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张宏生 1
绪论 1
一、选题缘起 1
二、研究状况 4
三、研究目的 7
第一章 群体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 9
第一节 清初遗民词人群的出现和解体 9
第二节 遗民词人群的总体分布及成分 22
第二章 群体网络的地域分布及形态特征 26
第一节 江苏词人群 27
一、以蒋平阶为首的云间词人群 27
二、以吴门为中心的松陵、毗陵词人群 34
三、以余怀、杜濬为首的金陵词人群 45
四、以北湖三家为首、以水绘园为中心的广陵词人群 51
第二节 浙江词人群 54
一、以柳洲为中心的嘉善词人群 54
二、以梅里为中心的嘉兴词人群 63
三、以钱塘为中心的西陵、湖州词人群 75
四、以山阴、四明为主体的浙东词人群 87
第三节 以岭南为中心的湖广词人群 90
第四节 以临川为中心的江西词人群 95
第五节 京都词人群 97
第三章 群体网络的布局结构特征 102
第一节 西陵词人群的互动—徐、卓二人的“栖水倡和” 103
第二节 嘉善词人群的互动 107
一、“壑专堂”倡和 107
二、“虞美人曲”倡和 110
第三节 云间词人群的互动 119
一、云间诸子与《倡和诗余》 119
二、蒋平阶与《支机集》 129
第四节 广陵词人群的互动 137
一、特社与《北湖三家词钞》 137
二、以冒襄水绘园为中心的倡和 150
第五节 江西词人群的互动—癸秋倡和 167
附论:万寿祺与《遯诸倡和词》 172
余论 176
第四章 群体的多元选择—清初遗民词人群的生活形态及其他 186
第一节 关乎出处大节的抉择 186
一、仕与隐 186
二、试与不试 196
第二节 多元的生活方式 198
一、隐居 201
二、逃禅 203
三、漫游 213
四、讲学 218
五、其他 220
第五章 群体的创作特征 224
第一节 主题取向 224
一、故国之思 225
二、离乱之叹 240
三、英杰之吊 250
四、友情之慰 255
五、隐逸之情 260
第二节 赋、比、兴手法的继承和新发展 266
一、比兴手法的继承与新变 269
二、赋的手法的新发展 289
第六章 群体的词学理论 301
第一节 云间词派的嬗变—兼论比兴说词在明清之际的发展 301
一、云间词派前期的词学主张与明代词学思潮的关联 301
二、云间词派后期的分化与当时词坛风尚的转变 312
第二节 苏辛之风与明清之际的词坛 323
一、明末词坛:风格多样化的认识和接纳 325
二、顺治年间:风格多样化的主张 328
三、康熙初年:苏辛之风的盛行 332
第三节 沈谦《词韵略》与清初词韵研究 344
一、清代以前的词韵书 344
二、清初词人对词韵的研究 347
三、沈谦《词韵略》出现的原因 351
四、沈谦《词韵略》 358
附论:《瑶华集》的编纂与传播及清初遗民词的接受 372
一、《瑶华集》的编纂过程 373
二、《瑶华集》的编纂意图 375
三、《瑶华集》的流播及词史对它的接受 391
结语 400
附录一:明清之际词学年表 405
附录二:清初遗民词人群成员考 451
一、《明遗民传记资料索引》及《明遗民录汇辑》失收的遗民词人考 452
二、不属清初遗民词人群之人员考略 454
三、文献记载生平事迹有误的遗民词人考 461
主要引用书目 468
后记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