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商品论的形成 1
前言 1
1 通往劳动价值论之路——1840年代 2
(1)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4年 2
(2)“巴黎笔记”——1843—1845年 3
(3)《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4
(4)《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 5
(5)《哲学的贫困》——1847年 5
(6)《雇佣劳动与资本》——1849年 6
2 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与商品论——1850年代 7
(1)《李嘉图笔记》——1851年 7
(2)《导言》的方法——1857年 8
(3)《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商品论——1857—1858年 8
(4)《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商品论——1859年 10
3 《资本论》的商品论——1860年代 12
(1)《剩余价值学说史》(1861—1863年)对S.贝利的批判 12
(2)《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1863—1864年 13
(3)《资本论》的商品论——1867年 14
第Ⅰ部分 黑格尔推理论与马克思价值形式论 21
第1章 黑格尔的推理论 21
前言 21
1 推理论的地位 24
2 对形式的知性推理的批判 25
本论 推理论的分析 28
A 质的推理E—B—A 28
a 推理的第一格“E—B—A” 28
b 推理的第二格“B—E—A” 34
c 推理的第三格“E—A—B” 39
d 推理的第四格“A—A—A” 41
B 反思推理B—E—A 48
a 全称推理“E—B—A” 49
b 归纳推理“A—E—B” 52
c 类比推理“E—A—B” 56
C 必然推理E—A—B 60
a 直言推理“E—B—A” 61
b 假言推理“A—E—B” 63
c 选言推理“E—A—B” 64
第2章 马克思的价值形式论 71
前言 71
1 价值形式的结构与推理形式 72
(1)价值形式论的课题——探究的过程和叙述的过程 72
(2)价值概念和价值形式 74
(3)形式Ⅱ和中项 80
2 价值形式的种差 81
(1)个别价值形式 82
(2)特殊价值形式 84
(3)一般价值形式 86
3 价值形式的“个别—特殊—普遍” 88
(1)有机的联系与推理论 88
(2)亚里士多德对货币的把握 89
第Ⅱ部分 初版《资本论》“价值形式”的研究 95
第1章 初版《资本论》“正文”的评注 95
前言 95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价值形式论的往返书信 98
2 初版《资本论》“价值形式”的分析 106
(1)导入部分 106
(2)价值—相对价值(价值形式) 110
(3)相对价值量的变化 111
(4)关于初版《资本论》“正文”及“附录”的价值形式的标题 112
本论 评注 119
Ⅰ.第一相对价值,或简单的形式 119
Ⅱ.第二相对价值,或扩大的形式 143
Ⅲ.第三相对价值,颠倒的、或相反的关系的第二形式 145
结语 164
第2章 价值表现的“迂回之路”和价值形式的“展开·过渡” 168
序 168
1 价值表现的“迂回之路” 169
(1)《初版》的“迂回之路” 170
(2)《现行版》的“迂回之路” 174
(3)围绕“迂回之路”的观点 176
2 价值形式的“展开·过渡” 180
本书内容初次刊载一览 187
译后记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