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宋元庄子学 3
第一章 宋元庄子学概说 3
第一节 宋元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3
第二节 宋元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9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庄子学 25
第一节 王安石的《庄周论》 25
第二节 苏轼的《庄子祠堂记》 29
第三节 吕惠卿的《庄子义》 37
第四节 陈详道的《庄子注》 43
第五节 林自的《庄子注》 49
第六节 贾善翔的《南华真经直音》 57
第三章 王雱的《南华真经新传》 61
第一节 略仿郭注体例而异其旨趣 63
第二节 对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宗承与超越 68
第三节 对各篇作意与逻辑结构的用心探究 73
第四节 对庄子制名寓意的多所发微 79
第四章 陈景元的《庄子》研究 83
第一节 陈景元五种庄子学著作概说 84
第二节 陈景元庄子学思想的道教倾向 91
第三节 陈景元在《庄子》音义、考异方面多有贡献 100
第五章 林希逸的《庄子口义》 106
第一节 对旧注旧说的承因与批评 107
第二节 对庄子学说与儒学、佛理的大力整合 116
第三节 对《庄子》文字、笔法、意境的多所评析 130
第四节 《庄子口义》在中国、日本历史上的影响 138
第六章 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141
第一节 保存两宋治庄遗说十馀家 141
第二节 “管见”大抵以道家说解释《庄子》 145
第三节 “管见”对经文、传注的考校与审定 151
第七章 罗勉道的《南华真经循本》 158
第一节 对《庄子》本旨的用心寻绎 158
第二节 执“化”字以寻绎《逍遥游》的义旨 167
第三节 创“二十六篇”说以修正苏轼的真伪观 173
第八章 刘辰翁的《庄子南华真经点校》 177
第一节 对林希逸《庄子口义》的多所批驳 177
第二节 开创《庄子》评点之先河 184
第九章 北宋后期至元代其他人的庄子学 190
第一节 李士表的《庄子九论》 190
第二节 程俱的《庄子论》 194
第三节 赵以夫的《庄子内篇注》 198
第四节 王应麟的《庄子逸篇》 203
第五节 黄震的《读庄子》 208
第六节 吴澄的《庄子叙录》 214
第七节 苗善时的《南华经公案》 220
第十章 宋元佛道二教学者的庄子学 226
第一节 宋元佛教学者对《庄子》的援引与阐释 226
第二节 宋元道教学者对《庄子》的阐释与研究 241
第十一章 宋元理学家的庄子学 253
第一节 宋元理学家对庄子思想的吸纳与批评 253
第二节 朱熹对庄子及历代庄子学的论说 273
第十二章 宋元诗文词曲作家的庄子学 300
第一节 宋代散文诗词作家对《庄子》的援引与论说 300
第二节 元代散曲杂剧作家对《庄子》的多所阐释 319
第五编 明代庄子学 331
第一章 明代庄子学概说 331
第一节 明代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331
第二节 明代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336
第二章 明初的庄子学 345
第一节 宋濂的《庄子辨》 345
第二节 薛瑄对庄子的论说 351
第三节 《永乐大典》所反映的庄子学 355
第三章 明代心学家的庄子学 360
第一节 明代心学与庄子思想之关系 360
第二节 朱得之的《庄子通义》 369
第三节 杨起元的《南华经品节》 382
第四章 前后七子派的庄子学 389
第一节 前后七子派文艺观与庄子思想之关系 389
第二节 王世贞的《读庄子》、《南华经评点》 398
第三节 胡应麟对庄子的论说 409
第五章 唐宋派的庄子学 414
第一节 唐宋派文艺观与庄子思想之关系 414
第二节 唐顺之的《南华经释略》 422
第三节归有光、文震孟的《南华真经评注》 426
第六章 杨慎的庄子学 455
第一节 杨慎三种庄子学著作概说 455
第二节 杨慎在旧音义外每作新说 462
第七章 释性?的《南华发覆》 469
第一节 以“道德”二字为内、外篇之指归 469
第二节 对杂篇的独特理解 476
第三节 以庄解庄与对节目文脉的潜心体悟 479
第八章 陆西星的《南华真经副墨》 483
第一节 取名《副墨》的用意 483
第二节 以《庄子》为《老子》之注疏 487
第三节 以丹书佛经印证《庄子》 493
第四节 对《庄子》文脉的潜心探究 500
第九章 沈一贯的《庄子通》 505
第一节 对旧注旧说的贬驳与称引 505
第二节 对庄子与儒佛思想异同的多所辨说 510
第三节 对内、外、杂篇的独特理解 519
第十章 释德清的庄子学 525
第一节 《观老庄影响论》倡“三教一致”说 525
第二节 《庄子内篇注》以佛理解释庄子 529
第十一章 焦竑的《庄子翼》 540
第一节 采摭前人治庄著作四十馀种 540
第二节 每以儒学佛理会通庄子思想 543
第三节 对历代治庄者多有评说 548
第十二章 李贽的庄子学 555
第一节 李贽“童心”说与庄子思想之关系 555
第二节 李贽的《庄子解》 564
第十三章 公安派的庄子学 568
第一节 公安派“性灵”说与庄子思想之关系 568
第二节 袁宏道的《广庄》 575
第三节 袁中道的《导庄》 588
第四节 陶望龄的《解庄》 594
第十四章 竟陵派的庄子学 599
第一节 竟陵派“真诗”说与庄子思想之关系 599
第二节 谭元春的《庄子南华真经(评点)》 606
第十五章 方以智的《药地炮庄》 617
第一节 合古今之说以炮制庄子 617
第二节 称“庄子为孔门别传之孤” 624
第三节 谓“庄是易之变” 629
第十六章 王夫之的《庄子解》 636
第一节 “未始出吾宗”——对庄子思想脉络的梳理 638
第二节 “探化理于玄微”——对庄子思想观点的呈露 647
第三节 “循斯须之当”——对庄子思想的发挥 663
第十七章 明代其他学者的庄子研究 671
第一节 陈深的《庄子品节》 671
第二节 李光缙的《南华肤解》 673
第三节 李腾芳的《说庄》 680
第四节 陈治安的《南华真经本义》 684
第五节 周拱辰的《南华真经影史》 692
第六节 程以宁的《南华真经注疏 698
第十八章 明代戏曲、小说领域的庄子学 703
第一节 明代戏曲、小说领域庄子学概说 703
第二节 王应遴的《逍遥游》 710
第三节 谢国的《蝴蝶梦》 713
第十九章 明代佛道二教学者的庄子学 723
第一节 明代佛道学者庄子学概述 723
第二节 觉浪道盛的《庄子提正》 736
第三节 俍亭净挺的《漆园指通》 746
第二十章 明遗民的庄子学 752
第一节 明遗民对庄子多有新说 752
第二节 钱澄之的《庄子诂》 762
第三节 傅山的《庄子批点》及其他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