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内容提要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个人历程与选题由来 1
第二节 跨国民族只是全球性众多跨国现象之一 5
第三节 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11
第四节 在夹缝中寻找理论 19
一、族群关系理论与跨国民族研究 20
二、国际政治理论与跨国民族研究 24
三、民族社会学理论与跨国民族研究 28
第五节 概念尺度与理论创新 29
第六节 关于田野调查 32
第二章 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36
第一节 中国南方的地理概念 36
第二节 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地区的地理概念 38
第三节 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地区的地理概念 39
第四节 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41
一、地形复杂多样 41
二、山体垂直落差巨大 42
三、地理单元高度破碎 43
四、气候复杂 43
五、水力资源丰富 44
六、生态资源丰富 44
七、耕地面积小 45
第五节 大陆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南方边界接壤地区地理概况 46
一、越南北部地理概况 46
二、老挝北部地理概况 47
三、缅甸北部地理概况 48
第三章 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地区特殊的人文生境 50
第一节 从环境与文化理论看人文生境 50
一、环境与文化 51
二、人文生境概念 62
第二节 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地区人文生境的基本特征 64
一、人口密度相对较大 65
二、各民族多样性立体分布 66
三、松散的族群分布与联系 68
四、传统社会及其逐步瓦解 69
五、多样性文化共生交融 76
第三节 大陆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南方边界接壤地区特殊的人文生境 77
一、越老缅三国与中国情况的相同相似之处 78
二、越老缅三国与中国情况的主要差异 84
第四节 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的密切联系以及文化的兼容共生 87
一、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各国的密切联系 87
二、中印文明在本地区的影响 90
三、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文化的兼容共生现象 98
第四章 中缅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 105
第一节 缅甸概况 105
第二节 中缅国家关系及其历史边界的形成 108
一、中缅国家关系 108
二、中缅边界 112
第三节 缅甸各民族研究状况 119
一、缅甸究竟有多少个民族 119
二、缅甸各民族概况 124
第四节 中缅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 167
一、中缅跨国民族 167
二、中缅跨国民族现实互动关系 184
第五章 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内外互动基本模式 196
第一节 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地区多样性文化共生与互动 196
一、复杂地理环境因素与多样性民族文化共生共存 196
二、多样性民族文化互动的基本特征 199
三、多样性民族文化互动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201
四、关于当代社会多样性民族文化存在的理论探讨 204
第二节 中国南方跨国民族族群内外互动的基本特征 207
一、以血缘姻缘关系为纽带的跨国民族亲情联系紧密 207
二、以地缘条件为基础的跨国民族经济交往频繁密切 212
三、以民族文化认同为主要条件的跨国民族婚姻普遍 220
四、以地缘族缘等因素为便利条件的跨国犯罪 231
五、边民积极参与政府或民间组织的各种边境地区活动 236
第三节 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内外发展的基本趋势 240
一、中越、中老、中缅跨国民族族群结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40
二、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族际族内关系未来发展 243
第六章 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问题 255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255
一、多样性生态资源的破坏 255
二、开发性建设造成的破坏 263
三、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 267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问题 272
一、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普遍破坏 272
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 273
第三节 几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275
一、走私问题 275
二、毒品问题 285
三、性病与艾滋病问题 291
四、非正常人口流动问题 298
第四节 民族、宗教问题 316
一、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地区民族、宗教问题现状 317
二、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合法宗教活动的对策建议 326
第五节 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地区现实问题综合分析 334
一、多样性生态和文化环境的破坏将严重影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34
二、本地区社会问题属于特殊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的一般性社会问题 335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联动,本地区社会问题是可防可治的 335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使本地区社会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335
五、本地区民族宗教问题将持续弱化为一般性社会问题 336
六、加强国家政治文化建设是进一步稳定本地区“和平跨居”模式的有效途径 336
第七章 跨国民族类型与“和平跨居”模式 337
第一节 跨国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337
一、认同与认同要求 337
二、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 341
三、跨国民族的文化认同 345
四、跨国民族的国家认同 348
五、跨国民族族群认同的分层定位与发展趋势 353
第二节 跨国民族类型划分与互动关系 354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354
二、跨国民族类型与互动关系 360
第三节 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概念的提出及其讨论 365
一、从“和平跨居”概念的提出到“和平跨居”模式的探讨 365
二、“和平跨居”现象与中国“和”文化传统 368
三、大陆东南亚文化与“和平跨居”的真实性 370
四、国内“和谐”与国际“和平”的追求目标 372
第四节 “和平跨居”两种模式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374
一、政治机制规约的“和平跨居”模式 374
二、文化机制调适的“和平跨居”模式 376
第八章 跨国民族问题与“和平跨居”文化模式 381
第一节 世界民族问题中的跨国民族问题 381
一、世界民族问题中的跨国民族问题 382
二、跨国民族问题日显突出的世界社会背景 386
三、跨国民族问题产生的若干原因 388
四、跨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与主权国家的应对 392
第二节 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地区“和平跨居”文化模式 395
一、“和平跨居”文化模式存在的一般条件 395
二、混合社会与混合文化 401
三、各民族传说中的共生精神 409
四、共母传说的文化价值 412
五、结论 415
第三节 “和平跨居”文化模式的启迪意义 416
一、对文明冲突论的质疑 416
二、“和平跨居”文化模式的启迪意义 423
参考文献 430
一、著作(按出版先后排序) 430
二、外文翻译著作(按出版先后排序) 433
三、外文原版著作(按出版先后为序) 434
四、论文(按发表先后排序) 436
五、外文翻译论文(按发表先后排序) 438
附表1 440
附表2 447
后记 449