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农作物制种概述 3
第一节 农作物种子和品种 3
一、种子的概念、特点 3
二、农作物品种的概念 4
三、农作物品种的类型及特点 4
第二节 我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种子工程建设 6
一、良种繁育的意义 6
二、良种繁育的任务 6
三、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的变迁:“四化一供”和“种子工程” 6
第三节 良种繁育的程序 7
一、农作物种子的级别划分及质量分级 8
二、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8
三、原种生产程序 11
第四节 良种繁育的术路线 12
一、良种繁育技术路线 13
二、良种繁育制度 14
第五节 农作物制种的涵义、概念和任务 16
一、制种的涵义 16
二、制种的概念 16
三、农作物制种技术的内容和任务 16
四、农作物制种技术与种子学及其他学科的关系 17
第二章 农作物制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8
第一节 农作物混杂退化的原因及保纯措施 18
一、农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18
二、品种防杂保纯的基本措施 19
第二节 近亲繁殖和纯系学说在常规制种中的指导作用 20
一、近亲繁殖和纯系学说 20
二、纯系学说及在制种中的指导作用 21
第三节 制种的层性原理 23
一、层性原理的概念及意义 23
二、层性原理在蔬菜采种管理上的应用 24
第四节 杂种优势理论及在杂交制种中的指导作用 24
一、杂种优势理论和杂种优势利用 24
二、杂种优势势在制种上的利用 25
第五节 杂交制种技术路线 26
一、人工去雄杂交制种 26
二、利用礼花因素杀雄制种 26
三、利用标志性状制种 26
四、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 26
五、利用雄性不育性制种 27
六、利用雌性系制种 29
七、利用雌株系制种 30
第六节 杂交制种技术环节 30
一、土地准备和隔离条件 30
二、规格播种 31
三、田间管理 33
四、调节父母本花期 34
五、清杂去劣 35
六、杂交授粉 35
七、收获留种 36
八、质量控制管理 36
第三章 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 38
第一节 制种基地的自然条件选择 38
一、气候条件 38
二、土地条件 40
第二节 制种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 40
一、制种基地的经济条件 40
二、制种基地的农民素质 41
三、地方各级政府对制种的影响 41
四、制种单位的自身建设对制种的影响 42
五、农作物制种的组织管理模式 42
第三节 制种基地生态环境保护 43
一、病虫害发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3
二、制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44
三、引进危险性制种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44
四、制种基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5
第二篇 粮食及经济作物制种 49
第四章 粮食作物制种 49
第一节 小麦制种(彩图1~9) 49
一、生物学特性 49
一、阶段 发育 50
三、花器构造与开花授粉习性 50
四、小麦品种分类 51
五、制种技术 51
第二节 玉米制种(彩图10~24) 52
一、生物学特性 52
二、品种类型 53
三、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 55
四、杂交制种技术 56
五、北方地区玉米杂交制种质量控制管理及检验标准 62
六、玉米亲本自交系的选育 62
七、自交系繁殖和提纯 63
第三节 高粱制种(彩图2~26) 6565
一、生物学特性 65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结实习性 66
三、品种类型 66
四、杂交制种技术 66
第四节 粟类作物制种(彩图27~29) 67
一、粟类作物概述 67
二、谷子生物学特性 68
三、制种技术 68
第五节 荞麦制种(彩图30~31) 6969
一、生物学特性 69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结实习性 70
三、制种技术 70
第五章 经济作物制种 72
第一节 棉花制种(彩图3~39) 7272
一、生物学特性 72
二、品种类型 73
三、分枝和开花授粉习性 73
四、蕾铃脱落的原因及预防 74
五、抗虫棉的类型 74
六、杂交制种技术 75
第二节 油菜制种(彩图40~44) 77
一、生物学特性 77
二、品种类型 78
三、阶段发育 78
四、分枝与开花习性 79
五、常规制种技术 79
六、杂交制种技术 80
第三节 向日葵制种(彩图45~53) 82
一、生物学特性 82
二、制种技术 83
第四节 亚麻制种(彩图54~56) 85
一、生物学特性 85
二、制种技术 85
第五节 蓖麻制种(彩图5~60) 86
一、生物学特性 86
二、国内外蓖麻杂种优势利用 87
三、杂交制种技术 87
第六节 甜菜制种(彩图61~64) 88
一、生物学特性 88
二、枝型与开花授粉习性 89
三、制种技术 89
第七节 甜叶菊制种(彩图65~67) 90
一、生物学特性 91
二、制种技术 91
第三篇 蔬菜瓜类制种 95
第六章 茄果类蔬菜制种 95
第一节 番茄制种(彩图79~97) 95
一、生物学特性 95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 96
三、品种类型 96
四、制种技术 97
第二节 辣椒制种(彩图98~116) 101
一、生物学特性 101
二、花芽分化特点 102
三、花器构造及开花结实习性 102
四、品种类型 102
五、制种技术 103
第三节 茄子制种(彩图)117~125 107
一、生物学特性 107
二、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习性 107
三、品种类型 108
四、制种技术 108
第七章 白菜、甘蓝类蔬菜制种 112
第一节 白菜类蔬菜制种(彩图126~138) 113
一、白菜品种类型 113
二、大白菜生物学特性 114
三、种株的开花结实习性 115
四、大白菜采种方式 115
五、制种技术 116
六、白菜类蔬菜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方法 119
七、白菜、甘蓝类十字花科作物制种病虫防治 119
第二节 菜?及紫菜?制种(彩图139~143) 121
一、生物学特性 121
二、品种类型 121
三、花芽分化与开花结实习性 122
四、制种技术 122
第三节 结球甘蓝制种(彩图14~152) 123
一、甘蓝品种类型 124
二、生物学特性 124
三、阶段发育与开花结实习性 125
四、甘蓝采种方式 125
五、制种技术 126
第四节 花椰菜和青花菜制种(彩图153~164) 129
一、花椰菜生物学特性 129
二、品种类型 130
三、阶段发育和开花结实习性 130
四、常规制种技术 130
五、杂交制种技术 133
第五节 芥蓝制种(彩图165~169) 134
一、生物学特性 134
二、制种技术 135
第六节 球茎甘蓝和抱子甘蓝制种(彩图170~173) 135
一、球茎甘蓝制种 135
二、抱子甘蓝制种 136
第七节 芜菁和芜菁甘蓝制种(彩图174) 138
一、芜菁制种 138
二、芜菁甘蓝制种 138
第八章 瓜类作物制种 140
第一节 西瓜制种(彩图17~188) 140
一、生物学特性 140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 141
三、西瓜品种类型 141
四、西瓜杂交制种技术 142
第二节 黄瓜制种(彩图18~196) 144
一、生物学特性 144
二、花芽分化及开花授粉习性 145
三、杂交制种技术 146
第三节 甜瓜制种(彩图197~207) 148
一、生物学特性 148
二、甜瓜品种分类 149
三、杂交制种技术 150
第四节 西葫芦制种(彩图208~215) 152
一、生物学特性 153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实习性 153
三、杂交制种技术 154
四、西葫芦杂交制种技术改良 155
第五节 南瓜制种(彩图216~226) 155
一、生物学特性 155
二、品种分类 156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 156
三、杂交制种技术 156
第六节 冬瓜及节瓜制种(彩图227~231) 157
一、生物学特性 157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结果习性 158
三、制种技术 158
第七节 苦瓜制种(彩图232~233) 159
一、生物学特性 159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结果习性 160
三、制种技术 160
第八节 瓠瓜制种(彩图23~235) 161
一、生物学特性 161
二、品种类型 162
三、制种技术 162
第九节 其它瓜类制种(彩图236~239) 163
一、金丝瓜制种 163
二、丝瓜制种 164
第九章 叶菜类蔬菜制种 165
第一节 芹菜制种(彩图240~243) 165
一、生物学特性 165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 166
三、采种方式 166
四、制种技术 166
第二节 菠菜制种(彩图244~247) 168
一、生物学特性 168
二、花器结构及开花授粉习性 168
三、采种方式 169
四、制种技术 169
第三节 莴苣制种(彩图248~264) 170
一、生物学特性 171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结果习性 171
三、采种方式 172
四、制种技术 172
第四节 芥菜类蔬菜制种(彩图265~276) 173
一、类型和品种 173
二、叶芥菜制种 174
三、根用芥菜制种 175
第五节 芜荽制种(彩图277~278) 176
一、生物学特性 176
二、制种技术 176
第六节 茼蒿制种(彩图279~280) 177
一、生物学特性 177
二、制种技术 177
第十章 块根茎类蔬菜制种 173
第一节 萝卜制种(彩图281~292) 179
一、生物学特性 179
二、花器结构及开花授粉习性 180
三、采种方式 180
四、制种技术 180
第二节 胡萝卜制种(彩图293~304) 182
一、生物学特性 183
二、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183
三、阶段发育特点 184
四、胡萝卜采种方式 184
五、制种技术 184
第三节 马铃薯制种(彩图 30~309) 187
一、生物学特性 187
二、薯种薯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 188
三、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 188
第四节 牛蒡制种(彩图310~312) 190
一、生物学特性 190
二、制种技术 191
第十一章 豆类制种 192
第一节 菜豆制种(彩图313~324) 192
一、生物学特性 192
二、开花结实习性 193
三、制种技术 193
第二节 碗豆制种(彩图325~327) 194
一、生物学特性 194
二、制种技术 195
第三节 豇豆制种(彩图328~329) 196
一、生物学特性 196
二、制种技术 196
第四节 大豆制种(彩图330~335) 197
一、生物学特性 197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198
三、大豆落花落荚原因 199
四、常规制种技术 199
五、杂交制种技术 200
第五节 蚕豆制种(彩图336~339) 201
一、生物学特性 201
二、花器构造和开花授粉特点 202
三、制种技术 202
第六节 多花菜豆制种(彩图340) 203
一、生物学特性 203
二、制种技术 204
第七节 绿豆、小豆、瓜儿豆制种(彩图34~344) 204
一、绿豆制种 204
二、小豆制种 205
三、瓜儿豆制种 206
第十二章 葱蒜类蔬菜制种 208
第一节 大葱制种(彩图345~349) 208
一、生物学特性 208
二、阶段发育 209
三、花器构造和开花授粉习性 209
四、制种技术 209
第二节 韭菜制种(彩图35~351) 210
一、生物学特性 210
二、花器构造及开花授粉习性 211
三、制种技术 211
第三节 大蒜制种(彩图352~356) 213
一、生物学特性 213
二、蒜种生产技术 214
第四节 洋葱制种(彩图357~363) 215
一、生物学特性 215
二、春化与日照反应 215
三、花器构造及开花授粉习性 216
四、采种方式 216
五、制种技术 216
第五节 韭葱制种(彩图364~367) 219
一、生物学特性 219
二、制种技术 219
第十三章 稀特蔬菜制种 220
第一节 稀特蔬菜概述 220
一、稀特蔬菜的涵义 220
二、稀特蔬菜的来源 220
第二节 叶菜类稀特蔬菜制种 221
一、苦苣制种(彩图368~371) 221
二、马齿苋制种(彩图372~375) 223
三、香芹制种(彩图376) 223
四、落葵制种(彩图377) 223
五、番杏制种(彩图378) 224
六、山菠菜制种(彩图379) 225
七、苋菜制种(彩图380~381) 225
八、荠菜制种(彩图382~384) 226
第三节 芳香植物制种 226
一、薄荷制种(彩图385~387) 226
二、紫苏制种(彩图388~389) 227
三、罗勒制种(彩图390~392) 228
四、茴香制种(彩图393~395) 229
五、莳萝制种(彩图396) 230
六、孜然制种(彩图397~398) 230
七、藿香制种(彩图39~403) 231
八、百里香制种(彩404) 232
九、香蜂花制种(彩图405) 232
十、牛至制种(彩图406~407) 233
第四节 葱类稀特蔬菜 233
一、沙葱制种(彩图408~411) 233
二、楼葱制种(彩图412) 234
三、香葱制种(彩图413) 235
第五节 花、果菜类稀特蔬菜制种 235
一、黄秋葵制种(彩图414~417) 235
二、朝鲜蓟制种 237
三、酸浆制种(彩图418~421) 238
四、龙葵制种(彩图422) 239
第四篇 花卉制种 243
第十四章 花卉制种概述 243
第一节 国内外花卉制种产业发展状况 243
一、世界花卉制种产业发展状况 243
二、我国花卉制种产业发展状况 243
三、我国花卉种质资源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244
四、花卉制种的影响因素 245
第二节 花卉分类及繁殖方式 246
一、花卉的分类及特点 246
二、花卉繁殖方式 248
三、有性繁殖的授粉方式 248
第三节 花卉生长发育特性 249
一、花卉生长发育的规律性 249
二、春化阶段 249
三、光照阶段 250
四、花芽分化 251
第四节 草本花卉种子特性 252
一、种子形态类别 252
二、种子成熟采收 252
三、种子寿命 253
四、花卉种子的休眠 254
第五节 花卉育苗的种子处理和营养土配制 255
一、种子的播前处理 255
二、花卉育苗营养土配制与消毒 257
第六节 生长调节剂在花卉制种中的应用 259
一、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59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注意事项 260
第七节 花卉种子加工贮藏 260
一、花卉种子的干燥 260
二、花卉种子清选 260
三、花卉种子贮藏 261
第十五章 一年生花卉制种 263
第一节 主要一年生花卉制种 263
一、万寿菊制种(彩图42~428) 263
二、鸡冠花制种(彩图42~435) 266
三、矮牵牛制种(彩图436~437) 268
四、百日草制种(彩图43~440) 269
五、一串红制种(彩图44~444) 271
六、波斯菊和留华菊制种(彩图44~448) 273
七、麦秆菊和银包菊制种(彩图44~450) 274
八、喇叭花类制种(彩图45~456) 275
九、香豌豆制种(彩图457) 277
十、花烟草制种(彩图45~459) 278
十一、猴面花制种(彩图46~462) 279
十二、翠菊制种(彩图46~467) 280
第二节 常见一年生花卉制种 282
一、羽扇豆制种(彩图468) 282
二、香雪球和岩生庭荠制种(彩图46~471) 283
三、凤仙花制种(彩图47~474) 284
四、曼陀罗制种(彩图47~480) 285
五、亚麻花制种(彩图48~483) 285
六、松叶牡丹制种(彩图48~487) 286
七、勋章菊制种(彩图48~491) 286
八、凉菊和山卫菊制种(彩图492~493) 287
九、黑种草制种(彩图494) 288
十、茼麻制种(彩图49~496 ) 288
十一、白晶菊和黄晶菊制种(彩图497~498) 289
十二、古代稀制种(彩图)499 289
十三、阿米芹制种(彩图500) 290
十四、春黄菊制种(彩图50~502) 290
十五、紫茉莉制种(彩图50~504) 291
十六、荆芥制种(彩图50~507) 292
十七、藿香蓟制种(彩图50~509) 293
十八、刺针草制种(彩图51~512) 293
十九、琉璃苣制种(彩图51~514) 294
二十、旱金莲、金莲花、银莲花制种(彩图51~519) 294
二十一、花环菊制种(彩图520~522) 296
附件:其它一年生花卉制种简介(彩图523~544) 298
第十六章 一、二年生花卉制种 300
第一节 主要一、二年生花卉制种 300
一、金鱼草制种(彩图545~550) 300
二、石竹制种(彩图551~555) 302
三、飞燕草制种(彩图55~559) 304
四、福禄考制种(彩图560~562) 305
五、羽衣甘蓝制种(彩图56~567) 307
六、矢车菊制种(彩图56~572 ) 308
七、金盏菊制种(彩图57~574) 309
八、益母草制种(彩图575~577) 310
第二节 常见一、二年生花卉制种 311
一、矮雪轮和高雪轮制种(彩图578~579) 311
二、虞美人制种(彩图580~581) 312
三、花菱草制种(彩图58~585) 313
四、蛇目菊和金鸡菊制种(彩图58~588) 314
五、金光菊制种(彩图589~592) 314
六、钓钟柳制种(彩图59~596) 315
七、醉蝶花制种(彩图59~598) 316
八、轮锋菊制种(彩图59~600) 317
九、桂竹香制种(彩图60~605) 317
十、彩叶草制种(彩图60~608) 318
十一、柳穿鱼制种(彩图60~611) 319
十二、婆婆纳制种(彩图61~614) 320
十三、卷耳和蜡花制种(彩图61~618) 321
十四、飞蓬、小飞蓬制种与控制(彩图61~621) 321
附件:其它一、二年生花卉制种简介(彩图622~649) 323
第十七章 多年生宿根花卉制种 325
第一节 主要多年生宿根花卉制种 325
一、天竺葵制种(彩图650~656) 325
二、蜀葵制种(彩图657~663) 327
三、补血草、勿忘我制种(彩图66~667) 329
四、耧斗菜制种(彩图66~671) 330
五、毛地黄制种(彩图67~673) 331
六、除虫菊制种(彩图67~677) 332
七、蓍草制种(彩图67~680) 333
八、风铃草制种(彩图681~686) 334
九、龙胆制种(彩图68~691) 336
十、紫菀制种(彩图69~694) 336
十一、松果菊和草原松果菊制种(彩图69~699) 337
十二、黄芩制种(彩图7~7) 338
十三、柴胡制种(彩图705) 339
十四、鸢尾制种(彩图70~708) 340
第二节 常见多年生花卉制种 342
一、桔梗制种(彩图~2) 342
二、长春花制种(彩图71~715) 344
三、山梗菜制种(彩图71~719) 345
四、水飞蓟、大蓟、小蓟制种(彩图720~722) 345
五、荷包牡丹制种(彩图723) 347
六、落新妇及珊瑚钟制种(彩图72~725) 348
七、一枝黄花制种及控制(彩图72~728) 349
八、马兰和马蔺制种(彩图72~730) 350
九、马利筋制种(彩图73~732) 350
十、银叶菊制种(彩图733) 351
十一、石碱花制种(彩图73~736) 351
十二、射干制种(彩图737 ) 352
十三、甘草制种(彩图738~739) 353
十四、女娘花制种 355
十五、侧金盏花制种(彩图740) 355
十六、天人菊制种(彩图741~743) 356
十七、唐松草制种(彩图74~745) 357
第三节 观赏草类制种 357
一、观赏草类含义 357
二、观赏草生长发育的环境要求 358
三、观赏草繁殖技术 358
附表5:常见观赏草类制种技术简介(74~758) 359
附表:其它宿根花卉制种技术简介(彩75~794) 360
第十八章 温室花卉制种 364
第一节 主要温室制种花卉 364
一、三色堇制种(彩图79~803) 364
二、报春花制种(彩图80~810) 366
三、洋桔梗制种(彩图811~814) 369
四、瓜叶菊制种(彩图81~816) 371
五、紫罗兰制种(彩图81~819) 373
六、香石竹制种(彩图82~821) 375
第二节 几种不易区分的花卉制种 377
一、非洲菊制种(彩图822) 377
二、非洲雏菊制种(彩图823) 379
三、非洲万寿菊制种(彩图824) 379
四、异果菊制种(彩图82~826) 380
第三节 常见温室制种花卉 381
一、蒲包花制种(彩图82~828) 381
二、雏菊制种(彩图82~831) 383
三、花毛茛制种(彩图832) 386
四、同瓣草制种(彩图833~837) 386
第十九章 球根花卉制种 389
第一节 主要鳞茎花卉制种 389
一、百合花制种(彩图83~839) 389
二、郁金香制种(彩图840~842) 392
第二节 主要球茎花卉制种 394
唐菖蒲制种(彩图843~844) 395
第三节 主要块根花卉制种 398
一、大丽花制种(彩图84~851) 398
二、乌头制种(彩图85~853 401
第四节 主要块茎类花卉制种 402
仙客来制种(彩图854~857) 402
第五篇 牧草及草坪草制种 407
第二十章 主要牧草制种 407
第一节 牧草制种概述 407
一、国内外牧草种子产业发的发展现状 407
二、牧草概念及特点 408
三、牧草种子休眠及处理 409
四、豆科牧草种子的根瘤菌接种 411
第二节 多年生豆科牧草制种 412
一、苜蓿制种(彩图858) 412
二、沙打旺制种(彩图85~860) 414
三、红豆草制种(彩图861) 414
四、多变小冠花制种(彩图)862 415
五、百脉根制种(彩图863) 415
第三节 一、二年生豆科牧草制种 416
一、箭舌豌豆制种(彩图864) 416
二、草木樨制种(彩图86~866) 417
三、紫云英制种(彩图86~868) 418
四、毛苕子制种(彩图869) 418
第四节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制种 419
一、无芒雀麦(彩图870~871) 419
二、披碱草制种(彩图87~873) 420
三、老芒麦制种(彩图874) 421
四、扁穗冰草制种(彩图875 ) 421
五、羊草制种(彩图876) 422
第五节 一年生禾本科牧草 422
一、燕麦制种(彩图877) 422
二、苏丹草制种(彩图878) 423
第六节 其它牧草制种 424
一、鲁梅克斯(彩图879) 424
二、串叶松香草(彩图880~881) 425
三、籽粒苋制种(彩图882) 426
四、普那菊苣制种(彩图883) 426
第二十一章 草坪草制种 428
第一节 国内外草坪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 428
一、国外草坪种子生产现状 428
二、我国草坪种子生产的现状 428
三、我国草坪种子生产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429
四、草坪草制种基地选择 429
第二节 草坪草概述 430
一、草坪草概念及特征 430
二、草坪草分类 432
第三节 草坪草生长发育 432
一、种子萌发出苗 432
二、茎、叶的发育及分枝类型 433
三、根系发育 434
四、花器构造及开花结实习性 434
第四节 常见冷季型草坪草生物学特性 435
一、羊茅属(Festuca L.)(彩~图884) 435
二、早熟禾属(Poa L.)(彩图885) 436
三、黑麦草属(Lolium L.)(彩图886) 437
四、翦股颖属(Agrostis L.)(彩图887) 438
五、苔草属(Carex L.)(彩图888~889) 439
第五节 常见冷季型草坪草制种技术 440
一、土地准备 440
二、播种 440
三、田间管理 440
四、收获留种 442
第六节 其它草坪地被植物制种技术 442
一、三叶草制种(彩图890~893) 442
二、紫花地丁制种(彩图894) 444
三、二月兰制种(彩图895) 444
附录1:粮食及经济作物名称对照表 446
附录2:蔬菜、瓜类名称对照表 448
附录3:花卉和药用植物名称对照表 454
附录4:牧草、草坪草及其他地被植物名称对照表 460
附录5:生长调节剂用途表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