进改革的深化 270

第一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 271

一、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 272

二、加强各级党委能力建设,注重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274

第二节 确立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使命 277

一、提出人民解放军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277

二、大力开展历史使命教育活动 279

第三节 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 282

第四节 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284

一、开展一体化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284

二、全军军事训练会议的召开 286

三、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289

四、加强联合作战演习 295

第五节 全面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296

一、指挥及参谋人才队伍建设 296

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98

三、士官人才队伍建设 299

四、文职人才队伍建设 300

第六节 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302

一、完善政治工作法规,创新政治工作方法 303

二、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04

三、召开第三次全军英模代表大会 307

四、大力开展我军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310

第七节 联勤体制和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深化 312

一、深化联勤体制改革 312

二、深化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 314

三、其他各项改革的推进 316

第八节 武器装备建设的新发展 318

一、制定法规,完善武器装备管理体制 318

二、信息化装备及新装备的发展 319

三、航天装备的发展 322

第九节 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推进军事理论创新 325

一、加强军事科学研究 325

二、军事理论创新发展 328

第五章 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 330

第一节 与世界各国的军事交往 330

一、开创军事外交工作新局面 330

二、贯彻“两个服务”思想,扩大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 333

三、履行新阶段新使命,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338

第二节 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 340

一、中国海军首次出访,横跨印度洋访问南亚三国 341

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美洲四国 343

三、连跨三大洋四大洲,访问十国十港完成环球航行 346

第三节 与外军的联合军事演习 348

一、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350

二、其他联合军事演习和海上搜救等演习 359

第六章 履行职能使命,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362

第一节 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362

一、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实施边境防卫作战 363

二、开展反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军事斗争 365

三、维护社会稳定 371

第二节 参加国际维持和平行动 373

一、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大队赴柬维和行动 373

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维和行动 379

第三节 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382

一、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开放部分军事设施和国防科技军转民 383

二、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386

第四节 参加抢险救灾行动 401

一、1987年大兴安岭扑火救灾 403

二、1998年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抗洪抢险 407

三、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斗争 414

四、四川汶川地区抗震救灾 422

基本总结 432

主要参考文献 447

后记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