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组织设计与管理 1
一、组织设计与管理概述 1
组织设计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1
组织设计的若干结构性要素 2
二、组织设计的程序 5
组织设计适用情况 5
组织设计基本程序 5
三、部门设计 7
部门设计的必要性 8
部门设计的原则 8
部门设计内容 11
部门设计程序 11
部门划分方法 11
部门结构类型概览 14
部门结构类型选择原则及权变因素 23
部门结构类型典型范例试析 25
四、职能设计 38
职能设计的现实意义 38
职能设计的原则 39
职能设计的基本程序(分解——统合) 40
职能设计的内容 40
职能设计典型范例试析 44
五、职权设计 49
职权设计的必要性 49
职权设计的原则 50
职权类型分析 50
职权的分散(分权制) 56
授权及授权艺术 58
职权设计的依据 59
六、管理层次设计 68
管理层次的涵义 68
管理层次设计原则 69
管理层次设计的步骤 69
管理幅度的涵义 71
管理幅度设计的基本思想 72
管理幅度设计的制约因素 74
管理幅度设计的基本方法 76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78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统合结构及选择 78
七、横向联系设计 80
横向联系设计原则 80
横向联系设计内容 81
横向联系设计基本方式 82
横向联系设计分类 84
八、工作设计、工作分析与评价操作 86
工作设计操作 86
工作分析操作 89
工作评价操作 106
工作设计、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统合 119
工作设计、工作分析、工作评价典型范例试析 119
九、组织结构的变革 137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137
企业组织变革的程序 138
组织结构的诊断和组织分析 140
组织变革的原则 143
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 143
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 144
组织变革范例试析 145
第二篇 人事战略与决策 161
一、人事战略 161
人事战略 161
人事战略的意义 163
人事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166
二、人事政策 171
人事政策 171
人事政策分类 172
人事政策与人事管理 175
三、人事决策 188
人事决策的涵义 188
人事决策的特征和依据 190
人事决策的基本要求 191
人事决策前的基础工作 194
人事决策程序 208
四、人力规划 212
人力规划涵义及意义 212
人力规划程序 215
人力规划内容 217
人力需求预测与人力供给预测 219
人力资源供求综合平衡 238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42
第三篇 人员选聘与录用 261
一、人员选聘与录用工作程序 261
人员选聘前期策划 261
人员选聘原则及方法 267
人员选聘和录用的程序 274
二、人员选聘与录用标准 275
人员选聘与录用标准含义及其类型和基本格式 275
人员选聘与录用标准的内容及其制定和调整 278
三、人员选聘与录用方式 286
人员选聘与录用方式的选择 286
人员选聘与录用方式的标准化 290
人员选聘与录用方式类别 296
四、人员选聘与录用的实际操作 306
人员选聘与录用的准备工作 306
人员选聘与录用的组织、实施与情况汇总 308
五、人员选聘考试与测验 311
考试与测验的概述 311
考试与测验若干设计与编写 315
心理测验在考试与测验中的应用 321
六、面试准备、实施与操作技巧 325
面试的概述 325
面试的准备和实施 329
面试的方法技巧 338
七、新员工试用 344
新员工适用性判断及适应性岗位安排 344
聘用合同和集体合同 350
新员工的试用 353
第四篇 劳动合同制度 355
一、劳动合同 355
劳动合同的基本知识 355
劳动合同的基本框架与要求 363
二、集体合同 369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 369
集体合同的特征 370
集体合同订立的原则 372
集体合同的基本结构 373
集体合同的种类 374
三、劳动合同制度 3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制度的规定 378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 380
四、劳动合同管理 384
劳动合同管理的概念 384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 384
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的管理 385
业务部门对劳动合同的管理 386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387
集体合同管理 388
五、劳动合同制操作 390
劳动合同的订立 390
劳动合同的履行 392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394
劳动合同的终止 400
第五篇 人员教育培训 403
一、人员教育培训体系 403
人员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 403
人员教育培训目的 407
人员教育培训体系的结构要素 408
人员教育培训体系运作条件 411
二、各类人员业务素质培训 415
决策层人员业务素质培训 415
管理层人员素质培训 415
操作层人员业务素质培训 418
各类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基本途径 419
三、人员培训操作规程 457
强调建立企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的规程 457
强调对教育培训工作管理过程实施控制的规程 471
强调能力开发的规程 484
强调不脱产教育培训(OJT)的规程 500
强调企业教育培训效果的规程 502
强调教育培训方法的规程 508
强调企业教育培训长期性和终身教育的规范 513
强调对中下层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规程 527
强调教育培训管理环节的规程 533
四、教育培训经费的予算与管理 536
教育培训经费予算额的确定方法 536
教育予算框架内的项目 537
教育培训经费予算管理表的制作和实施 537
第六篇 用人艺术 539
一、用人艺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39
用人艺术的涵义 539
用人艺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40
二、用人原则 545
人才的发现与选择原则 545
人才配置的结构优化原则 547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发展——培育人才的原则 549
用人中的激励机制的原则 551
三、用人艺术的基本规范 559
千方百计,寻求人才 559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565
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572
关心员工,激励情趣 577
以身作则,榜样他人 586
胸怀大度,激发活力 591
科学奖惩,追求上进 595
第七篇 绩效考核 601
一、绩效考核概述 601
绩效考核的目标和作用 601
进行绩效考核的基本外在条件 603
绩效考核原则 605
绩效考核侧重点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608
二、绩效考核程序 609
确定绩效考核目的和层次水平 609
确定绩效考核机构及其职责 611
确定考核标准体系及范围 612
确定绩效考核方法 612
确定绩效考核的时机或时间 613
组织绩效考核 613
整理绩效考核结果 614
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应用与反馈 615
绩效考核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17
三、绩效考核要素体系和绩效考核标准 619
绩效考核要素体系设计原则 619
绩效考核要素体系的内容 620
绩效考核要素体系设计方法 621
绩效考核要素体系设计程序 623
绩效考核标准及其编制原则 624
绩效考核标准的种类及其编制 624
四、绩效考核方法 626
绩效考核方法选择依据 626
绩效考核方法 626
五、绩效考核系统评估和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 669
绩效考核系统评估 669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 670
六、考绩与面谈 672
面谈在考绩中的作用 672
面谈内容——标准确立 673
准备评估面谈 673
实施评估面谈 675
面谈结果分析 676
绩效改进的途径——培训与开发 676
七、绩效改进计划 684
职工培训规划 684
管理人员开发计划及其内容 685
管理人员开发系统模型 688
第八篇 奖惩激励 693
一、激励理论与奖惩制度 693
激励理论 693
奖惩制度 699
二、奖惩标准 711
奖惩标准制定依据 711
奖惩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及可承受性 712
三、激励机制与激励方法 720
激励机制 720
激励方法 721
四、奖惩方式 731
物质奖惩 731
精神奖惩 734
工作奖励及奖励方式的运用 735
五、员工参与管理制度 745
员工参与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意义 745
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 749
国外员工参与管理简介 762
六、员工提案制度 770
员工提案制度 770
员工提案制度实践的步骤和程序 771
员工提案的奖励 799
第九篇 人事调整 817
一、人事调整的作用 817
人事调整的含义 817
人事调整的功能 819
人事调整的范围、依据及所应遵循的原则 821
人事调整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823
二、晋升的管理 827
晋升的涵义 828
晋升的客观必然性 828
晋升的地位与作用 830
晋升的原则与依据 832
晋升的种类 835
晋升的程序、步骤与方法 842
在晋升工作中应注意克服的两个问题 844
降职的管理 845
实现干部晋升与降职正常化阻力 846
突破晋升降阻力的对策 847
三、计划调配管理 848
计划调配的含义与范围 848
计划调配的意义 848
计划调配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 850
计划调配类型 851
计划调配工作程序 852
四、人才流动管理 853
人才流动概述 854
关于人才流动的理论研究 855
人才流动的客观必然性与重要性 858
建立开放的人才市场与人才流动机制 860
我国人才流动的原则与类型 863
认清当前国际人才流动特点,加强对国外智力的引进与利用 866
五、停薪留职与辞职、辞退管理 869
停薪留职的管理 869
辞退的管理 870
辞职管理 871
六、离退休管理 872
干部离(退)休、退职制度概述 872
干部离休 875
干部退休 877
干部退职 878
离退休干部管理 878
七、人事纠纷的处理 879
共事人关系的涵义与特点分析 880
调整共事人关系的重要意义 881
共事人关系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882
人事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885
第十篇 人事诊断 893
一、人事诊断概述 893
人事诊断的内容及诊断要点 893
人事诊断的程序及实施要点 894
各阶段的诊断实施的方法各有侧重 895
人事诊断的方法 897
二、人事诊断的操作 899
人事诊断操作的针对性分析 899
人事诊断操作的合理性分析 914
人事诊断操作的有效性分析 915
人事诊断操作的技巧性分析 917
人事诊断操作的定性定量分析 920
三、企业人员管理诊断 925
人员管理诊断的含义 925
企业人员管理诊断前的准备 926
人员管理诊断的基本内容 929
人员管理诊断的基本方法 932
人员功能正常发挥的标志 935
四、企业人事管理缺陷诊断 944
企业现行人事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分析 944
目前企业物化型人事管理的不良影响及其矫正 946
当前企业选用人的“眼疾”种类 950
留住用好人才是困难企业的秘方 951
警惕选拔后备干部缺乏透明度的弊端 953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成因分析与避免对策 954
乡镇企业引进人才的盲点 956
人事安排中跑风漏气现象的解决办法 957
企业能人使用过程中的误区 958
引进人才必须注意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959
乡镇企业引人才稳定率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959
企业必须走出委培误区 960
企业中专业技术职务与行政职务倒挂现象的症结之所在及其消除措施 961
劳动行为的努力动机和在岗闲暇动机 962
我国目前的劳动逆市场制度与在岗闲暇 964
隐性失业的危害及根除 967
国有企业人员分流的误区 968
国有企业人员分流的实施思路 969
走出企业奖金分配的误区 970
走出企业内部离岗退休的误区 972
现行人事档案表的缺点和改革 973
第十一篇 工资分配 977
一、工资分配概述 977
工资的本质、职能 977
工资体系 980
工资分配的原则 982
工资等级制度及其选择 985
工资管理 996
工资分配制约因素 999
二、工资形式 1013
工资形式涵义 1013
工资形式基本类别及操作重点 1015
工资形式的选择与组合运用 1031
三、工资水平 1042
企业工资总额确定 1042
工资水平的确定 1048
企业最低工资的确定 1052
四、职务工资制度操作 1056
职务工资制度涵义及特征 1056
职务工资制的实施条件 1057
职务工资制度类别 1058
职务工资制的构成 1059
职务工资制度实施程序 1059
五、职能工资制度操作 1072
职能工资制涵义及特征 1072
职能工资制度类别 1074
职能工资制实施程序 1075
职能工资制实施原则 1076
职能工资制中的职能工资与本人工资 1077
职能工资制与人事考核 1078
六、各类人员工资制度操作 1090
管理人员工资制度 1090
销售人员工资制度 1092
技术性人员工资制度 1094
外聘(或兼职)人员工资制度 1095
七、奖金制度 1107
奖金制度的功用 1107
奖金类别 1110
奖金分配原则 1111
奖金分配标准确定 1111
奖金总额的测算 1113
奖金分配方法 1114
奖金制度的实施要点 1116
八、企业工资改革 1121
企业工资改革的意义 1121
企业工资改革的原则和政策导向 1123
企业工资改革的基本经验 1127
第十二篇 保险、福利 1139
一、企业保险与福利概述 1139
企业保险、福利的概念、目的及功用 1139
企业保险、福利实施的管理学分析 1143
企业保险、福利的三种模式 1148
二、养老保险 1153
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和给付办法 1153
我国对退休养老金的享受条件及待遇的规定 1156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用 1163
三、医疗保险 1169
医疗保险的基本理论 1169
医疗保险制度涉及的范围 1171
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173
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评价 1177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1180
四、失业保险 1183
失业的界定 1183
失业保险的概念和原则 1185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 1187
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1190
失业保险的历史沿革 1192
失业保险的国际间对比分析 1193
五、住房贷款 1197
住房贷款的概念、实质和作用 1197
住房贷款的条件 1199
住房抵押贷款 1201
国外住房贷款简介 1203
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贷款 1207
六、休假 探亲 1211
体假政策规定与企业实施 1211
探亲政策规定与企业实施 1214
第十三篇 劳动保护 1221
一、劳动保护的意义、任务和基本措施 1221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保护的意义 1221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保护的任务 1222
社会主义劳动保护的基本措施 1222
二、职工的劳动安全与卫生 1224
安全卫生法及其要求 1224
安全生产及其措施 1225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 1227
劳动安全技术制度的实施 1227
劳动安全技术制度的主要内容 1228
劳动卫生的实施 1229
劳动卫生制度的主要内容 1230
安全卫生工作的加强要点 1232
三、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1233
工作时间概念及其历史形成 1233
工作时间的性质 1234
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工作时间应遵循的原则 1235
目前我国工作时间的立法状况 1236
企业工时制度的改革 1237
工作日的种类 1239
加班加点情况的发生 1240
关于职工休息时间的规定 1243
四、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1245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涵义及内容 1245
实施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原因 1247
我国女职工特殊保护立法状况 1248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涵义及内容 1249
我国的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立法状况 1250
五、劳动安全卫生组织措施 1251
劳动安全卫生组织措施 1251
劳动安全组织措施 1266
劳动卫生组织措施 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