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报接受论纲 1
一 现代情报的层次结构、特征和功能 1
1 现代情报的层次结构 1
2 现代情报的特征 3
3 现代情报的功能 4
二 情报接受的内涵及其普遍意义 8
1 情报接受的内涵 8
2 情报接受的普遍意义 9
三 情报接受理论研究背景 12
1 现代解释学的理解观 13
2 消解哲学的文本观与语言观 14
3 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 14
4 传播学的受众理论 15
四 情报接受论的理论体系 16
1 情报接受认识论 16
2 情报接受本体论 16
3 情报接受方法论 17
五 情报接受论的研究内容 19
1 情报接受发生的背景及其本质 19
2 情报接受的主体性 20
3 情报与接受者相互作用的机理 20
4 情报接受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1
5 情报接受的基本规律 21
6 情报接受的原则及其导向作用 22
7 情报接受的方法与艺术 22
8 情报生产与情报接受 23
9 情报传播与情报接受 23
10 情报接受的调控 24
六 情报接受论的理论、实践与教育意义 24
1 研究情报接受论的理论意义 24
2 研究情报接受论的实践意义 25
3 研究情报接受论的教育意义 25
第二章 情报接受的基本模式及其发生过程 27
一 前导接受—情报接受模式 28
二 观念接受—接受者认知图式效应 29
1 接受(认知)图式的定向效应 30
2 接受图式的成见效应 31
3 接受图式的初新效应 31
4 接受图式的创新效应 31
5 接受图式的预测效应 32
三 情报接受的发生过程 33
1 情报接受的主客体 33
2 情报接受过程的双重建构 45
四 情报接受的本质 50
1 情报接受是用户合目的性行为 51
2 情报接受是用户的一种合规律性行为 54
第三章 情报接受的主体性 61
一 接受主体的解剖结构 61
1 接受势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61
2 接受力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63
二 接受主体的层次结构 66
1 研究型接受主体 66
2 创造性接受主体 67
3 管理型接受主体 68
4 验证型接受主体 69
5 求知型接受主体 69
三 接受主体诸因素与情报接受之关系 70
1 用户的现实社会性与情报接受的关系 71
2 用户的实践性与情报的“需求”关系 72
3 用户的传统文化视野在情报接受活动中的作用 75
4 用户个体经验格局在情报接受活动中的作用 78
5 用户个体心态对情报接受活动的影响 82
第四章 情报与接受者相互作用的机理 85
一 接受过程中情报流的运动 85
1 接受过程中情报流运动的三个阶段 85
2 接受过程中情报流运动的形式 87
3 接受过程中情报流运动的基本规律 91
二 接受主体与情报客体的耦合关系 95
1 情报与接受主体实践活动同一性耦合 97
2 情报与接受主体经验—理论格局可近性耦合 99
3 情报与接受主体能力适度性耦合 100
4 情报与接受时空域的扩展与收缩 101
三 情报微观结构及其属性与接受者之关系 104
1 情报的社会性与接受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105
2 情报的语言与语义问题及其对接受主体接受的关系 106
3 情报的内在理论矛盾与分歧性接受的关系 110
4 情报的时空特性与接受主体接受理解的关系 112
四 接受场与信息场 114
1 “场”概念的引入 114
2 关于接受场的描述 115
3 接受场与信息场的相互关系 122
第五章 情报接受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126
一 情报接受的差异性及其主要类型 126
1 功能效应倒转型差异 127
2 功能效应增减型差异 129
二 情报接受差异性探源 129
1 积极性情报接受差异 129
2 消极性情报接受差异 131
三 情报接受同一性及其实现途径 133
1 客观性的重新获得 134
2 接受者主体结构的重新建构 134
3 视界逆转 135
第六章 情报接受的一般规律 137
一 情报接受规律的基本特征 137
1 情报接受规律的客观性 137
2 情报接受规律与人的情报需要的相关性 138
3 情报接受规律同接受主体结构的相关性 139
二 情报接受需要的优势递进规律 139
1 情报接受需要的优势 139
2 情报接受需要的层次递进性 150
3 情报接受需要的优势递进规律的普适性 155
4 情报接受的优势递进规律的应用要求 157
三 情报接受自由度拓展与收缩规律 158
1 情报接受自由度 158
2 情报接受自由度的拓展与收缩 160
3 情报接受自由度拓展和收缩矛盾运动的测度 162
4 掌握情报接受自由度拓展和收缩规律的实践意义 164
四 情报接受的目标状态与现实状态矛盾运动规律 167
1 情报接受的目标状态及其现实状态的矛盾 168
2 接受主体对目标状态的调整 171
3 情报系统对现实状态的能动作用 174
4 情报接受的目标状态和现实状态矛盾运动规律的普遍性及其根本要求 176
第七章 情报接受的原则及其导向作用 179
一 确定情报接受原则的依据 179
1 确定情报接受原则的客观依据 179
2 确定情报接受原则的理性依据 180
3 情报接受原则的导向作用 181
二 情报接受主体性原则及其导向作用 183
1 主体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83
2 接受主体在情报接受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184
3 情报接受主体性原则的运用 186
三 情报接受目的性原则及其导向作用 187
1 情报接受目的的内在规定性 187
2 情报接受的目的原则在情报接受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188
3 情报接受的目的性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 190
4 确定情报接受目的性的条件 192
四 情报接受的优化原则及其导向作用 194
1 优化原则是情报接受的本质要求 194
2 优化标准的多维性及其之间的关系 195
3 优化原则贯彻情报接受的始终 196
第八章 情报接受的方法与艺术 198
一 情报接受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198
1 情报接受方法的界定 198
2 情报接受方法的基本特征 200
二 情报接受方法 201
1 经验判断法 202
2 评价分析法 205
3 阅读法 210
4 数学分析法 219
三 情报接受艺术 221
1 情报接受艺术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221
2 情报接受艺术的运行特点 223
3 情报接受艺术的培养与超越 225
第九章 情报生产与情报接受 227
一 情报链的构成及其各环节产生情报与接受之关系 227
1 一次情报与接受之关系 227
2 二次情报与接受之关系 230
3 三次情报与接受之关系 231
二 情报研究是促进情报接受的重要手段 233
1 情报流整序并使之向便于接受的方向传递 233
2 科技发展的中介作用 234
3 接受者的外脑作用 235
三 情报生产中守门行为与情报接受 236
四 情报生产与情报接受的制约关系 238
1 情报接受可以检验情报生产的成果 238
2 情报接受制约着整个情报生产活动 239
第十章 情报传播与接受之关系 241
一 情报接受价值观念的演变与情报传播系统的沿革 242
1 三代情报传播及其相应的情报接受价值观 242
2 第三代情报传播系统对应的情报价值观的演变 245
二 传播形式与情报接受之关系 248
1 直接传播、中介传播与接受之关系 248
2 非正式传播、正式传播与接受之关系 249
3 市场性传播、阅读性传播与接受之关系 252
4 传递性传播、解释性传播、开发性传播与接受之关系 253
5 空间性传播、时间性传播与接受之关系 254
三 传播活动的基本环节与接受之关系 257
四 传播活动的反馈形式 259
1 隐性反馈 259
2 显性反馈 260
第十一章 情报接受的障碍性因素及其控制 261
一 “情报熵”的产生及其对社会情报接受的危害 261
1 熵与“情报熵” 261
2 “情报熵”产生的原因 263
3 “情报熵”的社会危害 263
二 影响情报接受的障碍性因素 264
1 来自科学发展本身所产生的障碍 264
2 来自情报过程的影响因素 265
3 来自情报环境的影响因素 269
三 社会情报接受的定性控制 270
1 前馈控制 270
2 后馈控制 272
四 社会情报接受的定量控制 273
1 依据模糊数学的测度 273
2 依据情报消除接受者不定性量的测度 277
3 依据情报价值的测度 280
第十二章 情报接受的多重效应与积累效应 282
一 接受效应与积累效应 282
1 情报接受中两种对应倾向 284
2 影响耐久性情报接受的时限的主要因素 285
3 两种接受倾向暗含的接受与积累间的相互关系 286
二 情报积累的微观机制 286
1 情报接受、学习与个人成长 287
2 情报接受、组织的学习与组织的素质 293
三 情报积累的宏观机制 294
1 社会选择与情报积累 294
2 历史沉淀与情报积累 295
3 传统、观念重组与创新 296
4 科学文化与意识形态 297
5 社会文明与情报积累 299
主要参考文献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