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编 古代医学教育思想 29
第一章 总论 29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30
第二节 古代医学教育及教育思想的发展 36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医学教育思想 40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与医学教育思想的萌发 40
第二节 世袭性医官教育及其教育观念 41
第三节 民间师承医学教育及其教育思想 43
第四节 医学教材的出现及其教育思想 45
第五节 稷下学宫讲学式医学教育及其教育思想 46
第三章 秦汉至两晋时期的医学教育思想 49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与医学教育思想的形成 49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医学教育思想 50
第三节 张仲景的医学教育思想 67
第四节 葛洪的医学教育思想 72
第五节 秦至晋时期诸医家医学教育思想综述 84
第四章 南北朝至清代前期的医学教育思想 87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与医学教育思想的深化 87
第二节 陶弘景的医学教育思想 90
第三节 孙思邈的医学教育思想 97
第四节 范仲淹、王安石的医学教育思想 111
第五节 沈括的医学教育思想 122
第六节 陈自明的医学教育思想 130
第七节 李杲的医学教育思想 135
第八节 罗知悌、朱震亨的医学教育思想 142
第九节 李时珍的医学教育思想 149
第十节 “侣山堂”的医学教育思想 163
第十一节 徐大椿的医学教育思想 168
第十二节 吴瑭的医学教育思想 176
第五章 医学学校的教育思想 180
第一节 医学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80
第二节 医学学校的教育思想 184
第六章 古代医学教育思想综述 214
第一节 传道、修身、济世的医学教育目的观 214
第二节 “大医精诚”的人才观 219
第三节 理技兼综、注重学法、突出临床的教学观 224
第四节 以德统才、寓德于医的德育观 231
第五节 医文融合的医学人文教育观 235
第二编 近代中医教育思想 247
第一章 总论 247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248
第二节 近代中医教育及其教育思想的发展 251
第二章 清代后期的中医教育思想 263
第一节 孟河医派的中医教育思想 266
第二节 陈虬和利济医学堂的中医教育思想 276
第三节 唐宗海、朱沛文的中医教育思想 280
第四节 郑观应、丁福保的中医教育思想 287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思想 294
第一节 张山雷的中医教育思想 295
第二节 丁甘仁的中医教育思想 304
第三节 恽铁樵的中医教育思想 309
第四节 张锡纯的中医教育思想 318
第五节 承淡安的中医教育思想 328
第六节 施今墨的中医教育思想 334
第七节 陆渊雷和上海国医学院的中医教育思想 341
第八节 王慎轩和苏州国医学校的中医教育思想 348
第四章 近代中医教育思想综述 356
第一节 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 356
第二节 关于人才培养的途径问题 358
第三节 关于中医学教材体系的探讨 361
第四节 以强烈爱国主义为特征的德育思想 364
第五节 古今交融之美育 367
第三编 现代中医教育思想 373
第一章 总论 373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373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医教育及其教育思想的发展 374
第二章 高等中医教育思想 396
第一节 高等中医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396
第二节 高等中医教育培养目标 398
第三节 高等中医教育课程设置 403
第四节 高等中医教育教材建设 408
第五节 高等中医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 414
第六节 高等中医教育评估制度的确立 424
第七节 中医研究生教育思想 427
第三章 中等中医教育思想 442
第一节 中等中医教育的设置与发展 442
第二节 中等中医教育思想 446
第四章 中医成人教育思想 449
第一节 中医成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449
第二节 中医成人教育的性质、任务和体系 455
第三节 中医成人教育的教学思想 461
第五章 西医学习中医的教育思想 469
第一节 西医学习中医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 469
第二节 西医学习中医的教育思想 470
第六章 中医对外教育的教育思想 473
第一节 中医对外教育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 473
第二节 中医对外教育的教育思想 474
第七章 现代中医教育思想综述 477
第一节 现代中医教育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477
第二节 制定中医人才培养标准的指导思想及其原则 479
第三节 关于中医教育教学模式问题 482
第四节 保证中医课程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485
第五节 未来中医教育 489
第六节 中医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其规律的探讨 494
后记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