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二、实验室规则 1
三、实验室意外的紧急处理 2
四、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 2
五、显微测微尺与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5
第一部分 医学免疫学 9
实验一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 9
一、常用抗原的制备 9
二、常用免疫血清的制备 10
实验二 凝集反应 12
一、直接凝集试验 12
二、间接凝集试验 14
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16
四、协同凝集试验 17
实验三 沉淀反应 18
一、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18
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19
三、火箭电泳试验 20
四、对流免疫电泳 21
实验四 补体测定技术 22
一、补体溶血试验 22
二、补体结合试验 22
实验五 酶免疫标记技术 24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24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4
实验六 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 26
实验七 放射免疫分析法 27
实验八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 28
一、沉降法 28
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29
实验九 免疫细胞数量检测(T淋巴细胞E花环试验) 29
实验十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31
一、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1
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法(溶血空斑试验) 34
三、NK细胞活性测定(51Cr测定法) 35
四、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 36
实验十一 CTLL细胞株法测定IL-2 37
实验十二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检测 37
一、动物Ⅰ型超敏反应 37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抗球蛋白试验 38
三、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39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的测定 40
五、小鼠DNFB试验 41
实验十三 生物制品示教 41
一、预防接种制品 41
二、治疗制品 42
三、诊断用品 42
第二部分 医学微生物学 43
第一单元 细菌与真菌学 43
实验一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 43
实验二 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染色法 44
一、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45
二、革兰染色法 45
实验三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46
实验四 细菌的接种方法及生长现象观察 48
一、细菌的接种技术 48
二、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50
实验五 细菌的生化反应 51
一、糖发酵试验 51
二、甲基红试验 52
三、吲哚试验 52
四、硫化氢试验 53
实验六 微生物的分布 55
实验七 消毒与灭菌 56
一、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56
二、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58
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59
实验八 细菌的变异 61
一、细菌的鞭毛变异 61
二、细菌的L型变异 62
三、R质粒接合传递试验 63
实验九 细菌的致病性 64
一、实验动物感染方法 65
二、感染动物尸体解剖与病原学检查 65
三、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及致病作用 66
四、细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和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67
实验十 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67
一、溶菌酶溶菌试验 68
二、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试验 68
三、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试验 68
实验十一 病原性球菌 69
一、常见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性观察 69
二、血浆凝固酶试验 70
三、透明质酸酶试验 71
四、抗“O”试验 72
五、常见病原性球菌检验的一般程序 74
实验十二 肠道杆菌 74
一、肠道杆菌培养特性观察 74
二、肠道杆菌生化反应观察 75
三、荧光菌球试验 75
四、肥达试验 76
五、粪便中肠道杆菌的一般检验程序 77
实验十三 弧菌与弯曲菌 78
一、弧菌与弯曲菌形态结构和动力观察 79
二、幽门螺杆菌快速诊断试验——尿素酶试验 79
三、霍乱弧菌分离鉴定程序 79
实验十四 厌氧性细菌 80
一、厌氧芽胞梭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 80
二、产气荚膜梭菌“汹涌发酵”现象观察 80
三、厌氧培养法 81
实验十五 分枝杆菌与放线菌 82
一、分枝杆菌、放线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 82
二、抗酸染色法 82
三、放线菌硫磺样颗粒的检查 83
实验十六 动物源性细菌 84
一、动物源性细菌的形态及菌落特征观察 84
二、炭疽芽胞杆菌串珠试验 85
三、布鲁菌玻片凝集试验 85
实验十七 其他细菌 86
一、白喉棒状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的形态观察 86
二、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方法及毒力试验 86
实验十八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88
一、支原体形态与菌落观察及培养 88
二、衣原体包涵体观察 89
三、立克次体形态观察及外斐反应 89
四、螺旋体形态观察 89
实验十九 病原性真菌 91
一、真菌基本形态观察 91
二、真菌菌落特征观察 91
三、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检查法 92
第二单元 病毒学 94
实验二十 病毒的形态与培养 94
一、病毒的形态观察 94
二、病毒的培养方法 94
实验二十一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检测 98
一、流行性感冒患者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98
二、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程序 98
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初步鉴定 99
实验二十二 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101
一、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ELISA 101
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PCR法) 102
第三部分 人体寄生虫学 105
第一单元 医学蠕虫 105
实验一 线虫和棘头虫 105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 105
二、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107
三、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109
四、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及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钩虫) 110
五、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113
六、旋形毛线虫(旋毛虫) 116
七、粪类圆线虫 117
八、结膜吸吮线虫 118
九、猪巨吻棘头虫 118
实验二 吸虫 119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119
二、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120
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122
四、日本血吸虫 123
实验三 绦虫 128
一、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128
二、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 130
三、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131
四、微小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 132
五、曼氏迭宫绦虫(孟氏裂头绦虫) 133
第二单元 医学原虫 135
实验四 阿米巴 135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135
二、结肠内阿米巴 137
实验五 鞭毛虫 138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 138
二、阴道毛滴虫 139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 141
实验六 孢子虫和纤毛虫 142
一、疟原虫 142
二、刚地弓形虫 143
三、微小隐孢子虫 145
四、肺孢子虫 146
五、结肠小袋纤毛虫 146
第三单元 医学节肢动物 148
实验七 昆虫纲 148
一、蚊 148
二、蝇 150
三、蚤 151
四、白蛉 152
五、虱 153
六、臭虫 154
七、蜚蠊(蟑螂) 155
实验八 蛛形纲 156
一、蜱 156
二、螨 158
附录一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 162
附录二 动物实验技术 165
附录三 玻璃器皿的准备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